李宏威 (清華大學 100000;河北農業大學 071000)
水墨藝術之妙
——靈動之美
李宏威 (清華大學 100000;河北農業大學 071000)
在當代水墨發展中,需將支撐水墨畫的主體元素筆與墨,注入時代的因素和新的視覺語言符號特征,繼承發展水墨畫的書寫性,形成自然簡約的當下審美意境,才能將其發揚光大。
水墨畫;筆與墨;書寫性;審美意境
水墨畫是中國繪畫諸多種類中獨具審美特征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傳統水墨畫創作中,技巧層面是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骨法用筆,以線造型,發揮墨分“焦、濃、重、淡、清”五色功能,取得“水暈墨章”的藝術效果。而水墨藝術魅力的精髓在于其精神層面。水墨獨特的畫面語言與其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結合,只有把創作思想融到現實生活的語境中,水墨的美妙通過其筆法、墨法的書寫性、流動性,烘托出畫面的意象性,形成水墨靈動之美。因此,在當代水墨畫形式語言和筆墨特色的運用更應體現當下主流文化,體現時代的特色。在當代水墨發展中,只有將支撐水墨畫的主體元素筆與墨,注入時代的因素和新的視覺語言符號特征,才能將其發揚光大,使這個時代的水墨藝術在未來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水墨畫成為中國畫特有的一個畫種,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征,他講究“氣韻生動”,講究“筆墨神韻”。不囿于物體外表的似和像,而多是借物抒情,追求意象造型來表達主觀情趣和思想。藝術大師齊白石曾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在水墨畫創作中,線條張弛之度產生的美感,水與墨相互融合書寫流動的變化,形成豐富的畫面語言。而書寫時產生的飛白更使人想象空間擴展,造成因人而抒發胸臆,微妙傳達出水墨的獨特的文化性。水墨畫的傳統是嬗變的根基,在當代繪畫語言中筆法墨法的轉變,也就是筆性的表達,應與當下主流文化相結合。當代水墨如何把握和繼承其書寫性、繪畫性,是當代語境中的筆法墨法的轉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節點。筆和墨是水墨畫的基本媒材,而如何用筆用墨則是畫面呈現出藝術魅力的關鍵。適時運用中鋒、側鋒、順鋒、逆鋒,加以運勢輕重緩急的不同變化,會造成墨跡隨著筆的軌跡變化,在紙上呈現出濃、淡、干、濕種種不同的細微變化,飽滿而有韻致。在當代,書畫同源的用筆用墨理念更應強調筆墨之間的相互性,書寫性的用筆帶來墨在紙滲透出的氤氳之韻,重在流動性而非用筆的形式感。不能純粹提煉出筆墨,發揮墨法功效需以筆法為主導,“筆骨墨肉”才能躍然紙上,幻化出妙趣橫生之境。
在傳統水墨畫創作中,畫面經營位置常常遵循計白當黑之法,運用大量留白的手段營造想象空間。留白是畫家在創意時更具畫面的需要有目的預留出來的,達到以一當十、以簡制勝的效果。顧愷之《畫云臺山記》中有類似“留白意象”之說。畫面留白之后產生的變化之妙,使畫面達到虛實相生,營造出氣韻生動,給人以遐想空間之大的奇妙意境。
水墨畫留白會在視覺上產生強對比,墨色的流動在畫面上形成黑與白的反差,造成視覺交匯區域吸引人的視線停留。黑即是實,白即是虛,虛實相生奧妙無窮。水墨畫中的留白之美還體現在筆痕墨跡的虛實變化,中鋒、側鋒、順鋒、逆鋒的不同運用,結合畫者情緒的波動帶來執筆的輕、重、緩、急變化,呈現出或輕巧、或厚重、或妙曼、或激情,進而彰顯畫者的個性氣質,留白布局出現大小、形狀、疏密、參差等“不齊之齊”的意象之間關系。這種黑白對比虛實結合所產生的視覺效果,畫面語言豐富,可容納作者與提供給欣賞者無盡的想象。
水墨畫中的空白,從傳統美學范疇講,就是無限、無形、無極。“無”是老子美學中“妙”的體現,是體現萬物“道”的一個方面。在這里,虛白的作用就是承載畫面的玄遠空靈的意象和畫家的超然情思。也充分體現了水墨的留白之妙對華夏傳統文化的詮釋。“大道至簡”“大音希聲”說的是自然、樸素的簡潔之美才是藝術最高的境界。水墨畫通過留白,呈現畫面凈潔素雅之美。當下人們已經厭倦了利益最大化帶來的緊張煩躁的無序生活狀態,開始追求簡約自然之風。水墨畫家面對現實生活,敏銳發現自然景物的多姿形態大膽提煉,舍棄景物具體物象。一花一草,一木一魚皆有情,通過筆觸的輕重、緩急,水墨的濃淡、干濕來表達此情此景升華的情感。畫面因留白借勢生韻既簡潔又深遠,筆墨變化因墨色而統一,意趣豐富多樣。因此,水墨畫就象空靈雋秀的散文詩歌,在寧靜恬淡的氣質中充滿動勢,“大象無形”的境界賦予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當代情懷,更反映了當下人們的主流審美主追求。
意境是中國藝術的靈魂,也是中國水墨畫體系的精髓。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水墨畫宛如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吸引者人們無限的遐想與探求。意境分兩個層面,一是客觀事物的藝術再現,一是主觀精神的表現。中國傳統水墨畫意境美都涵蓋了兩者的精髓。為此,意境既不是客觀物象的如實描繪,也不是主觀意念的任意組合,而是畫家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依托有形的景,融入畫者的情感,升華的一種表達。清代石濤曾說:“夫面者,從于心者也”。在水墨畫中,呈現文人精神才是最為關鍵的,可見水墨畫創作中以情入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水墨畫創作不偏重于外形的貌似。畫家只有從當代語境中提煉出這個時代的思想情感以景載情,塑造出“象外之象”,表現人類高層次精神世界方為上品。水墨畫是東方文化的一個象征符號,用以寄托人的精神和情感。同時,也是儒道佛哲學思想的體現,在哲學思想下中國審美思維方式的表現,水墨的文化性是其重要的符號特征。傳統帶給我們博大、幽深、雄渾的意境,當下激發了我們對自然和靜逸的追求。時刻閃耀著靈動之美的水墨畫,充滿著張力率性而灑脫的淡定、寧靜、怡人。意境是浩瀚的、宇宙的、又是理想的,具有浪漫的情調色彩,有別于自然世界。所以,水墨畫表現的是畫家的一種審美精神,是自然與理念融合的境界,并融入了時代的印跡,意境是心靈化的藝術語言與感受,意境體現的是每個時代所賦予的重要特征。
水墨畫以情入景必須是以現在的景融當下的情,通過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新視覺元素轉換出來,讓水墨畫形成一種中國人精神象征符號,內涵豐富的意象性華夏元素,用以寄托中國當代人的精神和情感,水墨畫藝術才會永不枯竭枝繁葉茂。
李宏威,清華大學訪問學者;河北農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