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芬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610101)
歌劇《蒼原》中詠嘆調《情歌》的演唱探析
呂 芬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610101)
《情歌》選自歌劇《蒼原》,是女主角娜仁高娃非常經典的詠嘆調,被喻為美聲唱法的試金石。要演唱好這首詠嘆調必須對歌劇的創作風格,劇情和人物形象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對《情歌》的每一個樂段所要表達的情緒要有豐富的想象力,結合歌唱中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技能技巧,才能更完整地表達這首詠嘆調的情感內涵。。
蒼原;情歌;教學分析
歌劇《蒼原》是遼寧歌劇院在1995年創作的,至今仍被譽為當代中國歌劇的里程碑。這部歌劇采用了西方歌劇詩化道白、宣敘調、詠嘆調相結合的形式,展現了極其強烈的戲劇沖突,整部歌劇貫穿著蒙古族音樂風格,蒙古族的“長調”在劇作里運用廣泛,民族特色比較鮮明。
《蒼原》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中國的土爾扈特蒙古族部落寄居在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有一百四十年,為了回歸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和民族的生存,他們于清朝乾隆年間,在首領渥巴錫汗的帶領下,走上了東歸的道路。這一次遷徙過程曲折。七個月的時間,行程萬余里路,也付出了慘重犧牲的代價,終于回到中國故鄉天山。
(一)娜仁高娃的音樂形象
1.愛憎分明
愛:對舍愣忠貞的愛,誓死為愛著的舍愣報仇,對土爾扈特整個民族的愛,把整個土爾扈特部落的人都當成親人一樣愛著,最后為了整個部落的回到祖國,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憎:因為艾培雷的挑撥對渥巴錫產生了深深的仇恨,認為自己的父親和舍愣都是渥巴錫所殺,決定要為自己的親人報仇時的憎。
2.平凡善良
平凡:娜仁高娃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土爾扈特族的姑娘,年紀只有十九歲,花一樣的年紀,對于愛情有著平凡人的憧憬,對于舍愣有著忠貞的愛。
善良:對于自己的部落的人有著絕對的信任,對于艾培雷的挑撥沒有絲毫的懷疑和分析,善良的娜仁高娃沒有識破艾培雷的計謀。就在準備為父親和愛人報仇的時候,又想到了渥巴錫的對于自己民族的所作所為,又有點不忍和矛盾。
3.勇敢無畏的剛烈
在關系到自己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候,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自刎表明了要讓自己民族回歸到祖國懷抱的決心和對舍愣的愛,在撲向尖刀時候那樣的無畏和剛烈的。
一個平凡的還對愛情充滿著向往的姑娘卻為了民族的存亡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正是這部歌劇中強烈的戲劇沖突點,這種舍生取義的精神塑造了娜仁高娃高大的形象。這是一個外柔內剛的烈女子的形象。
(二)《情歌》在歌劇中的主題性意義
《情歌》在劇中反復進行了三次演唱,是個比較核心的具有主題意義的唱段,在歌劇中前后劇情的銜接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三次演唱分別是:
第一次:第一幕中,娜仁高娃拿著舍愣的“血衣”以為舍愣已經被處死時,獨唱形式,表達如泣如訴悲慟的情感
第二次:第三幕中,娜仁高娃覺得自己已經成為了部落的罪人,準備獨自流浪時,獨唱形式,烘托悲涼苦澀肝腸寸斷的回憶氣氛。
第三次:第四幕中,娜仁高娃自刎,人們將白色哈達披在她遺體上時。女生合唱,男生合唱,混聲合唱相結合的形式,表現莊嚴肅穆凝重的氣氛。
《情歌》是美聲唱法的試金石,適合抒情女高音演唱,音樂創作素材來源于內蒙古東部民歌《大靑馬》,并綜合運用了蒙古族的長調的音樂特點,旋律的大線條與大跳相結合,節奏自由、氣息連貫、曲調寬廣、悠揚綿長。在演唱過程中科學的美聲唱法要結合我國蒙古族長調演唱特點,才能更好地表達這首歌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這首詠嘆調是“ 前奏+A+B+尾聲 ”形式的二部曲式,A部分為徵調式,B部分羽調式,同主音轉換。
(一)情歌的前奏
前奏的右手旋律部分弱起和延長音的運用左手伴奏部分運用了六連音的分解和弦,既體現了蒙古音樂的特性,又將整首詠嘆調憂傷又悲情的基調展示出來了。整個詠嘆調從前奏部分開始就賦予了演唱者更多想象的空間,在前奏響起時腦子里就該呈現出遼闊的大草原的畫面,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地,而自己儼然已經成了娜仁高娃,眼神看著遠方舍愣漸行漸遠的背影,自然而然就進入到了詠嘆調的A部分。
(二)《情歌》的A部分
《情歌》的A部分由兩個樂句構成,節奏稍自由。
A部分第一樂句:“送哥送到太陽升,送哥送到星兒落” 。
這個部分作曲家延續了弱起的寫法,旋律中間有五度和八度的音程跳進,娜仁高娃飽含著對舍愣的不舍和呼喚,在演唱時要特別注意強弱關系不能唱錯,強弱關系應該是:送(弱)哥(強)送(弱)到(強)太陽(弱)升(強),送(弱)哥(強)送(弱)到(強)星兒(弱)落(強)。在“送到”這二字向下八度大跳音時,“送”字的韻母“ong”要在口腔外,頭頂上方,不要把聲音包在口腔里,保持好口型,吐好字,保持氣息的穩定用腰部的力量把“到”推出來。
A部分的第二樂句:“叫聲遠行的人兒喲,阿妹,阿妹有話對你說”。
在這一個旋律上行層層遞進,情感到達頂點爆發在“喲”字上,也在這個地方表現了詠嘆調的揪心和悲慟的音樂情緒。在演唱這兩句時要注意,在“喲”之前的幾個字音層層級進時不要虛不要含糊,這幾個字也一定要站在呼吸上,飽滿的氣息,結合很好的咬字吐字,在高位置上吐字,到了“喲 ”這個頂點才不會出現喊的狀態,聲音才會傳播出去有穿透力,緊接著三個三連音的運用讓音樂既富有律動感,有讓音樂情緒更加顯得急迫,雖然這個地方唱得可以稍微自由一些,但在演唱中三連音還是要準確,均勻,并兩個“阿妹”的強弱對比唱出來,第一“阿妹 ”可以延續前一個小節的情感唱得稍微強一點,是娜仁高娃對舍愣情感的一種肯定和決心,第二個“阿妹”稍微弱一點,來表現娜仁高娃對舍愣要說的話都來自自己的內心深處,為《情歌》的B部分埋下伏筆。
(三)《情歌》B部分
《情歌》B部分由兩個樂段組成。
1.B部分的第一個樂段
“如果你是遼闊的草原,我就化作蜿蜒的小河;
如果你是蜿蜒的小河,我就化作河上的清波。”
從間奏開始節拍從4/4拍變成了3/8拍,節奏上都發生了變化,伴奏部分x o x| x x o的音型讓音樂更加富有舞蹈感,B部分歌詞的排比運用也表現出了娜仁高娃對愛情的美好憧憬。
歌詞充滿了詩意和美感,在演唱中要把握“你”和“我”這兩個音樂形象對比,“你”是一個高大英勇的男人的形象,“我”是一個溫柔多情的女人形象,唱“你”的形象的時候要強一點聲音寬廣音色更明亮一點,唱“我”的形象是要弱一點,含蓄一點音色暗淡一點,特別注意在“清”字后面還有一個休止符,同時這一個小節上有有連音線,所以在唱到這個地方的時候要做到聲斷氣不斷,聲音在那休止了但是不能換氣,這樣才能把“我”內在的含蓄和多情表現出來。
2.B部分的第二個樂段
“從你的胸膛輕輕流過,讓你緊緊地擁抱著我,
如果你是河上的清波,我就化作渴飲的馬?!?/p>
第二個樂段延續了第一個樂段的“你”和“我”的人物形象對比,雖然都是3/8拍,但是伴奏部分的織體更富于流動性了,與歌詞非常契合。歌詞中“輕輕流過”,“緊緊擁抱”“渴飲的馬”這是一個年輕的姑娘對愛情美好的想象和忠貞的追求,除了音色對比要唱出來,還要通過肢體語言和眼神來表達這一音樂情緒,想象著娜仁高娃和舍愣偎依在一起的幸福畫面,“渴飲的馬”中“飲”的后面也有一個休止符,但在這個小節上卻沒有連音線,在演唱的過程中可以斷開氣息,去表現一種如泣如訴的情感。
(四)《情歌》尾聲
“如果你是牧馬的人兒,我就化作悠長的牧歌,帶給你唱也唱不完的快樂,唱也唱不完的快樂,唱也唱不完的快樂?!?/p>
在尾聲部分,節拍從3/8拍變換到了2/4拍,速度放慢了,旋律更加舒緩寬廣,達到全曲的高潮和A部分相呼應,在這個部分“悠長的牧歌”是一個難點 唱“悠長的” 時氣息一定要流暢,字要飽滿結實,高音“牧歌”二字要氣息穩定但不能僵住,所有的輔音都有力,把元音帶出來,保持元音的高位置統一在頭頂上方,每個音都要有泛音,三個“唱也唱不完的快樂”做減弱處理,意境更加幽遠,在美好的回憶和幻想中結束全曲。
《情歌》在聲樂演唱中的常見曲目,因為這部歌劇是新時代創作的,視頻資料更方便,通過觀看視頻資料,演唱時理解作品的時候更直觀,更能夠深入到作品的角色中。在演唱前應對娜仁高娃的形象有深刻的認識,演唱以外的功夫要花夠,要做到演唱中的情境感和畫面感,讓娜仁高娃的形象立體在腦海中,這樣才能做到在演唱的過程中帶著娜仁高娃這個角色,帶著對舍愣的愛,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歌》的演唱中。
[1]王鎮范. 升騰中國歌劇藝術之翼: 《蒼原》的藝術成就 [J].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 (1).
[2]石夫. 清音長在耳 受聽蒼原歌——談歌劇《蒼原》的音樂[J]. 人民音樂,1997.
呂芬:女,四川眉山人,1977年12月出生,碩士,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聲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