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松 (湖北民族學院 445000)
從土家族舞蹈在民族高校的實踐與運用中看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王 松 (湖北民族學院 445000)
我們通過土家族民間舞蹈在民族高校的實踐與運用總結出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應采取的幾種主要方式、應該遵循的幾項原則以及當前急需要做的幾項工作,我們只有有效地把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做到最好,高校的民族文化資源也才能得到很好的實踐與運用。
土家族舞蹈實踐與運用民族文化保護開發利用
土家族舞蹈包括擺手舞、跳喪舞、肉連響、茅古斯、耍耍等多種舞蹈形式,從理論意義上講,土家族民間舞蹈在民族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的研究有利于使土家族舞蹈教材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土家族代表性民間舞蹈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實踐和總結,已積淀了一定的基礎,土家族民間舞蹈在民族高校的實踐與運用正是在這一深厚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國家對于民族文化保護工作提出的工作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因此,我們通過土家族民間舞蹈在民族高校的實踐與運用總結出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把這項工作做到最好狀態。
第一種是“活化石”保護:這種保護方式就是對最有價值、最經典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保護。活化石保護方式屬于精英模式的培養模式,優中選優。
第二種是家庭傳承:一些個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用家庭傳承方式是最有佳的,相關管理部門可采取各種方式進行鼓勵和資助,也可以采取進行評定等級、區別對待的方式。
第三種是學校教育:這種方式是最有效、最有價值的傳承方式。很多民族文化資源在地方教育中沒有引起領導足夠的重視,我們應該把學校教育的這一個平臺放到傳承的重要位置,通過切實有效的方式讓民族文化資源在這一塊陣地上開花結果。
第四種是博物館保護:一些面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通過聲像的方式保存下來,通過在博物館的展播讓大家認識了解這一文化傳承的價值和這種文化現象的存在。全國各級博物館,應該更多地收藏整理本地區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的資料,達到保護的目的。
第五種是人文生態原貌保護: 任何一種民族文化資源形式都必定是產生在一定的人文生態環境之中,一些民族文化資源必須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彰顯出自己獨有的藝術魅力,因此我們在保護它時,要竭盡可能地保護與其有關系的生態原貌因素,使其成為本地方民族文化資源中的一項代表名片和符號。
第六種是旅游開發:在這一方式上,我們很多地方都有點走入誤區,有的地方開發者糊弄游客,急功近利,唯利是圖,不顧藝術規律,不講市場法則。這當然是部分領導階層的文化眼光不長遠的原因。怎樣把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給人民大眾是提高當地文化影響力的重中之重,也是最為市場歡迎的一種最佳保護方式。
第七種是數字化、網絡化保護: 數字化是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的最有力的方法,我們用這種方式進行保護和利用是最便捷的途徑。所有文字、聲像資料都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全世界超越時空的資源共享和傳承。
第八種是其它的一些保護: 在這一點上最主要的一種保護方式就是為了保存而保護,讓所有人知道了解有這樣一種民族文化資源影響著大家的文化生活,讓人們通過文字聲像等就可獲得很好的了解和學習,其次就是保護為了開發與利用,更好地創造民間特色的新文化,并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保護的方式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方式,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資源特點的前提下進行資源保護。
第一項是美學原則:我們保護、開發和利用的應該是民族文化資源中有價值的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資源。第二項是代表性原則:代表性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原則,我們必須在廣泛的基礎上有代表性的選擇,這樣才能產生文化資源的精品。第三項是保持原生態環境原則:任何文化資源的產生都有其具體的人文生態環境,離開環境就脫離了軌道,就會變味。所以對原生態環境的尊重絕對是是核心原則。保護、開發和利用一種民間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在保護其人文和生態環境,這些東西得到尊重才能真正起到傳承和發展的作用。 第四項是放眼未來原則:文化資源的發展工作主要是發掘其精髓,影響教育青年人,通過他們使民族文化資源發揚光大。不被青年人認同的民族文化絕對是行將滅亡的東西。第五項是分級分類保護原則:我們要根據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審美價值、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市場價值等進行分類,遵循瀕危優先與少數民族優先原則,哪些只能保護,哪些可以開發,哪些可以利用,這樣民族文化資源才能得到最好的傳承。
首先是一些依靠人為傳承的民族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亡、瀕臨滅絕;許多大量珍貴的資料與實物遭到破壞、毀滅或流失。第二,管理還不健全,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各方面工作都非常薄弱,資金和人員的匱乏普遍存在。第三,各地區發展不均衡,一些縣市重開發、重申報,輕管理、輕保護的現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資源保護意識淡薄;少數地方做作化痕跡太重,人為傾向比較明顯,有的還借此之名隨意胡編亂造,對民族文化資源還存在破壞性開發和歪曲利用。
鑒于上面所述的的原因,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宣傳和教育,不斷建立完善有效的工作機制和保護措施,及時有效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及時搶救、保護。第二是分類整理。第三是繼續推出民族文化科研成果。第四是確定一批保護帶和研究基地,努力建好重點文化保護社區。第五是加大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抓緊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對民族文化資源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通過開發和利用,在尊重的基礎上讓其顯現出更新更高的價值,達到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理想效果。
綜上所述,只有有效地把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做到最好,高校的民族文化也才能得到很好的實踐與運用。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文藝工作者,我們人人都有責任也有義務投身到民族文化的工作中來,為我們民族的興盛貢獻一份自己應有的力量。
王松,湖北民族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