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茂 (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舞蹈系 570100)
淺談新時代下的網絡音樂創作
杜永茂 (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舞蹈系 570100)
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帶動了網絡音樂的發展。網絡音樂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對所創作的音樂進行傳播和共享的。網絡音樂創作比較隨性,是結合時代特點以及創作者個人的喜好進行創作的,其內容是多種多樣的,諸如愛情、對事件的感慨、對社會的批評、對生活的表達等等。網絡音樂史時代發展的產物,是科技進步的體現,網絡音樂的創作和出現在音樂發展過程中有著別樣的作用和價值,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新時代;網絡音樂創作
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給中國社會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改革。信息時代以其網絡的特點和作用開始運用到各個領域。音樂作為社會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自然也會受到影響,開始以計算機技術創作網絡音樂。網絡音樂作為新時代下的高端產物,從選材到表現到欣賞到播放等等整個創作過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和藝術魅力。在互聯網運用頻繁的今天,網絡音樂的出現從某個程度上來說迎合了大眾的需求,以異樣的方式更直接的展示了社會意識形態,在音樂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在此,筆者結合實際,粗略的談一下新時代下網絡音樂創作。
隨著國際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對計算機技術的廣泛運用,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計算機以其動態的形式、便捷的使用特點以及不受限制性深的大眾的喜愛和運用。尤其,計算機傳遞動態視頻和音頻的信息特點使得社會上出現了網絡音樂。網絡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態,以傳播的角度對音樂進行創新的發展和變革。尤其,網絡音樂創作的不受限制、自由性、隨意性等等對人們的視覺欣賞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力。
所謂網絡音樂創作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網絡音樂創作指的是:通過網絡而進行的音樂實踐活動,其內容和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其歌曲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傳播的。狹義的網絡音樂創作指的是:在網上傳播的,以網絡的相關技術制作的,能夠反映青年生活、思想、心境或者社會某種現象的歌曲,往往帶有幽默、諷刺或者調侃的意味。
整體而言,網絡音樂創作的特點是:現代性和生活性。即:現代性:網絡音樂創作的選材是時代性的,其創作的科技是現代化的,人的創作理念也是現代的觀念;生活性:網絡音樂創作者比較平民化,如:網絡歌手香香、牛飛等等都是草根派的音樂創造者,同時,網絡音樂創作的內容也都比較真實化,大都是生活中的真實現象,如《疲憊司機》《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大學生自習室》等。
網絡音樂的出現一方面為不同人類提供了展示自我藝術技能的平臺,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大眾多元化的需求。我們知道,音樂作為文化意識形態之一,其本質 “是人積極開展的生命活動及其活動和成果關系的類化物”。也就是說文化都是在人的生活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音樂同樣也是如此。時代的不同,人們選擇表達的方式不同,表達的內容也不相同,基于這種意義上,音樂作為體現人類生命活動方式的載體,是時代文化特質的象征。而網絡音樂創作的出現,一方面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使用,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音樂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從音樂藝術價值取向的角度來看,網絡音樂創作的多元化,即:有反映非主流的、有體現民族精神的、有反映現實生活的、有諷刺社會現象的等等,這些作品都是人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它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讓人們也了解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有一定道德和理想意識融合在里邊,展示了網絡音樂創作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取向。對于網絡音樂的出現,雖然人們的觀點和看法不同,但是無法改變的是網絡音樂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出現已經成為事實,且已經影響到音樂整體的發展和創新,是不容人們忽視的。
網絡音樂創作的出現不同于其他的音樂,他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網民的一種娛樂方式,其現代性和生活性的特點以及歌曲創作的內容決定了網絡音樂創作的審美價值取向是:娛樂性、平民性與批判性、孤獨感、時代新潮性。
1.娛樂性。網絡音樂的出現本身是網民的自娛自樂,是人們接觸疲憊、宣泄壓力的一種形式。很多網絡音樂創作的內容和視頻都帶有幽默和詼諧的成分,諸如網絡音樂的開山代表作《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歌詞和視頻圖畫都很搞笑,歌詞內容不加任何的修飾,直接以平常的語言表達出來,借以來增強音樂作品的娛樂性,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又如《老鼠愛大米》《狼愛上羊》歌曲的名字就帶有娛樂性。
2.平民性與批判性。網絡音樂創作沒有特別的人組織的,是人自發的,不受任何人員和意識控制的,任何人都可以創作和展示的。而其內容也都是平民性的,但是在平民性的內容中人們能夠感受到其批判意識,或是對社會現象的批判或是對生活中點滴的批評。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以家常話的形式對社會上交通事故,司機逃跑的現象進行了批判和諷刺;《大學生自習室》以直白、詼諧、幽默的語言批判了大學生自習室常見的“書包占座”“戀愛的不文明行為”“自習室里吃零食”等現象。
3.孤獨感。孤獨感在音樂的審美價值取向中定義為:音樂創作過程中表現出的那種不可名狀的、無法傾訴的個人內心體驗。網絡音樂創作范疇較廣,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往往會有一種無助和苦悶不知向誰宣泄,進而以網絡音樂的形式展示出來。如《斯琴高麗的傷心》表達了斯琴高麗在生活現實面前的無奈和絕望。
4.時代新潮性。網絡音樂創作的隨意性和不受限制性,使得他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音樂創作。加之網絡本身是新潮的代表,是最前沿的,因此網絡音樂創作也是緊跟時代步伐。一位音樂名家對網絡音樂的時代性特征總結為:“它在反映社會題材的作品時時效性強”。網絡音樂的這個顯著特征很自然就成為了其藝術價值取向之一。如:在非典時期,網絡上馬上有人創作出《抗擊非典聽我說》《誰怕誰啊》等音樂作品;在發生一個姑娘因救丹頂鶴犧牲生命后,唐磊創作了《丁香花》網絡歌曲等等。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的追求、民主意識等也有所提升,而互聯網的出現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讓人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以音樂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以說,網絡音樂創作的出現是新時代背景下音樂發展的必然性,它以特殊的方式豐富了音樂內容,拓寬了音樂本身的藝術魅力、藝術價值范疇,具有很強的價值和意義。
[1][德]金特?克萊南等著,金經言譯.音樂教育與音樂社會學[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2]包兆會.我動我暈眩:流行音樂[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3]曾遂今.中國大眾音樂——大眾音樂文化的社會歷史連接與傳播[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4]洛秦.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
[5]中波.審美意識與音樂文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杜永茂,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舞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