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新 (河南電視臺衛視頻道副總監 050000)
電視文藝創作的立體空間
吳立新 (河南電視臺衛視頻道副總監 050000)
電視文藝的元素屬性是與生俱來的,它將訴諸人們聽覺的時間藝術和訴諸人們視覺的空間藝術綜合起來,形成了多種藝術元素的兼容,形成了多種藝術元素構成整體的電視藝術。但因為這諸多元素一旦進入了電視藝術后,往往失去了相對的獨立性,因此電視文藝的“元素性”特征往往被人忽略,藝術的審美進入了一個盲區。其實,正是這種不斷產生的藝術元素,融人和滲入了電視藝術的整體構思,承擔起了重要的任務,讓電視文藝立體化、生動化和時尚化,并使電視文藝和諧有機地統一起來。電視文藝的元素,其實就是電視文藝作品的血液肌膚和細胞。而不斷發現和尋找新的藝術元素,不僅使電視文藝作品保持蓬勃旺盛的生機和活力.也成為了電視文藝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就電視文藝創作來說,很多人的思維方式都是在頑強的經驗型基礎上建立的,一個創意性意見一出現,他們想象就會不斷浮現。如有對立或功的先例,他們就會坦然接受.并想借助別人的成功再次去取得成功。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創作團隊來說,他們不愿意重復別人,而是在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總會有些奇思妙想。只有這種思維能力才是電視所需要的,才能保證構思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這次榮獲綜藝晚會類一等獎的《梨園春》第694期特別節目《致敬人民藝術家——紀念國務院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八周年專場晚會》就是一個創新,其中的元素創新讓我們過目不忘:當紀實作為二種美學觀念被電視觀眾接受并喜愛時。以娛樂性為主的電視文藝就積極地接納了它.這臺紀念常香玉的晚會既有電視對熱點人物的新聞紀實性,有與時代脈搏共振與觀眾心態契合的特點.又強化了電視文藝的鮮明藝術創造性,從表演角度再次回味了常香玉一生.可謂紀實與藝術互補、理性評價與主觀情感共鳴,體現了電視創作者主體作用的發揮與思考。在這里,元素創新成為了思維創新的抓手,讓人感覺新穎別致又緊扣主題.比如,在晚會中,大量的人物采訪元素,王昆、田華等一大批藝術家對常香玉的評價與贊美,不僅深化了常香玉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而且奠定了歌頌致敬的晚會基調=常香玉本身的新聞鏡頭元素和弟子們表演常派劇目的再現性表演元素互相交融,又形成了一種真實與假定統一,紀實與文藝融合的情趣美。短片特技的元素也精致抒情,都強化了藝術感染力。
電視文藝的策劃與創意應該善于展開藝術想象、善于將要表現的內容化作藝術形象,將思想內容化在藝術性、觀賞性之中。想象是對原有表象進行加工從而產生新的表象的一種心理過程,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認識功能,這是藝術家應有特殊思維.他們要善于“想入非化不可能為可能。其實,再好的尋視文藝創意也必須細化或強化成了以捕捉和感知的電視藝術元素,這樣才能真正組合形成完整的電視藝作品,體現出難能可貴的原創精神。
電視文藝屬于創造美學范疇主要指電視藝術創作者如何運習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獨特的思差方式,以及獨特的美學追求完成三皇持的藝術創作。電視藝術創造美享的核心問題,是電視藝術的電視之表達。目前許多電視藝術形態,更多的是利用電視傳播功能,將傳統術比如音樂、舞蹈。戲劇記錄下之,傳播出去。觀眾欣賞的還是原有藝術形態的審美。電視文藝要想成為具有獨立品格的藝術形態,就要創作出充分電視化的、真正“姓”電視的藝術作品。也就是要突出一種電視的原創精神。應該說《觀音祖庭——大香山》是這方面的杰作。它的特點表現在運用許多新鮮的電視元素,讓晚會完成對不易把握的宗教慶典題材的突破和跨越,形成了獨特的晚會風格。該晚會的主題是想讓“真、善、美”的觀音文化和“慈善、愛心、和諧”的人文精神相融,引導和發揮觀音文化對人們的教化作用,改善人們的道德心理、道德人格、道德規范,從而達到美化人生、和諧社會的宗旨。這個主題很容易做空、做假,但創作者由于強調了創作主體作用,把所要表達的內容對應找出了許多新鮮元素,結果化腐朽為神奇,創作出了一部成功的電視文藝晚會。這里有我們平常很難聽到的音樂元素,不僅是要表現內容,也是起承轉合的載體,還是時空串聯,省去了許多筆墨。神話傳說和寓言文化元素讓節目既彰顯佛教特點又有了接地氣的人與物、情與感.特別是那些情景劇的表演從虛擬化表演直達人心的真實,讓虛與實在可能觸摸的節目元素中體現,逐漸升華到心靈高度。佛教歌曲的元素、抽象飄逸的舞蹈元素、大屏巧妙配合表演的自然變幻的舞美元素,還有抒情性的朗誦元素、雅俗共賞的曲藝說唱元素等.多種元素共同形成了晚會的“佰生化”效果.為人們的藝術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也是具有原創精神,倡導原創風格特色的優秀作品。近年來省級衛視的跨年活動愈演愈烈,既是電視文藝節慶活動的拓展.也是娛樂向節日的延伸.更是省級大臺的形象展示,也成為了省級衛視每年角逐的重頭大戲。但上的多就亂.就容易失去新意,特別是動輒幾千萬的請大腕、搬明星,在點亮新年氣氛和觀眾眼球的同時,也常被人們對其奢華無度和形式單調所詬病。在這種情況下,《武林風》敢于挺身而出在首都北京體育場館上演了一場極富特色的在中國首次嘗試的國際化跨年搏擊賽事活動。這場活動既讓千萬觀眾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迎接新年的電視娛樂儀式,又巧妙而自然地加入了中國幾家大的省級衛視跨年的狂歡,以其新穎別致的節目樣態廣受好評,不僅名列百度搜索關注榜綜藝節目第三名,而且收獲了同時段全國收視第八的好成績,是原創精神使《武林風》成為了2012- 2013年跨年活動的一匹黑馬。它的原創精神體現在一系列創新元素上。一是敢于將搏擊擂臺賽事活動大膽引入跨年活動,在對比中顯示了主題內容元素創新;二是以國際選手參與競技的國際化符號比如魔鬼八人戰中四位中國選手和四位外國選手對陣的國際性影響顯示了表演元素創新;三是以體育場館萬人觀看的比賽氣勢實現了環境元素創新;四是充分發揮舞美功一能的氣氛營造元素創新;五是除了八人對陣比賽外,還設計了有奧運冠軍、普京保鏢等世界級格斗名人,以及女選手之間PK,實現了節目環節元素的創新;六是敢于現場直播近三個小時,以時效性、懸念性、臨場性貫穿始終,實現了轉播形式的元素創新。也可以說,是多種元素的創新讓《武林風》一步步正在走向世界。
關于“內容為王”,維亞康姆公司總裁雷石東曾說:“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但我要說,那“內容為王,的基石是什么呢?它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元素創新。近十年來,國內電視文藝形態步入一個繁榮興旺的快速發展期,全賴于各種藝術元素的有機融合,巧妙混搭,相映成趣,相映生輝。在這中間,不論觀眾參與的互動歌唱比賽、明星才藝比拼、講述故事、大型選秀等都促成了電視熒屏的火爆與搶眼,形成了電視文藝的豐富與多元,造就了電視內容一波強過一波的沖擊波,也引起了電視娛樂電視文藝的雅俗之爭。一件電視文藝作品,如果只是迎合一般世俗嗜好,或僅以奇妙炫人耳目,時間長了終會被貶為格調低下、庸俗淺薄,如果電視藝術作品在思想內容和形式特點上不但為人樂于接受.而且回味起來又被其中的一個個藝術元素再次吸引,并且這種情況是在往往容易做俗做濫做假的藝術題材中出現,那就更為難得。
我們說今天的“春晚”比較難做,漸失“民心”的原因有很多。其實并不怪電視文藝晚會本身。有的政治話語表達的單一蒼白和無力,也表現在商業邏輯對春晚節目的過于侵蝕和滲透。后者在央視更為突出,省級市級電視臺前一種情況較為明顯。這種概念化的千篇一律的晚會創作模式讓領導生厭,也讓百姓厭煩,說到底是把晚會想要表達的主題內容赤裸裸說了出來,沒有形成與節目的水乳交融和自然流露。在這一點上,新鄉臺春晚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它的諸多元素的運用都獨辟蹊徑,游刃有余,給人留下印象。比如晚會中的元素不管領導還是一般觀眾一人一條圍巾,既烘托晚會氣氛又顯得干群同觀同歡,皆大歡喜。燈光舞美元素的提升讓舞美變化與節目銜接結合自然,100%亮化舞臺連地面都鋪成LED形狀,使節目立體化形象化效果提升。許多節目為多種藝術元素的結合體,比如《水墨太行衛水青荷》是書法與舞蹈的結合,雜技人劍合一是武術與舞蹈結合,“名模炫舞秀,是時裝和新鄉美女們的結合,參加“中國夢想秀”和“唱響中國”歌手演唱,不僅是個人才藝表演,更顯出了新鄉人的嶄新的時代精神風貌,這種里里外外多種元素的結合,讓整臺晚會亮點頻閃,美不勝收。該臺晚會的問題是重點突出還不太夠,再有一兩處動情點可能會更顯豐富和深厚。
過去我們評價一部電視文藝作品往往從外部的、局部的某些感覺談起,有時就會忘記甚至淡化了它的內部原因,很容易產生評論與作品脫節一其實電視文藝的根本點在于內部各種元素的有機諧調和統一,在于充分運用電視藝術元素的掌控能力和技巧,在于有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進行元素創新。電視文藝工作者一定要有強化創作主題作用的職業意識、關注現實、洞察社會,投入真情實感,善于選擇和聯系,發現和升華,不斷提高藝術表現力和運用電視語言的能力。最關鍵還要情動于衷而形于外,對作品有自己獨特思考和處理,從“表現什么”轉到“怎么表現”上來,不僅僅意識到“內容為王”,更要勇于藝術元素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