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瑞 (延安大學 魯迅藝術學院 716000)
淺析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
邵 瑞 (延安大學 魯迅藝術學院 716000)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各個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投資”已經成為培養一個人,尤其是培養下一代必不可少的支出。因此各種各樣的社會辦學,個人辦學,便如同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并成長了起來。社會音樂教育是屬于社會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音樂教育主要是培養人的藝術修養、藝術興趣和藝術特長。對于提高個體審美、創新、鑒賞的能力,以及豐富人們業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各地方都有一些頗具影響力的社會音樂教育或音樂培訓機構。這標志著我們國家社會音樂教育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社會教育;藝術;音樂;發展
社會音樂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多年來一直在進行的素質教育改革,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教育理念。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而在此基礎上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在培養下一代的教育中,家長和孩子們已經不單單滿足與學校的教育,而是迫切的需求一些能促進其個性充分自由發展,精神上得到充實和提高的社會教育。為了使下一代能夠獲得更加良好和全面的教育,許多家長在家庭的支出中加大了教育的經濟投入和精力的投入。這都是希望下一代得到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發展。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具有特色和個性的社會音樂教育自然而然的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近年來隨著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有關文件,例如:《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辦發[2000]13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這標志著我國推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局面已逐漸形成,預示著社會教育事業將得到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自21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學校教育正逐步轉向注重培養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人。其教育內容趨于綜合化、生活化、人文化和現代化。興趣活動,選修課程等在學校的教育體系及其運行架構中的地位日顯重要。從而在人們傳統教育思想下形成的重學校教育,而輕社會教育的單一教育理念,正在逐漸的打破。在這樣一個大的形勢下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大力推進社會教育,合理的利用社會辦學這一力量,充分共享社會教育的有效資源,為下一代的全面發展開拓更加有效廣闊的教育空間,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
社會音樂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分支,在現如今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接受它。社會音樂教育目前已經成為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個重要的教育機構。也可以說社會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部分。
素質教育是個龐大的教育體系,是、德、智、體、美、勞教育的綜合體。而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系統中的一支,已經成為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一個熱點話題,但是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體系中居于何種地位,要達到一個怎樣目標,怎樣發揮它的作用等等,還有待于我們去進行深入的探討。
只有品行沒有知識是軟弱的,而沒有品行只有知識是非常危險的,這樣恐怕就會成為社會當中的一種潛在的威脅。缺失了素質教育就會出現許多不良的后果,如此種種可謂屢見不鮮。學習水平上升了,道德水準卻下降了;課本上的知識豐富強化了,動手的能力卻弱了;理論知識增長了,創新能力卻退化了。我們國家目前現行的教育體制對人才的培養,往往是因為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片面的注重智力開發,操作技能訓練與培養,課本知識傳授。單一的重視學生知識系統的開發,忽視了其他系統的培養。造成了部分學生在情感與道德,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些方面的缺失。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對個人的成長和對社會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藝術教育的實質作用,就是通過藝術技能的訓練來提升人的藝術審美能力,以此來引導和提升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社會音樂教育在提高人的心理健康、彌補人的性格與素質缺陷等方面,有著其他教育方式不了替代的功能。
社會教育的水準體現著社會文明的水準和教育發展的水準。在學校教育沒有顧及的領域,社會音樂教育發揮著它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素質教育的體系當中社會音樂教育雖然不處于中心環節,但它也絕對不處于邊緣地帶。
在全世界范圍為內的許多國家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都把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當做一個重要的問題開看待。這說明了社會音樂教育是歷史與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產物。如果我們能夠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合理的結合起來。那么就會在培養下一代在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錘煉氣節、注重人格、心理健康,以及豐富高尚情操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魯迅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歷史的車輪與時代的腳步正在不停地向前發展,但這句話的精神,依然適用。面對全世界各個國家科技快速發展,各種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面對振奮民族精神,振興中華民族。培養高素質人才,是重中之重關乎全局的大事。因此我們的教育一定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培養。
我們提倡的社會音樂教育,并不是專門培養專業的音樂家,也不是只單純的訓練個體的某項音樂技能,而是要通過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來提高個體的修養與審美境界。以此來提升與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使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夠具有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勵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斗。如果偏離了這個方向,那所謂啟發心智、激發創造力、豐富高尚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和心理健康的社會音樂教育、也就失去了其正確的航向。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
[2]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與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雷.《社會教育學概論》[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07.
[4]白雪.淺談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J].民營科技,2008(12).
邵瑞,學歷: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