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靖哲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450008)
淺析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
白靖哲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450008)
近年來,我國已經逐步進入了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的促動下,音樂教育出現了許多傾向性的現象,例如傾向于技術化教學便是尤為明顯的一個例子。這種傾向性現象的存在使得音樂教育嚴重缺失了藝術感與審美觀。本課題首先概述了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進而對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進行了探究。
技術化教學;音樂教育;情感藝術
現狀之下,我國音樂教育呈現出了許多問題。例如,隨著教育業的改革,非審美體驗占據了音樂體驗的主導地位,這樣使得審美體驗往往被大眾所忽視;音樂課堂教育過于單一化,只是將簡單的教學目標植入課堂當中,往往忽略了情感藝術的激發與培養,使教學達不到優良的目的;只注重音樂的外在價值,往往忽略了音樂本身的價值,對于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沒有透徹的研究等。最為嚴重的是,教師在實施音樂教育過程中,往往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從而使得音樂教育陷入僵局。我們都知道,音樂注重情感藝術,也注重靈魂共鳴,透過音樂本身,能讓人體會到音樂內在的美感以及情感藝術,進而產生靈魂共鳴,以此作為聽眾感情的“寄托所”。由此可見,具有合理性與科學性的音樂教育是以情感為基礎的,并且具有情感性的教育。因此,結合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對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進行探究便顯得極其重要。
(一)正確認識音樂情感,是情感藝術的基本體現
音樂情感是以形式為基礎,進而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音樂情感是通過形式而表現出來的。而音樂情感的形式表現往往需要掌握充分的音樂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對音樂情感有一定程度上的認知。但是在現今的音樂教學中,師生往往對音樂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將音樂教育中的技術訓練看的尤為重要,進而使得情感藝術沒有辦法很好地傳達出來。在音樂創作過程中,音樂作品往往結合了作者的情緒、思想以及感情,例如,貝多芬的《悲嗆奏鳴曲》,透過該作品的內容便可顯性看出貝多芬在早年就已經有了及其頑強的精神,面對殘酷的生活和社會壓力,他并沒有就此妥協。到了青年時期,貝多芬就能夠正視現實,并與現實作斗爭,進而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與幸福。由此可見,音樂的情感往往蘊含于音樂當中,進而以形式表現為途徑,將情感藝術充分有效地傳達出來。因此,教師在實施音樂教育過程中,使學生正確地認識音樂情感,進一步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情感藝術。
(二)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講究自然流露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聽者往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樂所表達出來的情感當中,兩者結合,進而獲取對音樂情感的認知。例如,某些音樂作品中喜、怒、哀、樂等一系列情感,便會和聽者自身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讓聽者自身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是講究自然流露的。然而,在音樂教育中怎樣將學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卻是一大挑戰。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依賴現代化教學器材,從而使得音樂教育呈現出“機械性”與“表演性”,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音樂教育的本質。因此,合理的教學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通過溝通交流,讓學生更具欣賞音樂內在美的能力,進而提升對音樂學生的積極性,在合理的教學模式下,使得學生的情感藝術自然流露出來,以此使得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更具表現力。
(三)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講究感性體驗
在感性體驗與理性體驗兩者之間,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更講究感性體驗。音樂作品是具有時代性的,它所傳達出來的情感藝術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有些音樂作品往往經過時間的洗禮,其生命力更加旺盛,情感藝術也更加濃郁。例如,洗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內容表現形式雄渾而高昂,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具有極為豐富的時代感。在時間的洗禮下,其中的情感藝術更加濃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更能激發出聽者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聽者的情感并不是因為音樂作品的標題或者文字而引起感情共鳴的,而是透過一種感性體驗,讓音樂作品的感情藝術有效地表現出來。又如,《江河水》,我們在聽到音樂時,那種悲涼、苦悶的感情便自然地從我們心里流露出來,這無疑是一種感性的體驗。鑒于此,在音樂教育中,想要使學生的情感藝術有效表現出來,便需要培養學生的感性體驗。
(四)透過情感體驗更能傳達出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
音樂的情感體驗往往是多樣化的,而合理地看待音樂情感體驗的多樣化,更能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情感性。普遍存在教師對于學生音樂情感體驗中的多樣性問題表示困惑。讓學生自己體會,則效果不佳,往往體驗與音樂作品的原意相違背。教師作為引導,配合學生一起體驗,學生對于情感體驗的積極性又不高。種種現象便不能夠讓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有效地傳達出來。有就是說透過情感體驗能夠傳達出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但是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成為了當今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因此,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不同的學生,對于情感體驗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進而設計出具有合理性與科學性的音樂教育方案,讓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得到提高,進而讓音樂教育中的情感藝術自然地流露出來,以此達到良性教學的目的。綜上所述,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需要通過情感體驗傳達出來,但是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如何將聽者的情感體驗充分激發出來,是現今之下音樂教育的一大難題,也是情感藝術中的重中之中。
通過本課題的分析與探究,充分認識到在現狀之下,我國音樂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音樂教育的非審美功能取代了審美功能、音樂教學目標單一化以及音樂教育過于重視外在價值,而往往忽略了音樂教育本身的價值等。進而對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進行了探究,認識到正確認識音樂情感,是情感藝術的基本體現、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講究自然流露、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講究感性體驗以及透過情感體驗更能傳達出音樂教育的情感藝術。鑒于此,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充分注重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情感藝術,能夠讓音樂教育更具時效性與科學性。以此推動音樂教育的良性發展,讓我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注釋:
[1]雷馥鮮.淺析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和內涵[J].音樂時空,2013(31):12-15.
[2]楊永蘭.淺析音樂教育的德育滲透[J].藝術科技,2013(15):45-48.
[3]蔣巧.音樂教育的情感環境探微[J].北方音樂,2013(15):67-69.
白靖哲 ,男 ,工作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職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