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鐵樁
卡鉑+氟尿嘧啶聯合調強適形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實證分析
鄭鐵樁
卡鉑+氟尿嘧啶聯合;宮頸癌;中晚期;調強適形放療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宮頸癌患者可通過手術或放療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放療一直是治療宮頸癌的經典方法。近年來,對于中晚期宮頸癌患者治療方法的研究已成為臨床熱點,同步放化療方法的提出,理論上可以更好地控制癌細胞的轉移,降低復發。為了證明放化療同步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選擇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經病理確診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在調強適形放療基礎上結合卡鉑+氟尿嘧啶聯合化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經病理確診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在調強適形放療基礎上結合卡鉑+氟尿嘧啶聯合化療為觀察組,年齡45~79歲,平均62歲;同時選擇同期調強適形放療的 68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46~76歲,平均6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為初治患者,經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腫瘤委員會批準,均經實驗室肝、腎功能檢查正常的患者;排除已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調強適形放療。患者取仰臥位,雙手交叉置于前額,以腹臀部熱塑膜固定體位,螺旋CT模擬定位機下,自L3椎體上緣掃至坐骨結節下緣下5cm增強掃描,層厚5mm,CT影像通過局域網傳輸至三維治療計劃系統,醫師在CT圖像上勾畫臨床靶體積和危及器官,靶區勾畫以 ICRU50號報告為依據,逐層勾畫靶區及危及器官[1]。臨床靶區:腫瘤靶區(GTV):CT可見腫瘤,包括子宮頸病灶及宮旁受侵范圍;轉移淋巴結(GTVnd):CT可見腫大盆腔淋巴結。臨床靶體積(CTV):臨床靶區包括GTV以及周圍鏡下可見的亞臨床病灶[2];即GTV外放0.5cm的范圍、子宮體、宮旁淋巴結、髂內淋巴結、髂外淋巴結、骶前淋巴結及髂總淋巴結;上界至左右髂總血管分叉處,下界至閉孔下緣;計劃靶體積(PTV):CTV外擴5mm,考慮到器官運動、機械誤差和擺位誤差,為確保CTV得到規定的處方劑量而需要擴大的照射范圍。采用直線加速器6MV-X線,設立5~7個共面照射野,給予靶體積處方劑量:GTVnd、GTV、CTV分別為60~64Gy、56Gy、50Gy,分為25次。治療前對每例患者于模擬機下進行治療計劃的驗證。調強適形放射治療技術(IMRT)實施通過山東榮華加速器靜態多葉調強準直器照射。腔內照射治療:本院采用 192Ir高劑量率后裝治療,腔內后裝治療:2次/周,每次A點5Gy,總劑量25~30Gy。
1.3.2 觀察組 放療方法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卡鉑+氟尿嘧啶化療。化療前均給予地塞米松10mg +鹽酸昂丹司瓊注射液8mg靜脈滴注,同時肌內注射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20mg,防止胃腸道及過敏反應。卡鉑450mg/m2用5%葡萄糖溶解后稀釋至500m l靜脈滴注1~2h,輸注完成后,繼續輸入1000m l液體,予以氟尿嘧啶750mg/m2。
1.4 觀察指標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均定期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及心電圖檢查,同時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自覺不良反應癥狀;各個周期結束后均進行影像學檢查及體檢,對腫瘤變化進行觀察。
1.5 療效判定標準療效評價采用WHO統一的評價標準,所有治療結束后3個月進行療效評價,根據治療前后CT影像資料評價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總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遠期療效觀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不良反應根據WHO統一的抗癌藥物毒性反應標準。
1.6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比較評價兩組患者近期療效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觀察組近期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n,%)
2.2 遠期療效比較兩組患者遠期療效比較,觀察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是97%(66例)、81%(55例)、68%(46例);對照組分別為93%(63例)、60%(41例)、50%(34例);觀察組3年、5年生存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39例患者出現白細胞計數下降,19例出現惡心、嘔吐;對照組36例患者出現白細胞計數下降,22例出現惡心、嘔吐,兩組均未出現明顯肝、腎功能異常現象,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經處理后未影響治療。
調強適形放療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放療的新技術,與傳統放療比較,具有以下優點;一是可以有效隔離周圍敏感器官,包括膀胱、小腸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周圍器官的照射劑量;二是通過 CT增強掃描準確定位,精細計劃,采用多個共面、非共面不規則照射野來增加病灶的照射劑量。但從大量文獻對于放射治療的宮頸癌患者5年生存率報道顯示為 42%~61%[3],遠期療效不佳的原因主要為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腫瘤體積大,放療不能有效控制局部腫瘤,導致淋巴結轉移和遠處播散。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加之新的抗腫瘤藥物不斷應用于臨床,使宮頸癌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卡鉑的抗腫瘤機制與順鉑相同,屬于第二代鉑類抗腫瘤藥物,其進入細胞后,與DNA結合產生多種離子型物質,從而產生抗癌活性,抑制癌細胞 DNA復制。而且從臨床使用情況顯示,具有治療指數較高、抗瘤譜廣、胃腸道毒副作用及肝腎毒性較低的優點。因此,本研究選擇卡鉑+氟尿嘧啶聯合 IMRT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從近期療效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觀察組近期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觀察組3年、5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結果提示,放療聯合化療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觀察兩組不良反應反應,主要為白細胞計數下降、惡心、嘔吐等,兩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通過上述研究,筆者認為卡鉑+氟尿嘧啶聯合調強適形放療是治療中晚期宮頸癌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本次研究病例較少,療效的評價還需要放大樣本量,做進一步觀察。
[1] 夏怡.宮頸癌術后適形調強放療與三維適形放療同步化療的對比研究[J].中國癌癥雜志,2012,22(2):143-148.
[2] 余健.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50例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5):287-289.
[3] 朱軍.經導管化療栓塞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19(3):194-197.
R737.33
A
1673-5846(2014)05-0078-02
嵩縣中醫院腫瘤醫院,河南洛陽 4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