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小明 孫瑞珍
消化性潰瘍愈合質量的臨床觀察
敖小明 孫瑞珍
消化性潰瘍;瘢痕期(S1、S2)再生黏膜的組織成熟度;復發率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腸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發生的潰瘍,其深度達到或穿透黏膜肌層,最常見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我國文獻報道,胃鏡檢查病例中消化性潰瘍的檢出率高達 16%~33%。隨著胃鏡的廣泛開展,其容易診斷,治療相對規范,但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所以潰瘍病完全愈合的研究越來越受臨床醫生的重視,目前采用抑酸藥物維持治療是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的主要措施,但對維持治療方案的選擇、治療時間無統一意見。本文分析我院門診及消化內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66例胃潰瘍或十二指潰瘍患者胃鏡確診瘢痕治愈后再生黏膜的組織成熟度變化,定期隨訪半年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的復發程度、時間、潰瘍愈合率、瘢痕(S1、S2)形成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門診及消化內科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隨機取66例胃潰瘍或十二指潰瘍患者,男42例,女24例,年齡16~66歲,平均36.2歲。胃鏡下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41例,胃潰瘍25例,為活動期(A1)單發。臨床表現及體征:患者主訴有上腹部饑餓痛或進食后疼痛53例,上腹飽脹50例,反酸、燒心感48例,體格檢查患者上腹部有輕壓痛,明確排除肝膽道系統疾病。
1.2 檢查①胃鏡檢查:采用日本消化胃鏡判斷潰瘍的分期標準;②幽門螺桿菌檢測:用Hp快速尿酶法;③胃腸黏膜病理組織分析在潰瘍周圍黏膜取材;④治療前病理檢查:黏膜腺體排列紊亂,大量炎性細胞浸潤,見灶性壞死。
1.3 治療措施抗幽門螺桿菌治療(1個療程7d):克拉霉素控釋片 500mg/次,bid,阿莫西林膠囊1000mg/次,bid,抑酸治療:泮多拉唑片40mg/次,bid,后以泮多拉唑片40mg/次,qd。
1.4 觀察指標①1個療程結束后,觀察患者臨床上腹痛、上腹脹緩解情況;②1個月未、3個月末、6個月末潰瘍愈合率、瘢痕(S1、S2)形成率、再生黏膜的組織學變化及復發率。
1.5 治療效果評價
1.5.1 腹痛程度分級及療效評價標準[1]分級為 0級:無痛,Ⅰ級:輕度疼痛(不需要服用抗酸藥物);Ⅱ級:中度疼痛(需服用抗酸藥物);Ⅲ級:嚴重疼痛(服用抗酸藥物不能緩解)。經治療后,疼痛為0級稱疼痛消失;疼痛降低2級(含2級)以上稱疼痛緩解。
1.5.2 消化性潰瘍愈合質量的評估指標 ①患者胃鏡下潰瘍處再生黏膜成熟程度的評價(采用日本消化胃鏡判斷分期標準[2]),S1期:紅色瘢痕期,S2期:白色瘢痕期;②再生黏膜組織成熟程度的評價,上皮組織:再生黏膜的厚度、腺體數量及排列情況、腺體囊狀擴張程度和腺細胞的分化程度等。新生肉芽組織:新生血管數量、黏膜肌層的再生狀況、炎性細胞浸潤程度。
2.1 臨床癥狀緩解情況53例腹痛患者和48例燒心、反酸患者及50例腹脹患者的癥狀緩解情況分析均顯示,3個月末的緩解率比1個月高,但6個月后緩解率均較3個月時有所降低,其中部分癥狀復發,見表1。

表1 66例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情況[%(n)]
2.2 鏡下潰瘍愈合情況比較潰瘍病患者經1個療程結束后復查胃鏡:H期18例;S期48例,潰瘍愈合率72.7%(48/66);S期48例中S1期30例,S2期18例。治療后潰瘍愈合情況、S期形成率及H期復發率、再生黏膜組織成熟度,見表2。

表2 66例患者經治療后潰瘍愈合情況、S期形成率,再生黏膜組織成熟度(n)
潰瘍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常有慢性反復發作,不少患者經治療后,潰瘍病雖然痊愈,但經過一段時間后仍有復發,如何降低潰瘍復發率是當今臨床醫生討論的一個重點。我院66例經治療后潰瘍患者隨訪半年,其中7例胃鏡復發(從S1期發展成H期),患者中S1期和H期的潰瘍處病理組織學診斷為潰瘍處炎性細胞浸潤多,其再生上皮下黏膜分化程度低,可見微血管減少及結構排列紊亂,出現腺體囊性擴張,潰瘍處再生黏膜成熟度欠佳或差,多是潰瘍病復發的原因。潰瘍病經上述治療后,其S1期胃鏡下診斷為痊愈,但其再生黏膜組織成熟度未接近正常,發現有不少異常組織,仍可能再復發[3]。本觀察發現,其中18例S2期患者胃鏡下病理組織診斷為再生絨毛細顆粒狀,胃腸再生黏膜分化程度高,且其腺體多,排列較整齊,多見成纖維細胞,其炎性細胞少。S2期潰瘍病患者隨訪半年,胃鏡下結果無復發病例。潰瘍病愈合質量良好,即潰瘍病的愈合不僅需要胃腸潰瘍處黏膜的完全修復,且潰瘍處再生黏膜下組織結構的良好重建與康復,本研究發現,潰瘍處再生黏膜的組織成熟程度越高,患者再次患潰瘍的概率越低,馬穎藍等[4]也證實了這一點。潰瘍病經治療后,其 S2期再生黏膜接近正常黏膜,組織成熟程度高,難復發[5]。本組觀察提示潰瘍病經治療1個療程,愈合率72.7%,S2形成率37.5%,3個月末鏡下復發率4.5%,6個月末復發率10.6%,復發患者治療后鏡下為S1期,而S2期患者則無復發病例。
綜上所述,潰瘍病在規范治療后需長期隨訪,定期復查胃鏡,對于鏡下為 S1期者,建議維持治療至鏡下轉為S2期時停止。
[1] 陳元鴻,王婉梅,王皓,等.埃索美拉唑三聯與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 HP陽性十二指腸潰瘍對比研究[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 2005,25(8):1045-1047.
[2] Takemoto T,Sasaki N,Tads M,et al.Evaluation of peptic ulcer healing w ith a highy magnifying endos cope potential prognostic and therapeuti implications[J].Jclin Gastroenterol,1991(13):125-125.
[3] 柳越冬,王娜,陶弘武.潰瘍愈合質量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7):1485-1456.
[4] 馬穎藍,鐘亮.消化性潰瘍愈合質量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4(17):12-13.
[5] 楊雪松,李益農,葉嗣懋,等.十二指腸潰瘍愈合質量的胃鏡診斷及與復發的關系[J].中華消化胃鏡雜志,1996,35(3):327-327.
R573.1
A
1673-5846(2014)05-0115-02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九人民醫院,廣東佛山 52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