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琳 劉 洋 張 洋 朱 偉
頭頸部腫瘤分子生物紋理分析與生物靶區自適應勾畫研究
季 琳 劉 洋 張 洋 朱 偉
目的 探討頭頸部腫瘤分子生物紋理分析與生物靶區自適應的勾畫方法。方法從腫瘤 PET圖像的共生矩陣中提取腫瘤分子生物方差紋理特征,然后結合腫瘤生物方差紋理特征,對之前的兩個階段自適應三維體生長方法進行改進,對頭頸部腫瘤自適應生物靶區進行自適應勾畫。結果聯合鼻咽癌VAR紋理特征、PET SUV進行兩級區域生長計算,一級區域生長閾值0.65,分割結果顯示,分割輪廓性較強,所有區域均聯通,經臨床專家視覺評估,認定該分割結果合理、正確。結論改進后的生物靶區自適應勾畫方法,可有效提高頭頸部腫瘤生物靶區勾畫的精確度。
自適應勾畫;生物靶區;頭頸部腫瘤;分子生物紋理
放療是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法,要確保高精度實施放療,關鍵是要確保放射治療靶區勾畫的高精度。據研究顯示[1],PE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能夠提供活體腫瘤代謝、缺氧、增殖等分子生物功能信息,這都是MRI及CT解剖影像無法實現的,PET圖像能為放療靶區的高精度勾畫提供重要想影像信息。PET已在頭頸部腫瘤生物自適應勾畫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也對頭頸部腫瘤放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進一步提高腫瘤生物靶區(BTV)的勾畫精度,本研究采用了一種結合腫瘤 PET顯像劑標準攝取值(SUV)和分子生物方差紋理特征的BTV自適應勾畫方法,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中的 PET影像資料均來源于我院PET/CT中心,使用GE Discovery ST PET/CT掃描系統進行數據采集,每張床位掃描3m in。使用CT信息對獲得的PET數據做衰減校正,然后進行三維重建,圖像大小為128mm×128mm×131mm,層厚為3.27mm,像素間距為2.34mm。
1.2 方法
1.2.1 分析頭頸部腫瘤分子生物紋理特征 頭頸部腫瘤分子生物紋理分析是建立在GLCM(PET灰度共生矩陣)基礎上的,GLCM是紋理分析距離(δ)與方向(θ)的函數,其維數由圖像的灰度級數(n)決定,元的值p(I,j)是由θ方向上距離δ的2個體素SUV值來決定的,同時與一個體素SUV值為i、一個為j的概率相等。在實際分析中,該概率估算值取相應的頻率值[2]。分子生物紋理特征分析步驟:①確定共生矩陣的灰度級(n)、紋理分析方向(θ)、距離(δ)3項參數。常規將n取為8,δ取為1。紋理特征的提取,關鍵在于紋理分析的方向。為了對分子生物紋理進行全方位分析,θ起點可選擇任一體素,指向任一相鄰體素。紋理特征具有中心對稱性,所以文理分析方向共包含13個方向。②計算θ上的紋理特征量及共生矩陣。方差紋理VAR的計算公式為:其中P(i,j):GLCM第i行、第j列對應的元素值;μx:均值。反映的是紋理的周期性,值越大說明紋理周期越大。采用三維最大強度投影(每個體素點和紋理特征量),紋理特征圖像強度值取取三維空間方向上的最大特征值。
1.2.2 頭頸部腫瘤生物靶區的自適應勾畫 在頭頸部腫瘤PET SUV分子生物紋理特征圖像分割中,采用多級自適應勾畫法,方法為:①一級區域生長算法。首先選取初始區域V,V取值為SUV值(腫瘤區)最大體素點。②確定相似性。采用體素點的SUV值與初始區域SUV平均值偏差d(x,y,z)用以度量體素相似性。d(x,y,z)=SUVmean-SUV(x,y,z),其中,SUVmean:SUV平均值;SUV(x,y,z):體素點的SUV值;(x,y,z)為V的所有6鄰域點的集合S的子集。③在S中選擇偏差最小點作為候選生長點,若該生長點滿足一級生長準則,就將其添加到V中。一級生長準則公式:SUV(x,y,z)>t1× SUVmean,式中,t1:生長閾值,可采用以下方法來確定生長閾值:將閾值設定為1→0,以0.1的頻率遞減,得到一個突變點(t1),也就是說當閾值減小時,滿足一級生長準則,體素點個數增大值>60%。繼續對t1→t1→0.1細分,以0.01的頻率遞減,得到最優閾值 t1,重復上述步驟至算法收斂[3],一級生長體素個數與閾值變化關系如圖 1。④二級區域生長算法。與一級生長算法相比,二級生長算法的初始區域取值為是一級生長結果,也無需設定生長閾值,算法即可自動停止生長[4]。新增的種子點,所有6鄰域點要在滿足如下生長準則情況下,才可添加到點集S中。

其中,(x,y,z)代表候選種子點,(sx,sy,sz)代表最近一次添加到種子區域的種子點坐標。
聯合鼻咽癌VAR紋理特征、PET SUV進行兩級區域生長計算,一級區域生長閾值0.65,分割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紅色為一級分割結果,黃色為二級分割結果。從圖中可看出,分割輪廓性較強,所有區域均聯通,經臨床專家視覺評估,認定該分割結果合理、正確。

圖1 一級生長體素個數與閾值變化關系

圖2 鼻咽癌分割結果
在醫學圖像分析、處理中,紋理特征具有重要應用價值,但目前關于頭頸部腫瘤PET分子生物紋理的研究還較少[5]。在本次研究中,從PET圖像的共生矩陣中提取腫瘤分子生物紋理特征,通過分析比較,結合頭頸部腫瘤SUV影像值和腫瘤PET顯像劑標準攝取值紋理特征最大強度三維投影,提出了BTV自適應區域生長算法。因目前還沒有生物靶區勾畫金標準,所以僅能對靶區分割結果做定性分析。通過本次研究,發現采用上述方法可對頭頸部腫瘤生物靶區進行自動分割,但其應用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
[1] 劉國才,余志浩,朱蘇雨,等.頭頸部腫瘤分子生物紋理分析與生物靶區自適應勾畫[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1):115-120.
[2] 余志浩.頭頸癌 PET圖像紋理分析與生物靶區智能勾畫方法研究[D]. 湖南:湖南大學,2012.
[3] 陳治明,吳平,周克,等.PET-CT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價值[J].西南軍醫,2010(1):4-6.
[4] 朱蘇雨,席許平,胡炳強.PET/CT用于腫瘤放療計劃靶區勾畫的相關問題[J].中國腫瘤,2010(8):494-499.
[5] 李燕雛,李顯勇.PET/CT功能影像在肺癌及頭頸部腫瘤放療靶區勾畫中的應用及進展[J].中外醫療,2012(23):184-186.
R73
A
1673-5846(2014)05-0224-02
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朱偉,E-mail:zhuzww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