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霞 (浙江省云和縣浮云街道文化站 323600)
云和縣是鑲嵌在甌江上游的一顆璀璨明珠,其地處浙江南部麗水地區腹地,于明景泰三年建縣,至今己有500多年的歷史。這里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民俗民風,為孕育云和板龍提供了獨特的文化土壤。
云和板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相傳在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下街柳氏姑娘因吞食龍卵而仙化成了“龍母仙娘”后,云和城火神猖獗,災難頻繁,人民便根據傳說中龍的形象制成板龍,借此請回“龍子”降服火神,云和板龍經歷了幾百年的傳承、改革,在造型、扎糊、云鉤、鱗片、繪畫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獨具地方特色的制作工藝。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至解放前,云和城鄉形成了九條板龍。云和城鎮,六鋪六條龍。農村三條龍,即際口龍、局村龍和沙鋪插花板龍。
2013年,七夕之夜,十里云河的三潭景區湖面上,首屆中國云和“甌江蛟龍”文化節在仙宮湖上精彩上演。難得一見的水上龍燈吸引了從各地趕來的數萬觀眾,將三潭水域兩岸圍得水泄不通,平日安靜的湖畔小村,變得人聲鼎沸。“甌江蛟龍”在寬闊的三潭景區湖面上有如神龍出水,把浪漫七夕之夜演繹成一場身臨其境的“山水童話”。局村村依托其自然生態水域環境和文化資源將傳承千年的局村板龍,成功的打造成全國首創的“水上蛟龍”品牌。立足實際,著力打造局村“水上蛟龍”品牌,對帶動鄉村旅游,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們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底子,目前僅僅是一個開始,各方面都還很粗糙,還有不少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我們有一個提升“甌江蛟龍”的初步設想:將“甌江蛟龍”表演打造成“融展示甌江.云和文化”為一體的大型夜晚演出景點和“甌江帆影戲蛟龍”清晨攝影采風及甌江最美婚紗攝影創作基地。目標是讓來麗水及周邊縣市的游客了解甌江文化,獵奇水上舞龍燈的夜間節目,同時讓游客像期待“海上日出”一樣,翹首期待清晨騰云駕霧的“甌江蛟龍”。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僅僅是一個開始,各方面都還很粗糙,還有不少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是缺策劃和表演編排。目前只是村民自發組織,你出一個點子,他提一個想法,邊想邊做湊合起來的,根本談不上策劃和編排。目前“甌江蛟龍”局限于龍燈的單調表演,缺乏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沒有將甌江文化及童話云和加以融合,顯得單薄而無韻味。
二是缺穩定的表演隊伍。表演隊伍也是大伙臨時湊合起來的,今天有空了一來下,明天忙了就走了,很不穩定,平時也沒有訓練。
三是缺安全舒適的觀眾場地及配套設施。目前的三潭景區僅有一個能容納1000多人且沒有護欄的局村坪作為觀景點,且觀眾和攝影人只能沿路沿湖哪兒空就站哪兒觀看和拍照,無論是從容納人數還是安全設施方面考慮都是不足以承載大型表演和活動,同時,蛟龍騰飛的效果需要燈光和音響的全面烘托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現有的配套設施在這方面完全匱乏。
四是缺提升資金。今年是村里籌集二十幾萬元開始搞起來的,要進一步提升,資金落實已迫在眉睫,需要增加資金投入。
第一,是期盼得到上級政府,旅游、以及文化部門的重視。“甌江蛟龍”是新事物,僅從民間的村級層面小打小鬧,局面是打不開的。所以,希望上級政府將其納入縣旅游規劃中,將其精雕細琢打造成精品旅游品牌。積極宣傳推介:“甌江蛟龍”旅游品牌,快速提升旅游影響力。
第二,是期盼得到專家指點。要鑄就經典,單靠村里的村民自發行動肯定不夠,必須得到專家和專業團隊幫助策劃和指導,因此,肯請上級政府,旅游、以及文化部門幫助邀請專家給予整體策劃和指導表演隊伍組建。
第三,是期盼解決表演場地。三潭景區是云和湖最美的地段,也是八百里甌江最迷人的地段,每年各地商人紛至沓來,要求開發建設。大家的共識是如果不能成就經典的項目千萬不能上,這塊寶地就先預留著,所以這么多年來一直留著沒動。但我們認為,留著不等于荒著,“甌江蛟龍”的表演在水面上,可以說是“來無影去無蹤”,不僅不影響其他旅游項目的開發,而且利于提高三潭景區招商的知名度。為此,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投入資金修建局村坪、原浙南藥廠至局村大橋沿湖觀景棧道和護欄,整理局村草坪等,完善基礎設施,為“甌江蛟龍”表演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四,是期盼經費得到上級政府,旅游以及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目前,“甌江蛟龍”旅游品牌還不響亮,特色還不鮮明,我們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可以采取政府安排一點,景點所在地安排一點,民間籌集一點的方法解決,尤其注重引導、鼓勵本地有經濟實力的企業注資建設旅游景點,縣政府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一定優惠,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旅游開發和建設。
“甌江蛟龍”傳承著云和文化,體現著云和精神,彰顯著云和氣派,只有把甌江的文化和云和童話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表演才能拓展藝術空間,才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期待夢想能實現,讓“甌江蛟龍”插翅騰飛,成為全國獨有的地方文化品牌,讓“云和夢”夢想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