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婷 (東營職業學院 257091)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視,高職院校也不例外。目前,雖然各高職院校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音樂教育,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由于部分院校重視程度不夠、教師教學理論和實踐的脫節,高職音樂教學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從高職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幾點對策。
當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若干方面:
1.教師專業素質不高。高職院校中,音樂教師所占比例較小,且專業水平整體不高,學院普遍缺乏學術和科研的氛圍,一些有益于教學的學術研討、講座、觀摩、教研、公開教學等活動開展得非常少。這樣的現狀更是不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教材、教學內容陳舊。教材既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教材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尤其是現今社會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發展迅速,就更需要有適應社會發展的音樂教材。然而,現階段,大多高職院校的音樂教材內容較陳舊,不能與時俱進,嚴重滯后于社會需求。這也就造成了教學內容的陳舊、不合時宜,教師在教學中以這種教材為主進行授課,毫無疑問會使得學生學習起來索然無味,沒有興趣和激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各項能力更是成為了空談。
3.教學模式不合理。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通常采取大班授課制,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其教學形式大多仍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更很少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沉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4.教學評價單一、標準化。一直以來,高職音樂教學中教師都將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未能夠結合學生實際,其評判有失公允,且其評價內容、方式單一,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為解決高職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對策:
1.抓好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完善師資力量。搞好高職音樂教學的關鍵在教師。高職院校應重視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吸收高素質人才,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準。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嚴格把關,吸收一批擁有較強專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確保教師數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學校也應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并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培訓活動,從而在培訓中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其教學能力。此外,高職院校更要加強與兄弟院校的聯系,讓兩校的音樂教師進行交流,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從而使教師及時掌握最新的音樂藝術教育理念和知識,共同為高職音樂藝術教育的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合理安排課程,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普通高職音樂教育應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合適與否十分重要。課程設置方面:除了一些必須的理論課程外,學校也應盡量開設一些音樂技巧訓練課程,同時還可以力所能及地開設一些音樂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方面:高職院校具有獨特的教學特色,我們應結合職校特色,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3.適時變換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結合上文提到的教學模式的不合理之處,筆者進行了教學模式的創新,將以往由教師主導的課堂變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比如,在一節課結束時,給學生布置與下節課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充分了解相關音樂知識,并在下一節課上進行課堂比賽,充分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了課堂中,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也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從而打破了教師滿堂灌的局面。又如,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師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在組內互相教學教師所傳授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這樣一來,就將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各小組成員得以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幫互學,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雖然是配角,但也不能徹底旁觀,應在學生遇到問題、困惑不解時,及時進行引導、啟發,從而確保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學生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4.完善教學評價,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在評價原則上,應堅持指導性、激勵性原則,使評價貫穿整個音樂教學過程,通過評價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評價內容上,重點應側重學生的態度和能力,多進行過程評價,看學生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積極性,是否全身心投入到了學習中,自身的潛能是否有效發揮,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否增強。在評價機制上,應體現評價的開放性、多樣性和主體性,不要強求結論的標準化、唯一化,只要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就行。在評價方法上,應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并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總之,要轉變原有的評價思想,使教學評價真正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
5.加強實踐,開展音樂藝術課外活動。可以在全校范圍內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藝術活動,以活動促進教學,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例如,可以定期開展音樂藝術教育教學講座,可以組織和指導學生自己設計和排練演出,還可以組建校級合唱團等。通過組織這些課外藝術活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對創造和諧、安定、健康的校園生活環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音樂教師,只要我們不斷探索與研究,不斷總結與完善,從高職音樂教學中的問題出發,大膽改革,以新穎的教學形式、獨特的教學方法,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就一定能使音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進而開創高職音樂教學的美好明天。
[1]高翯.高職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01).
[2]魏雨柔,唐繼紅.新形勢下高職音樂教育的改革與定位研究[J].黃河之聲,2008(13).
[3]文崢嶸.高職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07(14).
[4]張祿民.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5]張曉楠.高職院校音樂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高職學報,2010(04).
[6]陳棟.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