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710021)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以特定的符號形象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內涵。視覺語言作為一部動畫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相似于文字語言的模式,通過鏡頭剪輯或蒙太奇組接形成動畫自己的語句,以達到向大眾傳播信息、文化的目的。新媒體動畫注重互動性,其表達內容來源于大眾生活,同時又在大眾中更有深度和大規模的傳播,因而更能被受眾接受。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型傳播媒體。《一張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態》標志著動畫藝術的誕生,自此影院即為動畫視覺影像語言的主要傳播方式,繼而電視也漸發展為其主要傳播媒體之一。此二者作為傳統影視動畫的主要傳播形式,在動畫發展史意義非常,但傳統媒體在多方面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動畫藝術的擴展推廣及傳播。
隨著人們物質及欣賞水平的逐步提高,傳統藝術傳播形式以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此時與時俱進應聲而生的新媒體數字化技術給藝術的發展帶了革新和拓展。新媒體與動畫藝術的結合恰如其分的彌補了傳統媒體傳播形式的局限和不足,實現了空間和時間等方面的超時空傳播,加速了動畫藝術的傳播速度、擴展了動畫藝術的傳播領域。相較于傳統媒體的單一性傳播模式,新媒體動畫與受眾互動式的交流更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和發展,新媒體信息以瞬息萬變的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
新媒體技術與動畫的聯姻,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動畫行業的發展。新媒體動畫所特具的娛樂性、審美多元性、互動性、制作便利性等特點使得動畫藝術更具生命力。它以數字化的傳播形式給廣大受眾帶來主題多樣化、全新的視覺享受。與傳統動畫藝術的傳播相較而言,它的視覺語言傳播是在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條件下產生的。在這一科技力量支撐的舞臺上動畫的藝術得以更好的發展和傳播。受眾能積極參與到新媒體動畫信息文化傳播的互動與發展,突破了傳統動畫存在的局限性、用戶體驗和交互性的不足以及傳播單向性等一系列問題。從新媒體動畫的視覺語言傳播性能上看,無論是其界面視覺沖擊亦或是視覺內容傳播的信息、視覺符號屬性、造型的親和力以及感染力都有很強的交互性、時尚性和便捷性,在受眾體驗交流、信息的發布速度等方面都比傳統媒體動畫的傳播更有優勢。
信息的傳遞都是由符號活動完成的。因此影視動畫視覺語言的符號化是其傳播的必然形式,在新媒體動畫——一個需要受眾參與互動、具有交互性的傳播形式中尤是如此。在動畫作品中,其藝術內涵、故事主旨的表達都要通過相應的視覺形式加以表現,使觀眾接受其視覺語言符號傳遞的信息,以欣賞動畫作品的藝術、內容。
近年來一些新興網絡的新媒體動畫角色頗受廣大受眾的歡迎。最為常見的要數網絡交流中極具符征的表情符號。在互聯網信息時代這些簡單生動的表情符號,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帶來更加生動詼諧的色彩。這些簡單、生動易于傳播的造型形象在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的互動平臺上發揮著其獨特的傳播力量,逐步將其卡通詼諧的形象深入受眾內心,并得以衍生進一步發展。
在動畫片中,藝術文化的內涵是通過對動畫形象的提煉得以顯示。換言之,動畫片的情節內涵,將某種文化信息附載于動畫角色,受眾是否接受這個角色形象也就意味著受重是否接受了該角色形象所傳遞的文化特質。因此,動畫角色所扮演的就是一個傳遞信息的符號,它同時具備了所指和能指兩部分含義。
由某視頻網站協助推出的新媒體動畫系列片《泡芙小姐》,采用三維技術和實拍場景相結合的制作手段制作的手法,以全新的是視覺形式展現于受眾眼前,深受歡迎。我們在這部動畫片中,因其故事發生的特定時代背景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限定了其角色形象的設定,并通過對角色與故事情節的結合,傳達其所欲表述的時代特征的文化信息內涵。主人公泡芙小姐的齊耳短發、大眼睛、小巧的嘴巴、玲瓏有致的身材都彰顯著當下時代人們對都市白領麗人的審美。她的造型、衣著打扮即是當代都市女白領的形象特征。從主要角色的造型形象觀眾即可知悉故事發生的背景環境。
作為以新媒體為傳播媒介的動畫片,該片不同以往動畫的傳統傳播模式: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斷的與網友互動,接受受眾提供的實時信息積極優化劇情結構。全互動的新媒體節目形態備受觀眾矚目,剛推出首播就受到數十萬網友的熱切響應,在這場互動過程中,動畫角色都有著強烈的符號化特征,通過動畫影像的信息傳播,受眾能找到符合自己心理需求及價值觀的訊息。
作為組成動畫視覺語言的一部分,場景、道具有著和角色造型同樣特質的符號屬性。它們和角色形象一樣作為動畫中可視性的存在,傳遞著輔助劇情發展的情節敘事內容。因而,場景和道具也是將抽象的內容以可視化的符號載體編輯成受眾可接受的具體信文,最終完成整個信息的互動。在新媒體動畫中,關于場景和道具的設計要求相對傳統動畫的要求要簡單,其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更多的觀眾易于接受理解并能積極的參與互動。這些看似簡單的符號性設計是凝聚了設計者的悉心觀察和揣摩并不斷精簡的結果,是對現實生活中事物的提煉并加以再創造的產物。這些精煉簡單、意指明晰的設計符合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對某種文化的價值取向,以得到受眾的認可。
對于場景和道具的符號化,從第六屆金龍獎優秀新媒體作品《炮炮兵之激情六十年》中可見一斑:全片主以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為主題,以輕松幽默的風格講述了六十年的風雨歷程。統一的舞臺視覺效果,幾乎全部的道具和場景都模擬由一根提線調配,頗有提線木偶的意味,以舞臺劇的形式一幕幕展現故事內容,其獨特的表現手段將一部紅色歷史以極其輕松詼諧的呈現于銀幕。
伴隨著號角聲首先開幕映入眼簾的是一襲紅色帷幕緩緩拉開。隨后,展現的一幕幕場景:趕跑侵略者--灰色破舊建筑物、建立新中國--天安門城樓以及坦克和飛機、抗美援朝--鴨綠江、解放西藏--藏式建筑物以及白色的哈達、發射人造衛星——荒蕪的戈壁灘等等每一幕故事都配有符合事件發生的時空、環境等條件的場景以及相應的道具。這些符號能指與所指的結合組成了受眾所接受到的信文,以其具象化的符號信文向觀眾傳遞情節敘述的抽象內容,觀眾通過這些場景、道具所傳遞的信息了解到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地理環境、社會環境等內容。短短8分鐘短片中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場景道具等內容所產生的意指內涵。其符號化的特征將原本復雜抽象的內容通過可視化的畫面圖像展示在觀眾面前,完成信息的傳播與互動。在新媒體動畫中,這種包含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圖像形式的存在是動畫視覺語言傳達給受眾的直接有準確的傳播載體,對于思維互動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媒體技術的革新使影視動畫的傳播已經不再局限于電影和電視載體,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周圍處處流通著信息的時空,這些新媒體信息的傳播幾乎無孔不入,除網絡、手機等媒介,還有乘坐的公車、電梯、地鐵……隨處都可以看到新媒體動畫帶來的豐富的視覺饕餮。新媒體動畫因其自身的數字技術及其傳播特性所具有的先天便利條件,使得動畫能夠更大范圍和深度的傳播,吸引更多的觀眾注意并了解、熟悉動畫,推動動畫藝術的發展和傳播。此外,一些短小的不適合以電視動畫或是影視動畫形式播放的藝術作品,也在新媒體提供的大平臺上得以充分的展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動畫藝術形式的拓新和發展。新媒體動畫所具有的比較簡約、易于傳播的角色造型、動作符號易于被受眾接受、傳播與互動,因此能實現信息的最大程度的交流和傳播。
參考文獻:
[1]張國良,傳播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
[2]張菁、關玲,影視視聽語言[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08-6.
[3]侯克明,符號化的視聽語言[J].北京: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4]孟軍,動畫電影視聽語言[M].湖北: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