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在2013年最新發布的糖尿病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13年全球糖尿病人數3.82億,預計2035年將達到5.92億,其中80%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而中國仍然穩居糖尿病人口排行榜第一位,達到了9840.7萬。(見圖1)更令人擔憂的是,除歐洲外,其他地區的糖尿病人群中,中年人(40~59歲)都成為了主力軍,這部分人群更容易因為忙于工作而忽視了糖尿病教育。
張先生,今年48歲,經過多年打拼,生活也算比較優裕了,不過由于兒子明年要出國留學,不得不又開始拼命拉單子。其實,2年前張先生的健康就亮起了紅燈——高血壓、糖尿病前期。醫生讓他積極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定期監測血糖了解治療效果,并建議他多來聽聽講座。由于工作的原因,張先生想管住嘴很難,更沒時間去邁開腿,定期測血糖和去醫院聽課就更不會了,不過他倒是會沒事的時候上網“百度一下”,買過一些據說能去根的產品。終于,一次小擦傷發展成為了大感染,還誘發了酮癥酸中毒。

圖1 糖尿病人數(20~79歲)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2013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提高,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的糖尿病防治負擔也越來越沉重,這就需要各級醫院都積極地去承擔防治任務。以往的情況是,糖尿病治療方案由大醫院定,基層醫院只負責開藥或是只接診病情較輕的患者,不僅醫生對糖尿病的系統診療掌握不充分,而且患教工作做得也不到位。2011年上海市各級醫護人員對《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知曉現狀的抽查及分析顯示,《指南》相關知識的總體正確知曉率僅為37.36%,其中社區醫院醫護人員對《指南》的正確知曉率明顯低于三級和二級醫院的醫護人員。大醫院雖然實力強,但畢竟醫療資源有限,面對日益增加的負擔,有些力不從心。因此,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讓大部分患者沉到基層去接受教育和治療。這需要基層醫院得到廣大糖尿病患者的信任,因此基層醫護人員亟需提高自身素養。
要想提高中國糖尿病教育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規范培訓。但我國糖尿病教育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工具,因此亟需一套適合中國人群的糖尿病教育標準化體系,用來規范各級醫院、健康教育機構的相關工作,通過推動各級醫院的多專業的團隊協作,為病人提供科學、正規的糖尿病教育,并通過與健康媒體和大眾媒體的深入合作,擴大糖尿病教育和科普知識普及的社會性覆蓋。為此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糖尿病教育合作中心牽頭,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教育與管理學組專門發起了“糖尿病教育標準化項目”。
“糖尿病教育標準化項目”旨在推出一整套的規范、科學、通俗、易懂的患者教育資料,其核心內容是“糖尿病教育標準化教程”,計劃借鑒IDF和AADE的實用型科普教育書籍和教育資料,以《中國2型糖尿病指南(科普版)》和《中國糖尿病護理教育指南》為基礎,結合《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等內容,為全國的糖尿病醫務人員提供權威性的教材、教育工具、參考資料,有效提高糖尿病教育的教學質量。
“糖尿病教育標準化項目”的核心成果預計包括:教師用書和患者用書各1本;教學幻燈1套;視頻光盤1套;線上教育系統1套及配套教育管理工具1套。計劃于2014年3月啟動醫院試點推廣,2014年8月總結試點推廣經驗并正式啟動全國推廣。
抗擊糖尿病不僅僅需要醫生和患者雙方的共同努力,還離不開企業力量的參與。糖尿病企業除了能為我們提供糖尿病治療藥物和相關設備,還能夠為糖尿病教育提供支持,為中國糖尿病的防治事業貢獻力量。作為中國血糖儀民族企業,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對“糖尿病教育標準化項目”提供了大力支持。
三諾生物作為國內血糖儀領導品牌,長期以來,在糖尿病患者教育方面持續投入,十余年來在各大社區為數百萬糖友提供了專業、科學、規范的血糖管理指導及糖尿病教育,引導患者改善血糖控制,“健康南粵行”、“湘雅康樂營”以及每年在全國范圍開展的數以萬計的糖尿病科普宣傳活動等,都使國內糖尿病患者和前期人群更加科學全面地認識和管理糖尿病,在國內糖尿病管理和教育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