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發布
規范自我血糖監測 優化糖尿病管理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高達1.14億,占全球1/3,這意味著全球每3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個來自中國。糖尿病作為一種終生性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如何通過日常血糖控制避免血糖的極高值和極低值,并降低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的相關長期并發癥的發生,是糖尿病醫務人員工作的重點。培養良好的自我血糖監測(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SMBG)的習慣,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所在。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和英國國家健康和臨床醫療研究所(NICE)等機構發布的指南均強調,SMBG是糖尿病綜合管理和教育的組成部分,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進行SMBG,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每天應監測血糖至少3次。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1版)》(簡稱《指南》)明確指出:SMBG是最基本的評價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SMBG能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和降糖藥物對血糖的影響,發現低血糖,有助于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生活方式和優化藥物的干預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作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SMBG可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了解自身疾病狀態,并提供一種積極參與糖尿病管理、按需調整行為及藥物干預、及時向醫務工作者咨詢的手段,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指南》同時指出,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需要每日至少3次的SMBG;針對接受胰島素強化治療(多次胰島素注射或胰島素泵治療,并常規監測血糖)的患者,在治療開始階段應每天監測血糖5-7次,涵蓋空腹、三餐前后和睡前幾個時間節點。
然而,許多患者往往由于耗時太長、實施困難等原因疏于血糖監測,從而導致胰島素劑量使用不當,血糖水平低于或高于目標范圍。據統計,超過60%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血糖監測少于一次,約1/4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血糖監測少于一次。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僅有32進行血糖監測。
一項針對162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的調查表明:更少的測量痛苦是鼓勵患者按照推薦頻率監測血糖的關鍵因素。羅氏診斷新型血糖監測系統:羅氏血糖儀/逸動型(Accu-Chek?Mobile)擁有獨特的卡帶式技術,一卷卡帶可進行50次檢測,一個針鼓里裝有6根采血針,患者無需額外攜帶單個試紙或采血針,方便血樣采集。采用專利采血技術,仿若無痛,只需0.3μl采血量,5秒(視濃度而定)即可完成單次測量,且自動調碼,減少潛在的檢測差錯。與使用試紙的血糖儀相比,羅氏血糖儀/逸動型(Accu-Chek?Mobile)操作簡單,測糖僅需4個簡單步驟,可以減少患者單次檢測所需時間,測糖從此簡逸無憂。
丹麥一項入組1,112名用戶的體驗調查:羅氏血糖儀/逸動型(Accu-Chek?Mobile)EXPERIENCE計劃表明,超過80%的用戶認為該血糖儀比以單條試紙技術的血糖儀更節省時間、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其中,142名血糖監測依從性差的患者(未達到ADA指南推薦的每周監測≥21次),在使用了羅氏血糖儀/逸動型(Accu Chek?Mobile)后,每周監測數量從7.5次增至18.4次,增加了一倍以上,可見使用羅氏血糖儀逸動型(Accu-Chek?Mobile)能大幅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監測依從性,協助患者更好地進行SMBG。
據悉,該款新型羅氏血糖儀/逸動型(Accu Chek?Mobile)將于2014年初在中國上市,屆時將造福更多的中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