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麗,劉林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太平街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是長沙僅存的保存原有街巷格局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步行街。街區主要由太平街、金線街、太傅里、孚嘉巷、馬家巷和西牌樓街構成,全長約375米,平均寬度6米左右。作為長沙展示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一張新名片,太平街的保護整治盡可能在考慮街區歷史文脈延續和地域文化展示的前提下展開。經過多次探訪、考察,深入探尋湖湘文化歷,筆者對太平歷史文化步行街的景觀規劃進行解讀,以求在城市飛速更新、日益趨同的浪潮中,為城市如何繼承和延續歷史文脈、保持城市個性探求一條出路。
據史料記載,太平街自戰國長沙有城池開始,就是古城長沙的核心地帶,這可以從長沙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志書——明嘉靖《長沙府志》以及最早的城區地圖——明嘉慶《善化縣城圖》中得到印證。今日尚存的商鋪舊址——乾益升糧棧、楊隆泰釘子鋪及洞庭春茶館也都證明太平街自古就是商業繁華之地。所以,如何重新激發街區的商業活力,使太平街恢復昔日的繁榮,延續城市商脈成為街區商業景觀規劃的重頭戲。
1.業態定位及經營現狀。長沙相關部門在進行太平街整治規劃時,通過對長沙歷史文化名城的大氛圍及太平街的歷史文化和周邊環境分析,將其定位為“城市商業中心和旅游資源雙重依托型歷史文化步行街”,消費群體兼顧城市居民和游客,經營業態以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傳統商業、餐飲業、文化產業及手工藝品為主。但由于各種原因,至2007年開街至今,太平街的經營業態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至2013年初,太平街的商業經營主要以服飾、小工藝品以及酒吧為主。業態的改變主要表現為傳統文化產業所占比例的下降,服飾和酒吧所占比例的大幅上升,這使太平街看起來更像一條商業步行街而非歷史文化步行街。而質價分離、低檔高價商品的大勢橫行,對太平街的商業風貌也有巨大影響。雖然到了周末和節假日,太平街人頭攢動,但消費群體以學生為主,消費能力較低。而非節假日時間,太平街異常冷清,這使太平街的商鋪頻繁易主,經營業態也逐步失控。
2.經營問題分析。對太平街的商業景觀進行詳細考察分析之后不難發現,太平街的商業發展不成氣候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經營業態定位的保持和延續問題。世聯將太平街定位為歷史文化步行街,但歷史文化產品對一個新興街區的快速繁榮產生的作用有限。所以在街區建設初期還是需要一批能夠迅速帶動人氣的餐飲業和娛樂休閑業的入駐,只是要嚴格控制好量和度,否則會對整個街區的歷史文化定位產生巨大的沖擊。所以對鋪面招商進行嚴格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大與文化相關產業引進的力度,對一些劣質產品應堅決杜絕,給街區樹立一個質優價良的商業風貌。一定長時間的鋪面優惠和扶持政策的支持也很重要,這有助于幫助鋪面經營者渡過街區成熟的困難期,堅定他們駐守街區的決心。二是對街區宣傳力度的不足。至2013年,太平街開街已近6年,但詢問很多長沙本地人卻并不知道有這樣一條步行街,甚至為其街名所困擾。這足以說明相關部門對太平街宣傳力度的不足。直接后果就是消費群體的不足及消費能力的降低。要改變這種狀況,節假日在步行街舉辦大型的文化宣傳活動;和相關旅游部門合作,把太平街景點化都是不錯的方法。
城市歷史地段改造成步行街,其首要問題就是處理好步行街景觀和周邊城市景觀的融合問題。規劃整治后的太平街區整體呈現明末清初的街道風貌,素雅的建筑風格在高樓林立的五一商圈是一道另類的風景線。如何處理好歷史街區環境與現代環境景觀的融合關系是環境規劃的重點,主要出入口與城市主干道的銜接關系處理又成為街區環境規劃的重中之重。太平街的環境景觀規劃具體可以分為三大塊:
1.入口景觀區。太平街有南北兩個主入口,分別與解放西路及五一大道相接。南入口由左右對稱的兩幅灰白色封火大墻構成,簡單低調。墻體書寫“天下太平”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既是太平街的街名喻意,又寄托了人們對于天下太平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北入口坐擁三開間仿明清風格的沖天柱石牌坊,上飾湖湘傳統紋飾,氣勢凌然,與入口東面的一組“月亮粑粑”花崗巖組雕相結合,透露出濃厚的湖湘文化氣韻。
太平街入口景觀雖然設計得別具特色,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入口周邊的建筑,由于高度大大超過步行街建筑高度而對入口空間形成壓迫感,影響了入口的可視性。如果可以對古街周邊建筑進行限高是比較理想的,可以減少現代建筑對古街空間景觀的破壞。停車難也是步行街面臨的一大問題。由于街區入口都與城市主干道直接銜接,入口前用地局促,專用停車場地的缺乏使入口前停滿各種車輛,極大影響了入口景觀和交通。可以考慮將停車場地轉移至其他位置,保證入口的開闊和通暢。再次就是古街入口景觀與五一大道商業景觀的銜接過渡問題。位于北入口左邊的是錦江之星商務酒店大樓,一樓鋪面招牌統一是銀色金屬邊裝飾,色彩艷麗,和步行街的素雅風格完全不搭,過渡突然。應考慮將步行街的建筑風格延伸到酒店大樓的一樓外立面裝飾,一樓鋪面招牌及鋪面裝飾也應考慮和步行街保持一致,形成古典和現代的緩慢過渡,增加景觀過渡的自然性。
2.賈誼故居傳統園林景觀區。賈誼故居傳統園林景觀區是整個太平街環境景觀的重點,也是最能體現街區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故居格局方正,綠樹成蔭,祠宅合一的傳統建筑布局搭配灰白色調的磚瓦和雕花窗格,顯得內斂高雅。園內的園林置石上書“民之治亂在于吏,國之安危在于政”,表明賈誼的治國之策和政治遠見。位于大門入口左邊的常懷井,雖已歷時千年,但依然清水蕩漾,一如湖湘文化源遠流長。
3.街道景觀區。太平街依然保留古時的街巷格局,不超過兩層的建筑高度使空間變得開闊,馬頭墻、貓弓背屋脊加上雕花門窗和木制回廊,很好的保留太平街的古街味道。街區布告欄以木質材料為主,雕刻荷花紋飾,為環境增色不少。靠近北入口的地面芙蓉花裝飾紋樣,富有地域紋飾特色,打破了麻石路面的單調感,使街道景觀變得豐富起來。
由于街道寬度的限制及地下管線的影響,除了保留下來的幾株落葉喬木外,太平街上的綠化植物很少,一些可移動的盆栽植物由于疏于管理,長勢不好。可以考慮多增加盆栽的大型綠化植物,并把這些植物的維護管理任務下放到沿街的各個鋪面,這樣可以保證植物的存活率和長勢。同時可以利用沿街的燈柱、廣告牌立柱等載體進行一些垂直綠化,營造宜人的街區環境。街區的公共設施因街區環境的特殊性應進行專門的設計,成為環境景觀的一部分。
太平街作為一條歷史文化老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名人文化、革命文化和民俗風情文化,為其歷史文化步行街的定位提供了深厚的根基。
1.歷史名人文化。賈誼故居是長沙作為“屈賈之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其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影響了長沙乃至整個湖南的城市精神和品格,愛國主義精神在湖湘文化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而今,賈誼故居作為太平街上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觀,備受世人矚目。每天參觀人絡繹不絕,人們在感慨其懷才不遇之余也為其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所折服。
2.革命文化。位于馬家巷的“共進會”舊址和位于孚嘉巷內的“四正社”舊址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1911年武昌起義發生。同年10月22日,長沙起義一舉成功,宣告湖南革命政權的建立。而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也在這次起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時至今日,這些舊址依然向我們展示著湖南所特有的革命精神底蘊。
3.民俗風情文化。太平街內的宜春園戲臺,是吸取湖湘古廟戲臺特色重建的,朱紅色木結構和金箔飾面的精美雕花相結合,整體體現華美的建筑風格,是長沙民俗風情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今,宜春園戲臺每到重要節假日仍有戲曲演出,吸引大批游客和居民前往觀看,提升了街區人氣,延續了地域文化,形成太平街特有的人文景觀。
太平歷史文化步行街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景觀,但由于展示和傳播媒介的缺乏和不完善,人們并不能深刻領會這些景觀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應考慮配備工作人員對賈誼的生平成就和愛國思想進行詳細介紹和解說。對街區的商鋪舊址,不應只是停留在名號的保留上而已,可以考慮散點式新建一些小型博物館,展示和太平街商業歷史有關的一些物件和資料,加深人們對太平街發展歷史的認知和了解。
日新月異的城市環境讓人們對過去的記憶面臨缺失,保留下來的城市歷史街區猶如航海中的燈塔,讓人們找到回家的路,值得倍加珍惜。對于歷史街區的環境改造,理應慎之又慎。太平歷史文化步行街的景觀規劃改造,有學習,有探索,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在城市日益趨同的大浪潮中保持自己的城市個性?尊重歷史,尊重地域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是關鍵。在這個前提下,歷史文化步行街的景觀規劃,能做到亦商、亦融、亦文化則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