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宏
(廣西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西桂林541004)
在信息科技時代和中國節約型社會的背景下,現代城市規劃建設向著生態綠色的方向發展,從真正意義上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生態建筑是形成國際旅游勝地文化認同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跨界設計亮點,也是桂林城市活力的象征,具有喀斯特地貌自然山水的靈氣。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更加注重資源——人——環境之間的關系,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可繼續發展的重要性,環境的保護和生態設計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生態建筑設計”作為解決生態問題的重要手段,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它已成為國家可繼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是一種可繼續發展的設計思維,它著眼于人與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
生態建筑的特點是游走于環境、藝術、科技與文化之間,這是因為建筑本身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被稱為“凝固的音樂”或“石頭的史書”。設計中不僅要表現出建筑外在的結構、形態、色彩與光線,還應該挖掘建筑內在濃厚的人文氣息。要求設計師對建筑的古典美與現代美有一定了解,選擇有歷史積淀感或風格獨特、設計優良的建筑作為設計對象,在建筑設計創作中能反映出設計家不一樣的眼界預見。他不僅可以給我們帶來感官上愉悅的享受,還可以使我們直觀地了解建筑。他一直都是我們認知建筑的重要窗口。在建筑視覺的世界里,除了建筑效果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門類,那就是生態建筑。
生態建筑設計,不只設計它的巍峨聳立,它的造型獨特,還要設計出它的氣概、它的精神、它與周圍環境的呼應與交流。它反映了人們對于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出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之所以好的建筑作品吸引人,并不全歸功于建筑本身的美,還因你獨特的創意為建筑賦予的新的定義和表達。建筑本身靜止,造型、顏色全在那里,不可更改。而你和你的設計,卻有著無限的可能!所以,好的創意才是你設計亮點的關鍵,你的作品是否打動人心,全在你給建筑物一個怎樣的生命!
生態建筑設計又稱為綠色建筑設計,是建筑的一種新的設計方式,是在生態技術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以使用再生材料、減少材料消耗為目的,將設計介入產品構想、設計、制造、使用及廢物利用的全過程。生態建筑設計的形成和發展,將會導致生態設計學的產生和發展。對于設計而言,生態建筑設計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生態建筑設計代表了一種新的設計發展方向,它以生態學和建筑學理論為基礎,產生于人們對當代生態環境危機以及現代設計中一些問題的哲學思考。它第一次把設計自覺地納入到可繼續發展的先進思想中,表現了這一發展方向的先進性。2.生態建筑設計是一種新的設計觀念,它把自己的設計觀建立在生態學有機整體的觀點基礎上,用整體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觀察研究設計對象,將單個的設計對象置于人與物、與自然的整個系統中來考慮,強調設計的整體有機性,要求設計師改變僅在產品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傳統設計觀,將設計的重點放在真正意義的創新和發展上。3.生態建筑設計是一種新的建筑設計方法論,以生態學方式思考,以生態學方式從事建筑設計。4.生態建筑設計體現了一種新的價值和自然觀。它不僅關注人的價值,而且關注自然界和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價值,并將建筑設計的價值創造置于人與自然的關系兼顧的基礎上。它以有益于人和有益于自然的價值為建筑設計的根本價值,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建筑設計的出發點。
解決生態問題是新世紀人類的頭等大事,生態建筑設計將是實現這一事件的有效途徑,生態家住哪胡設計將使建筑設計邁入一個新的時代,為實現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建筑物生來就要與光影為伴,看日升日落,伴云卷云舒。他們像衛士,季節更替,物換星移,他們都默默的看在眼里,守候著一切。日光和云海,山水和植物,是常伴建筑物左右的自然現象,尤其是在科技生態材料大量使用在建筑物上的今天,記錄下它們,你就能知曉建筑的心情。當你停留在建筑的面前,你是否認真的聆聽過它;當你爬上山頂,遠望城市,你是否感受到它們的節奏;當光影在水泥森林間穿梭,你是否把它們的旋律用心哼唱。往往我們覺得建筑物沒有生命,死氣沉沉,是因為缺少與它互動的元素,光為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當夜晚降臨,演出即將開始,轉動你的鏡頭,或者使用二次曝光等方法,你不僅將得到一幅好的建筑照片,更會享受如八音盒般的城市里近在咫尺的律動!這就是所謂的建筑創意。
建筑設計,無論設計單個建筑還是群體建筑,為了尋找最佳的設計視點,我們一定要事先全方位考慮一下所設計建筑周圍所有可能的視點,并鎖定一、二個具有代表特色的能使所設計建筑產生魅力和個性的視點來進行重點設計。設計時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用升高視點來設計建筑的做法,以盡量避免主體建筑因設計視點太仰或太俯而出現變形,通常情況下,高視點更便于全面展示現代建筑四周地面或水面的環境,讓畫面內的視野顯得更開闊。設計還要注意選擇柔和的前側光光線,用以減少淺色建筑樓房與深色環境之間的反差,這樣設計出來的建筑才會和諧完美。
把握當今生態建筑特征的最好方法就是運用特定季節或氣候條件的光線和色彩來造成一種相應的情調,日光的變化能迅速改變建筑物的外貌和色彩氣氛,因此,認真選擇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的日光照射就可以使設計出的畫面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氣氛來。另外,在設計藍天白云襯托下的建筑物時,設計為了突出藍天白云下的建筑物雄姿,并選擇夏季較強烈的前測光光線,這樣設計出的建筑物,主體畫面在藍色基調襯托下將顯得層次更清晰,質感更強烈,才能更好達到謳歌新世紀建筑新景觀的效果。
建筑通常是引人注目的。設計者實際設計建筑時,不要墨守成規,要有打破常規的意識,采用靈活的富有創新精神的方法來處理設計畫面。特別是在畫面構圖上,一定要反復推敲,精心構思,設計時可以嘗試將完整建筑結構的一部分從與之相連的其他部分中分離出來,以制造出一種抽象的、簡潔的畫面。另外,設計時還要靈活采用機智新穎的因素,將建筑周圍可以利用的花草、樹木、建筑物框架等作為新奇的前景運用,這樣才能給原本平淡的題材注入新活力,設計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來。當然,要想設計出真正優秀的生態建筑,僅僅做到上面的要求還是不夠的。視點、光線甚至設計視點的選擇都是大有學問的。標準視點能設計出符合人們視覺習慣的建筑形象,廣角視點可以產生夸張的視覺效果,遠景視點可以壓縮建筑之間的距離,增強畫面的圖案效果。而優秀的成功的建筑作品無一例外有著深刻的人文內涵,設計用的是最佳角度,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視點;構圖總是最恰當的,盡管用取景框去裁減大千世界中的建筑精華是設計師的困難之處;最后它們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
建筑中,色彩設計是必備的。因為建筑物在室外,常常需要運用不同的色彩設計調整建筑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突出建筑物。在建筑中,常用的色彩設計有如下幾種:建筑色彩設計:一般的建筑物體多為淺灰色或呈暖調的其他淺色,而天空常呈現為藍色。在黑白設計中,如果不加用色彩設計的,則淺色建筑物與天空銜接處將無法區別,加用黃色彩設計后可壓暗藍天、突出淺色的建筑物。紅色彩設計:在黑白設計中能將天空壓得很暗,使天空與建筑物本身反差提高,顯著地增強建筑物堅實的特征,使主體的線條和色塊鮮明地展現出來。用彩色設計的建筑物時,能壓暗天空的藍色,建筑物的色調更加鮮明,而且不會改變真實的色彩關系。
總之,實踐證明“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必須遵循漸進性、多樣性、成本可控性、可推廣復制性等原則。探討生態建筑的規模、形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評估,構建國際旅游勝地生態建筑藝術造型方式與尺度美感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實際性的建造生態建筑方式,驗證國際旅游勝地生態建筑模式的有效性和價值性。利用國際旅游勝地文化研究出具有藝術審美形式的生態建筑,如:小型象鼻山元素的生態建筑等具有國際旅游勝地本土民俗文化特色,形成國際旅游勝地生態旅游資源的亮點。探索國際旅游勝地發育環境下新桂林城建設對生態建筑設計的相互影響,尋求適應生態文明形勢下的生態建筑開發體系與設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