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明,劉文金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長沙410004;2.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湖南株洲412007)
從兒童家具設計的發展趨勢看,“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是設計關注的重點,探討節約型社會背景下的兒童家具創新設計理論迫在眉睫。
任何事物成長歷程都包含繼承、變異、新城代謝的特征,而其中繼承、變異特征是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沒有遺傳,各種物種就不可能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同樣,如果沒有變異,生命只是母體的原樣拷貝,也就不可能有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生物體的進化規律如此,兒童家具設計也是如此。(1)遺傳性。遺傳性是兒童家具品牌塑造的關鍵,是兒童家具品牌發展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發展與演變所凝結成的穩定特征。遺傳性主要體現在:形的沿襲與借用、意的延伸與拓展、神的傳承與融合[1],要使兒童家具具有可成長式特征,形、神、意的傳承尤為重要,形的傳承就是確定兒童家具的發展基因,即整個兒童家具系列品牌塑造的固有形狀,基因確立后兒童家具就有了自己的獨特的品牌符號,神與意的傳承主要是兒童家具的外在形式及象征意義的傳承與拓展。雖然兒童是在不斷成長變化中,但設計中品牌基因等核心部件需要完整地COPY,實現兒童家具的基因傳承。因此,可成長設計不是推翻與轉變,而是繼承與發展[2]。(2)變異性。變異是自然界中生物體進化的催化劑,如果沒有變異,生物體就只能是對母體原貌的的拷貝,不能造就生物體的奇跡,生物就失去其樂趣,兒童家具設計也是如此。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競爭,要使兒童家具走上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必須要做到在繼承老款家具優秀基因的基礎上進行變異。變異性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和主要途徑,同樣也是兒童家具創新設計的手段和途徑,兒童家具的變異性設計是指人們在根據兒童生理、心理尺度及宏觀因素變化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后所展開的優化設計[3],從而設計出具有成長特性的兒童家具。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主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基于馬斯洛的需求層理論,論文對兒童家具可成長式設計的原則是從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角度展開論述。(1)基于物質功能的設計原則。家具的物質功能主要是技術功能、實用功能及環境功能三個方面。其一,從技術功能的角度,兒童家具設計要求具有可靠性及安全性設計原則,尤其是安全性設計原則,對于兒童家具尤為重要。其二,從使用功能的角度,可成長式兒童家具設計中要求可操作性及宜人性原則。用戶在使用及購買家具的過程中,能夠熟練認知家具的可成長式設計方面功能,其次,用戶與家具發生交互的過程中,要求做到這種體驗是愉快的、宜人的。其三,從環境功能的角度,可成長式兒童家具要求用節約資源的健康理念經營用戶的消費行為,設計合理的生活方式,尋找到自身的歸屬感及愛的關懷[4]。(2)基于精神功能的設計原則。家具的精神功能主要是審美功能、象征功能及教育功能三個方面。其一,從審美功能的角度,兒童家具要求造型美及技術美的原則,對于造型及技術之美是用戶對兒童家具認知的最淺層感性特征,是消費者對家具之美產生“情感性”的認知結果,也就是對美丑的直接反應與偏好的直接感受,這種感知具有“非功利性”的價值取向[4]。其二,從象征功能的角度,可成長式兒童家具要求體現身份地位、個性、品牌特性等的原則。其三,從教育功能的角度,可成長式兒童家具具有陶冶情操、規范行為、健康成長的原則,這是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上升華,體現求知與完美的需要。
常用的方法為功能組合法與模塊化設計方法:(1)功能組合創新法。組合創新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創新方法,而組合法中最重要的是功能組合,目前,很多家具設計創新成果都是通過采用這種方法取得的。功能組合創新法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其一,不同功能組合。就是把不同物品的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組合到一個新的物品上,使之具有多種功能和用途,符合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對家具的個性化需求。比如,將坐與躺功能組合在一起的家具設計。其二,相似功能組合。把功能等相同的同一種物品組合在一起,產生一種符合成長不同階段需要的新產品。比如,將幾個相同的衣服架組合在一起,就可構成一個多層掛衣架,分別掛上衣和褲子,從而符合用戶心理需求的成長變化,而且還達到充分利用衣柜空間的目的。(2)模塊化創新法。家具的模塊化設計是將家具的基本功能模塊及某些無法改變的要素組合一個固定模塊,將該模塊作為通用性的基準件,提供有效的接口與其它部件進行多種功能組合,構成新的家具組合形式,從而產生多種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家具,滿足用戶不同成長階段的需要。在家具設計中,32mm系統是可成長式童家具很好的表達形式之一。
可成長式兒童家具設計的實踐主要從家具固有屬性和使用者兩個角度來展開設計應用,家具的固有屬性主要是指結構、色彩等設計要素,而使用者角度主要是指用戶的行為方面。
(1)設計靈活結構獲得功能的成長。設計師根據兒童成長規律的需要,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方便靈活轉動、調檔固定的結構部件,隨著兒童的生理尺度的變化及功能需求的不斷變化,這種特殊的部件能夠完成相應的變化而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用戶需求,目前這類家具的設計實踐成果較多,采納這類結構的兒童家具能夠解決兒童在使用家具過程中存在的不和諧問題,能夠隨著兒童尺度的變化而在兒童家具設計中采用對應結構使得家具功能得到拓展,家具生命力得到持續。比如,在分析兒童生理成長特征時了解到,要使家具能夠更好的輔助兒童健康成長,有助于兒童的骨骼成長發育,設計師在設計兒童臺桌類家具時,尤其需要重點關注臺面角度、座椅靠背角度等的設計,需要設計一些靈活的可調節結構,能夠實現臺桌類和椅類家具角度的自由調節,從而適配兒童在成長階段的需要。(2)色彩與結構結合的可成長式兒童家具設計。設計實踐中,色彩是是給兒童用戶最直接的第一感官,色彩的選擇及搭配關系到兒童對家具的喜好度及使用的持續興趣,因此,在兒童家具設計中,從色彩設計的角度展開家具成長型設計表達是很重要的關注點。設計實踐過程中,對家具的裝飾面板在結構上進行靈活處理,面板的兩個側面具有不同的顏色(或者各種兒童喜愛的圖形),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喜好度的成長變化,可以自由的通過兩伙結構翻轉裝飾面板,使面板的色彩呈現形式發生改變,這也是設計中常用的DIY概念在兒童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另外,可以將兒童家具的主體視覺面采用手機中可換殼的概念,設計不同的顏色模塊,兒童可根據心理尺度成長的需要而靈活選擇自己喜好的模塊,或者是可以在基本功能不變的基礎上采用多種軟體裝飾形式獲得成長,能夠在不同時期采用適合不同風格的軟體裝飾,體現在不同成長階段對設計認知成長變化。
家具作為人體功能的延伸,其設計應該符合兒童在不同階段認知與行為的需要,通過家具的設計來規范及愉悅兒童用戶行為,開發兒童的智力,從而使兒童在使用家具的體驗中獲得認知上的成長。在設計實踐中,根據用戶某一階段的動行為而設計的家具或產品,容易造成功能及形式的單一,家具使用的壽命不長,如何能夠把不同階段的行為能夠進行整合創新,設計出能夠適應多種階段需要的家具形態,這尤為重要。如在兒童家具設計中抓住了兒童在幼年時期生長發育的特點,設計供兒童玩樂的爬、鉆、滑、搖、畫畫、學習等功能,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而兒童在長大階段主要的動作行為相對較靜,主要體現為休閑及學習的需要,因此,將幼兒階段的行為與高年齡階段的行為整合而設計的兒童家具,采用相同部件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獲得功能的成長及使用壽命的延長。
總之,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可成長式兒童家具符合了時下的設計趨勢。隨著兒童家具的使用者在不斷地成長變化,追求個性、注重人文關懷、倡導生態設計是設計的永恒主題。因此,設計師應該要在人、物、環境的系統關系中需找到合適的可成長式設計關系、設計要素等方面,準確地把握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當代前沿信息,一定能夠設計出真正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家具。
[1]劉宗明等.中國傳統太極圖形的美學特征及設計應用[J].藝術百家,2011,(06):210 -212.
[2]劉宗明.產品可成長式設計探析[J].裝飾,2011,(06):104-105.
[3]溫鑫淼.具有可成長性的兒童家具設計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
[4]魏小紅.節約型產品設計的構建與方法研究[S].西安:陜西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