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興華
【摘 要】 近些年來,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頻發。當事故發生后,污染物的積累和遷移轉化會引起多種衍生的環境效應,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本文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補償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建立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補償機制的原則,提出了建立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補償機制的對策。
【關鍵詞】 突發性環境事件 生態補償 方法 分析
1 引言
突發性的環境事件是具有非常高度的損害性的,這種高度的損害性影響非常大,其不僅會對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還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國際糾紛產生。因此如何有效降低這種損失,保障整個生態環境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生態補償作為其中的一種方法,能夠有效解決這種問題,通常是利用自然資源的補償制度來完成生態補償的,所謂自然資源的補償制度,就是指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使受益人的自然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
對突發性的環境事件進行生態補償不僅僅是要對水資源進行經濟補償,也是補償其生態價值,因此相關的損害人必須對被害人支付一定的費用,這是被損害人的權利。為了減少相關的損失,應建立長效的補償機制,這種機制對整個生態環境、被害人及損害人都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利用生態補償制度能夠更好地對公民的環境權益進行補償,我國相關的法學研究者通常認為公民應享有基本的環境權利,突發性的環境事件是對公民環境權益的侵害,因此必須有效地對這種侵害行為進行補償,減少突發性環境事件所帶來的損失和污染,為了保證公民的基本環境權益,應對環境物權進行有效保障,當發生了突發性的環境事件時,有效賠償環境物權人的生態損失,這些都是依靠環境生態補償制度完成的。
實際上,通常在環境物權中其生態的價值與經濟的價值是容易發生沖突的,因此當環境物權能夠通過交易實現其經濟價值時,從整體上來說其經濟價值會減少。這方面的例子有:許多企業處理突發性環境事件時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往往沒有對環境污染進行處理,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降低了生態環境價值。建立健全突發性事件的生態補償機制,對事件進行有效的生態補償,這樣才能更好地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維護公民正常的環境權益。本文對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補償方法進行了分析。
2 建立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補償機制的原則
建立突發性事件的生態補償機制的原則是綜合結合生態環境的特點和突發性事件的特征,對社會和經濟進行有效的協調。總結出建立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補償機制的原則如下。
(1)污染與補償相配套的原則。這個原則的實質就是誰污染的,誰進行補償,其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核心和基礎,對于突發性的事件,其所造成的污染必然會帶來大量的損失,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其是不可能有效獲利的,因此突發性環境事件需要遵循著污染與補償相配套的原則。
(2)保持可持續有效發展的原則。可持續有效發展的目的是確保人類的社會發展不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對于突發性事件而言,需要進行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這樣才能有效體現出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確保對后代發展的公平性。突發性事件對社會及經濟各個方面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通過保持可持續有效發展原則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進行生態機制的補償其本身就是一種市場化的原則和經濟手段,其主要是通過經濟來對生態環境進行影響的,通過對成本及價格進行合理的建立能夠有效反映市場機制,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全面引導,及時糾正不必要的利益損失,因此在對突發性的生態環境進行補償時,也應有效地遵循市場化的原則進行。
3 建立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補償機制的對策
根據建立突發性環境事件的生態補償機制相關原則,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有效地建立這一機制:
(1)首先要對補償者和被補償者進行合理的界定。在對補償者和被補償者進行合理界定時,要明確其環境資源的產權關系,只有在明確了相關的產權關系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對補償問題進行有效界定。在產權清晰的條件下,其完全可以根據市場的手段來解決生態環境的補償問題,即產權的界定是生態環境補償的前提,只有生態環境的產權明晰了才能確定誰補償誰的問題。由于突發性環境事件的特點決定,對補償者的確定較為簡單,即造成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是補償者,但在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中,單個企業或個人很難對這種損失進行補償,這時政府也要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對被補償者界定難度較大。
(2)確立合理的補償標準。要進行科學而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首先必須對整個環境經濟的價值進行有效的評估,其中環境經濟的價值包括其使用的價值和非使用的價值兩個部分,使用價值又分為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選擇價值三種。直接使用價值是環境直接滿足當前生產和消費需要的價值,如水資源滿足我們生產和生活需要等;間接使用價值是支持當前生產和消費的價值,如水資源的保護可以帶來水分的涵養等;選擇價值又加期權價值,是保存環境資源以備將來使用的價值,如水資源對下一代人生產生活需要的滿足。而非使用價值環境經濟學界對它的界定還不明確,但多數認為,存在價值是非使用價值的一種形式,表現為人民保護環境的意愿。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生態補償要從這幾部分價值入手,確定補償標準。對于直接使用價值進行計算相對比較容易,可等同為將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恢復到正常或預期的狀況所需支付的費用。但對于間接使用價值、選擇價值和非使用價值的估算就比較困難,比如對存在價值測算,由于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評價值和需求是不同的,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認識水平也是不同的,難以科學確定補償的標準。在進行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生態補償機制的立法時一定要確定合理科學的補償標準。
4 結語
突發性的環境事件對整個社會都會帶來嚴重的影響,給整個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應采取有效的補償方法,盡量降低突發性環境事件的影響,使其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參考文獻:
[1]吳玉萍,胡濤,等.我國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亟待完善.中國發展觀察,2006,2(1):31-34.
[2]吳天龍,區曄.把握好處置突發性環境事故的關鍵環節-應急監測[A].中國環境科學學術年優秀論文集[C].2006:65-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