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王靜+牛蘊婷
摘 要:文章對中國圖書館的起源和發展歷史作了簡要的介紹,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衍變,中國圖書館邁進了信息化的新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就這些問題本文對圖書館事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圖書館;發展歷史
1 中國圖書館的起源
中國圖書的產生和收藏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夏朝和商朝時代就已有記載文字的各種形式和材質的文獻以及收藏圖書文獻的行為和處所。中國圖書館的歷史究竟從何時開始,我們可以從古書中找尋到答案,《呂氏春秋·先識覽》中提到:“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亂愈甚。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從該段文字可以得知,夏朝時已有書——圖法,同時還有負責管理圖書的官員——太史令。春秋時的史書《國語·晉語》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陽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師旅,樊仲之官守焉”。大意為:陽樊人有夏朝、商朝遺留下來的典籍,有周王室的軍隊,陽樊之地的主人仲山甫手下的官員看守它們。這段話證明了夏商之際就有了圖書,且有官員看守它們。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的大量殷墟甲骨也為殷商時期就已開始收藏圖書提供了最有力的實物證據,在發掘出的宗廟式宮殿遺址中有著數量大且集中的甲骨文獻,這些甲骨上有的記有編號,有的鉆有圓孔,據專家斷定這是用來穿繩的孔洞,以便將成套的甲骨文獻串連在一起便于收藏。
2 中國圖書館歷史階段的劃分
中國圖書館歷史依據服務和讀者這兩個因素可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2.1 古代圖書館階段
從周代到20世紀初公共圖書館產生前的一個較長時期都屬于古代,主要有皇家藏書、書院藏書、寺廟藏書和私人藏書等四大類型。這個階段的藏書形式主要是刻本,此外還有龜甲、獸骨、竹簡、木牘甚至是帛書等形式,藏書所用是書柜。服務對象很有限,管理非常嚴格,服務方式屬于封閉式甚至是不存在的。古代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保存文獻,文獻類型主要是刻本書,封閉式服務,僅能滿足極少數人的精神文化需要。
2.2 近代圖書館階段
從20世紀初到1949年是近代圖書館階段。1902年京師大學堂建立了藏書樓,應該是最早的大學圖書館。1903年浙江藏書樓開始向公眾開放,應該是最早的公共圖書館。1904年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省圖書館最早采用了圖書館的名稱。近代圖書館的創建標志著文化知識不再單純為達官貴人所壟斷,此后,一大批圖書館紛紛建立。
近代圖書館是古代圖書館與現代圖書館的過渡階段,一般為政府或社會所辦,主要收藏印刷型文獻和刻本書,為當地的普通知識分子提供開放式服務。圖書館引進了一些西方圖書館的管理手段,采用了西方圖書分類的一些辦法,設有專門的圖書館管理員,在功能上也逐步開始分化,既有保存文獻的職能,也有借閱文獻的職能。
2.3 現代圖書館階段
從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到20世紀90年代是現代圖書館階段。新中國成立后大批省級圖書館、市縣級圖書館、社區圖書館、鄉村圖書室以及大學圖書館相繼建成,其中大型圖書館的藏書品種齊全、內容繁多、分類科學,在文獻保存、服務于學術研究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中小型圖書館收錄的文獻專業性較強,專門為專業人員服務, 現代圖書館的一般為國有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藏書形式多樣,有鉛印書,有磁帶、錄像帶,還有縮微平片、膠片等形式的各種文獻,管理者多為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專業管理員,服務設備實現了自動化,服務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城域的館際互借。
2.4 后現代圖書館
從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是以資源共享為特征的后現代圖書館階段。我國信息化的全面推進使得圖書館的建設偏重于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出現讓計算機應用技術、數字化文獻在圖書館盛行開來,部分圖書館開始嘗試聯合研制一些文獻數據庫,如地方文獻數據庫、高校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等。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使圖書館的服務突破了城市的局限,發展成為跨地區的服務網絡。
3 中國圖書館事業面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3.1 中國圖書館事業面臨的問題
1、發展滯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圖書館事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尤其是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極大提升了一些大型圖書館的知識傳播水平,但仍有一些單位和個人漠視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不注重知識和社會公眾的文化訴求,大多中小型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依然滯后于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
2、人才短缺。人才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圖書館成為發展重點的今天,人才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第一位的資源。沒有人才,圖書館就很難開展數字信息資源建設,不能建立高水平的獨立數據庫,無法對用戶進行信息分析,甚至連維持信息化圖書館的正常運轉都會出現問題。
3、經費不足。我國圖書館事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以來都面臨著經費困擾方面的問題,這是導致圖書館普及率低的一個根本性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圖書館事業的管理體制和我國的教育體制造成的。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性的文化事業機構,必須多方籌措資金,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才能使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得到比較充分的資金保障,消除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3.2 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趨勢
1、圖書文獻數字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一直是圖書館的重要工作內容,只有數字化信息才能通過網絡傳遞,未來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必將向數字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未來的圖書館以提供數字化信息為主,我國很多圖書館都在進一步將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有些還自建專業數據庫。
2、服務途徑網絡化。“全球化”的進一步加速和強化給人類歷史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變化,而未來圖書館的開放性必然越來越強,服務手段發展呈現出網絡化、國際化的特點。其中圖書館網站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與讀者交流的窗口和橋梁,圖書館網站利用網絡通訊和信息資源的優勢,超越時空限制,每天24小時為用戶提供便捷、即時的文獻信息服務,在現代化圖書館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館際合作多元化。在未來,任何圖書館都難以獨立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館際間合作將日漸緊密而多樣,文獻傳遞、館際互借、聯合采購、聯合編目、聯合建庫等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方式將被積極采用。
4、館員隊伍專業化。注重信息人才的培養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要求和趨勢,文獻信息數字化要求館員必須是信息系統的組織者、建設者,扮演著信息專家的角色,圖書館館員的隊伍建設必須注重專業化。
參考文獻
1任繼愈.中國藏書樓(第一卷).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1
2張愛萍.簡述我國圖書館的發展歷史.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9)
3王頻.現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及其發展研究.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
4史學彬.試論我國圖書館的走向及思考.圖書館工作,20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