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時勇
摘 要:近些年,我國職業教育高速發展,但培養出來技工水平并沒有明顯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其原因之一----課堂教學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展開探討。本文通過對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職業類學校學生的現狀進行分析,歸納出教師應在專業理論、實踐操作、語言表達、課堂管理、知識結構完善五方面需要不斷提高以適應新形式下的職業教育。
關鍵字:職業教育;教師;學生;能力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信息爆炸,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讓成人疲于招架,心態浮躁,在這環境下的學生讓我們越來越感覺陌生,他們最求時髦,厭倦學習,樂于享受,卻不愿付出,崇尚光鮮亮麗工作,不甘寂寞,凡事都想走捷徑,缺乏勤奮專研的精神,學風每況愈下。這種現象,在職業類學校尤為嚴重,當前我正處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大批量技術過硬,態度嚴謹,勤于專研的技術工人,做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責無旁貸,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把職業教學搞上去,多培養一些合格的技術工人支援國家建設。
1 職業類學校學生現狀
韓愈的《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播道理教授課業和解答疑惑的。道:人生道理、學問知識。我們老師應先傳道再授業解惑,先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只有當學生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敢于擔當,富有責任感的人時,才會完成要他學到他要學的轉變,成為一名勤奮讀書、求知若渴的時代青年。在教我們的學生學會做人之前,我們要先了解清楚我們的學生情況和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當前,職業類學校學生現狀如下:
1.1 職業類學校學生基本情況
目前,選擇上職業類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在中招考試中失利,沒有機會上高中實現大學夢學生,他們一般是成績差,紀律差,基礎差的“三差”學生,他們沒學可上,萬般無奈走進了職業學校。除此以外,還有一部分早就輟學,在家無聊,家長沒時間管或者管不了的“問題”學生,被家長送進或趕進了職業學校;還有極少一部分學生抱著學門一技之長夢想選擇了職業學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部分優秀生源往往會很快“墮落”,斗志全無。
面對如此這般的教學對象,教師只顧授業,不管傳道,其結果是睡倒一大批,就是教授專家也束手無策。
1.2 職業類學校學生的特點
同樣處在花季般的年齡段,同樣在美麗的校園學習生活,與高中生或大學生相比,他們是一個相對特殊群體,有自己的特點:①基礎差,學習興趣淡,在學習上找不到快感;②求學道路上連連受挫,缺乏自信心,相信宿命論;③缺少關愛,個性懶散,來自單親離異等問題家庭相對較多;④敏感,做事情缺乏長性,遇到困難喜歡放棄;⑤文明素養較差,不良生活習慣較多;⑥喜歡參加活動,進行實踐,廣交朋友;⑦自律性差,大差不多,小錯不斷;⑧人生觀、價值觀不成熟,人生目標不清晰;⑨時間觀念不強,遲到曠課經常發生;⑩誠信意識較差,說謊話,不守諾,司空見怪。
1.3 與高中生,大學生相比的郁悶之處
由于職業類學校的生源質量的原因,在職業類學生中間缺乏趕超比的學習精神,甚至會出現“以玩耍搗蛋為榮,以學習守紀為恥”的怪象。高中生的未來高等學府,大學生的最求目標,要不是繼續深造考研考博,成為研究型人才,要不是考公務員,進大公司找一份體面的工作,至于是不是都能實現先不講,最起碼高中生和大學生有這樣的實力和機會,他們還有做夢土壤,人只要有夢就有奮斗的動力。然而,對于職業類學生來說,幾乎生活在一個充滿絕望,沒有夢想的綠色荒漠中。進校前,已經被貼上了否定的標簽,在家長和社會質疑聲中,在個別教師懷疑目光下,本已經很不自信的“問題”學生根本不可能充滿朝氣,迎難而上,刻苦學習。他們常會對自己說:這輩子就是工人的命,當白領,當領導想都別想大學生還找不工作呢?哪能輪得上我呢?繼續往上考,我基礎差,要是好早就讀高中,上大學了。
2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具備的能力
面對這些自我設限,自暴自棄,缺乏夢想的學生來說,沒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意識,缺乏刻苦學生精神。教師如果想要構建一個學生樂于聽,老師愿意教,師生互動好的課堂秩序,將知識百分百地傳授給學生,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將學生培養成才,第一步就要讓學生克服障礙,重拾信心,看到未來,敢于夢想,喚起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具備哪些能力呢?
2.1 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力
豐富的理論知識是授業解惑的基礎,學生的基礎差,更缺乏自我學習的能力,在講授理論知識時,橫向能展的開,知識面夠寬,以滿足哪些發散性思維方式的學生,縱向要上夠高,下夠深,以滿足哪些喜歡刨根問底的學生。用淵博的專業知識征服學生,讓其感受知識的力量,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2.2 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
中職學生有這樣一個特點:不愛理論愛實踐。理論課不喜歡上,他們學起來也比較吃力,一說動手實踐操作,他們就紛紛躍躍欲試,因此,實踐課的質量高低對職業教育意義非同一般。目前,職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要求職業教師要向雙師型教師發展,“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對專業課教師的一種特殊要求,即要求專業課教師具備兩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一要類似文化課教師那樣,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及教學能力和素質;二要類似工程技術人員那樣,有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能力,以及指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具備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對理論教學和學生管理有很重要的意義,可以增加學生對老師敬佩感、信任感,這對于師生交流溝通和新課傳授都起很重要的作用。
2.3 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上課主要憑語言表達來進行,因而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具體而言,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有以下三點作用:
第一,語言表達在教學中的媒介作用。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把書本上比較“死”的書面語言轉化成為學生易于接受,直觀性強的教學語言,才能將所要傳授的知識勾畫成一幅鮮明圖案,是學生形成一個清晰地概念,從而順利地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
第二,語言表達在教學中的感染作用。教師不僅用語言表達想學生傳授知識,而且用富有表情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所謂“以聲傳情,以言動心”就是這個意思。教師在教學中如能恰如其氛地進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講述,則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收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效果。這就無疑地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從而使他們的性格得到洗滌和陶冶。
第三,語言表達在教學中的誘導作用。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對于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思維活動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強,一方面能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得好,學生聽起課來興致盎然,津津有味,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得不好,學生聽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勢必不好。
2.4 知識結構自我完善的能力
精深的專業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教師用以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備基礎。面對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中職學生,要求我們的教師應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教師既應學有專攻,又應廣泛涉獵;既要精通一門學科,又要研究相鄰學科。這既是由于各門學科之間的密切相關,又是由于當今的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他們迫切地希望教師能在多方面知識上滿足他們的要求。教師的知識越廣博,越能做到知識講解的透徹生動,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可以密切與學生的關系,成為向學生施加全面影響的手段和才能。同時,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它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等知識,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只有具備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教師才能樹立正確的教育指導思想,克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否懂得并掌握了教育的規律和理論,直接決定著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成敗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