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艷平
摘 要:提升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重要一項,也是學生的自我需求。本文從高校學生在聽力理解方面的主要問題著手,重點探討英語語音語調,主要是重音和意群對學生聽力理解所產生的影響,并運用認知教學法理論,證實英語語音語調知識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影響及其促進作用。
關鍵詞:認知理論;英語語音語調;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聽力理解能力是大學英語學習中的四項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英語學習和教學的基礎。高校大學生要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及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應該首先從提高聽力理解能力開始。可高校英語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很多學生只是為了拿到學位,為了過英語級別而學習英語,因而在教學中,有些教師也鼓勵學生進行題海戰術而通過考試。2007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修訂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該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事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為實現這一要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該有機地聯系起來。本文就基于大學生英語聽力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探討了其深層次的原因,并把英語發音中的語音語調概念引入聽力教學,并運用認知教學法理論,證實英語語音語調知識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影響及其促進作用。
1 大學生英語語音語調存在的問題及聽力理解能力的現狀
1.1 英語語音發音不標準
學生們聽力理解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本身英語發音習慣不良而引起的。英語語音中有許多特殊的朗讀習慣,像弱讀、連讀、濁化等等。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們通常會發現下面的情況:在聽完了聽力材料錄音之后,學生們表現地一片茫然,不知所云,但在看過聽力原文后卻又發現并沒有自己不認識的詞匯。
1.2 英語語調掌握不準確
在聽力練習過程中,學生們會感覺到一句話的某些單詞發音含糊不清,這些往往是出現了弱音或連讀的情況。學生們在聽力過程中只能抓住一句話的部分單詞,并憑此猜出大致意思,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背道而馳。比如說,He barely goes travelling on Weekends. 這句話最容易聽到的關鍵詞是travelling 和weekends,而常被學生們忽視的是barely。最后,學生僅根據聽到的內容對相應的題目做出選擇,結果往往選出了相反的答案。
1.3 英語語氣拿捏不合理
與中文的音節計時不同,英語是以重音計時的語言。一句話的重音多少決定了這句話語速的快慢。兩句長短不一的話放在一起,如果重音數量一致的話,學生們往往會發現短的那句話讀得很慢,而長的那句又讀得特別快。語氣在聽力理解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反問、疑問、語氣加強等。
2 認知教學法理論
認知教學法是上個世紀60年代由美國出名的心理學家Jhon.B.Carroll首先提出來的,其母的在于通過特定的認知活動以追求更快地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它的前身可追溯到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是受規律支配的符號體系,人類學習語言絕不是單純地模仿和記憶的過程,而是創造性運用的過程,人類學習語言可以借助有限的規律,推導、轉換、生成無限的句子。
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理論之上的認知教學法有以下兩個原則:
1. 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語言形式進行分析。Carroll認為,語言是一種知識的整體,英語教學主要是通過對其語音、詞匯、語法、句法等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從而獲得對這些因素的有意識地掌控。
2. 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發揮學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這既能加強學生對語言規律的掌握,更能使學生的語言熟練程度在有意識的情景中得到自動化地鍛煉發展。
3 認知理論下英語語音語調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3.1 英語語音語調知識影響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方面
英語是節奏感很強的語言,其節奏與重音、輕音和停頓緊密相連。英語是以重音節輕音節交替出現而形成旋律的,重音節往往是英語中的實詞,輕音節往往是英語中的虛詞。停頓往往意味著句子中一個意群的結束和下一個意群的開始,意群是一個句子中按意思和結構所劃分的一個個詞匯串,它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重音。
英語重音是區分漢語和英語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英語說話和朗讀時不但要注意句子的重讀、音的長度、音的變化,而且很重要的是要注意句子或短語的語調。在英語中通過語音語調的高低、句子重讀、音的長度,使英語語言表達聲情并茂。英語是“重音計時”的語調語言。重音是指在讀某個音節時發音器官各部分所用的力氣強度。朗讀英語句子的時間長短由句中的重音數目決定。重音與重音之間所用的時間大致相同,如果重音之間的非重讀音節越多,那么這些音節的朗讀速度也就越快。這樣重讀與非重讀音節就形成了節奏。漢語則是“音節計時”的聲調語音,漢語就四個聲調,一般來說,每個字(聲調)都要念得很清楚,聲調在漢語中的地位極為重要,而重音也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受到母語的影響,中國學生在聽力理解中常常因為缺乏英語的節奏感而跟不上說話者的速度,也就抓不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從而影響聽力理解。
英語意群通常是英語學習者的難點之一。意群是語音學研究的內容。它可以是一個詞、一個詞組或短語,也可以是并列句中的一個分句,亦或是復合句中的一個主句、從句等待。意群在句子中具有語調、語義和語法三種特征。其內部的語法關系特別密切,外部表現則在于讀音的不停頓。在聽力訓練中,每個意群后都會有明顯的停頓,從而突顯出該復雜句的句子結構。而中國學生由于對意群缺乏敏感度,在聽力理解中對讀者清晰的意群劃分與停頓聽而不識,從而導致對長難句的聽力理解的信息缺失,甚至是理解錯誤。
3.2 英語語音語調知識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的運用
在認知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大學公共英語聽力教學的前提就是要讓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音語調現象,如重讀與弱讀、連讀與停頓等等。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基本語音語調知識的訓練和掌握。沒有對語音知識進行系統教授及培訓,學生根本不能掌握詞匯和句子的重音,聽力理解能力也就難以得到提高。
根據認知教學法理論原則。教師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的教學安排上可以首先為學生系統地傳授英語語音語調的知識,并適當地進行從單詞到句子再到段落的語音語調的有意識地操練。這對于提高學生們的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其中句子的節奏尤為重要。教師可以準備一篇難度適中的聽力材料讓學生體驗英語語音語調的節奏韻律。教師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首先是聽寫練習,在聽寫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在每個意群后做適當停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聽寫完該意群,同時要求學生在每個意群后標上停頓符。在第二遍聽寫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核對的同時,把讀者所重讀的單詞用重音號標出來。在第三遍聽寫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邊聽錄音,邊根據聽到的重音用手打節奏。
英語語音語調不但是英語口語的基礎,而且也同聽力密切相關。由于聽力理解能力的好壞還直接跟學生的英語朗誦習慣相關,因此,在英語語言節奏的鞏固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聽寫完的,做好了意群停頓和重音節奏的聽力材料熟讀,甚至進行背誦。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語音語調知識,才能進一步地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英語語音語調教程》. 王桂珍 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教育部. 2007.
[3]文秋芳. 英語學習策略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