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日益復雜化,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給其所有者帶來投資回報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經營風險。企業的經營風險一類是因為外部政治環境因素、法律環境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和市場環境因素而引發的外部風險,另一類則是因為企業自身在戰略決策、財務管理和日常運營等方面失誤而引發的內部風險。要使企業達到預期的經營目標,給其所有者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就要重視企業的經營風險,合理的規避和控制風險。本文通過案例詳細闡述了企業所面臨的各種經營風險并簡要介紹了應對各種經營風險的方法。
關鍵詞:企業;經營風險;應對
企業,是指運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經營,向市場提供各種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社會經濟組織。企業作為一種盈利組織,主要目的是為其所有者帶來財富價值的不斷增長,亦即實現其所有者財富的最大化。
風險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指“可能發生的危險”,解釋為遭受損失、傷害、不利或毀滅的可能性;我們在這里將它定義為對目標實現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眾所周知,投資回報與風險存在著一個基本的對應關系:即投資者若只想承擔較低的風險則所取得的投資回報率一般較低,而若想取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則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企業作為其所有者進行的一種實業方式的投資,其也會承擔不同程度的風險。進一步的說,企業的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對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和目的造成負面影響的事項發生的可能性。
以下我們從風險來源的角度對企業的經營風險加以分析,按照風險的來源不同,企業的經營風險可以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
1 企業外部風險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社會文化風險和市場風險等
1.政治風險是指從事國際市場經營活動的企業由于受東道國政治因素的影響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此類風險是由于政治原因(如政局的變化、政權的更替、政策的不連續或突然改變等)造成的。
隨著我國企業越來越多的走向海外市場,我國跨國企業遭遇東道國的政治風險影響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據資料統計,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我國在利比亞有工程項目的企業多達75家,其中不乏中國中冶、中國建筑等大型國有企業。但自2011年開始利比亞爆發戰亂,大量的工地遭遇襲擊與搶劫,項目擱置,大量人員被迫撤離;而由于政權的更替,將來的新政府能否履行原來的合同也不可知,這給我國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面對這種政治風險,我們能做的不應該只是在發生時被動地接受,而是應該在我們“走出去”前做好風險的評估工作,對項目所在國的政局穩定性、宗教、重大社會矛盾等做出評價與估量;對有較大風險的項目選擇果斷放棄,將企業的經營資源投入到其它有確定回報的項目領域。
2.法律風險是指企業的預期與未來實際結果發生差異而導致企業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并因此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梢赃M一步細分為合同法律風險、知識產品法律風險、企業并購法律風險、企業稅收法律風險等。
我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首個被中國政府主管部門否決的收購案:可口可樂公司旗下全資公司大西洋收購匯源果汁,由于未能通過反壟斷調查而宣告失敗。我國反壟斷法于2008年8月實施,對于經營者集中行為(包括企業并購)進行反壟斷審查,將企業的并購重組活動納入國家反壟斷審查的程序中,無疑使企業在并購時需要考慮相應的法律風險。
3.社會文化風險是指文化這一因素的影響給企業經營活動帶來損失的可能。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跨國經營活動日益頻繁,這不可避免就會面臨多元文化帶來的沖突。
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吉祥和權利的象征,也是成功的標志。而在西方人眼中則恰恰相反,它是張牙舞爪的怪物,是邪惡與暴力的象征。如果一家企業沒有重視這方面的文化差異,而是一廂情愿的把印有“龍”圖案的商品推廣到西方,即使這種商品在國內非常暢銷,恐怕也很難激起西方人的購買欲望,進而給企業的經營帶來重大挫折。除了這種傳統文化的不同,各國在價值觀、宗教信仰等方面也存在差異,企業應識別和尊重文化差異,并很好的把握和運用文化差異,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
4.市場風險是指因為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價格及供需變化、原材料或勞動力供應狀況及價格的變化、主要客戶或供應商的信用風險、利率或匯率等的重大變動而導致未預料到的潛在風險給企業經營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近年來,全球鋼鐵市場原材料七成以上份額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和南非的國際鐵礦石供應商,在全球鐵礦石資源壟斷的情形下,我國鋼鐵企業在采購談判時的回旋余地不足、話語權籌碼不夠,討價還價的能力較弱。面對這樣的國際貿易環境,重要原材料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著我國鋼鐵企業的發展。我國鋼鐵企業一度曾出現全行業虧損的慘況,即使某些管理先進的企業也未能幸免。由此可見,這種原材料方面的市場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之巨大。企業應對這種風險的有效方法是通過參股、并購等縱向一體化手段加強對上游供應商及原材料的控制以減少風險。另外,通過技術改良或創新來減少單位產品的原材料消耗,或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以將成本增加轉嫁給下游企業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2 企業內部風險包括:戰略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等
1.戰略風險是指由于未預料或無法預料的外部事件或內部事件,給企業帶來整體性損失或使企業戰略目標無法實現。任何戰略都有風險,在戰略選擇時,不僅要看到戰略的重要作用,還要關注其潛在的風險。
近日,微軟宣布了對諾基亞手機業務的收購案已徹底完成,這意味著擁有百年歷史的諾基亞基本退出了手機生產的市場。諾基亞的沒落主要就是由于其手機業務戰略的失誤造成的。早在iphone上市時,諾基亞仍然沉浸在讓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塞班手機系統中,創新緩慢;而當谷歌Android系統上市后,塞班系統的弊端已經十分明顯,三星、LG、HTC等眾多手機品牌紛紛加入到Android行列。當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時候,諾基亞宣布與英特爾公司合作開發自己的MEEGO系統,諾基亞為MEEGO系統傾注了很多精力,并于2011年發布了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搭載MEEGO系統的手機N9,而在同年9月諾基亞又宣布放棄MEEGO開發轉投微軟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開發中,微軟實際上是落后于蘋果和谷歌的,這使得WP在創新速度上十分緩慢,產品設計無太多亮點,WP與市場上的其他智能手機相比沒有明顯優勢,這讓諾基亞深受其害;而此時Android和ios系統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使得諾基亞WP的未來前景十分黯淡。諾基亞在手機操作系統選擇的戰略上自始至終搖擺不定,甚至顯得混亂,最終導致手機業務經營失敗,被微軟收購。企業戰略的制定應該更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這樣才能指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2.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甚至公司破產關停的風險。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就顯現出較大的財務風險。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和房屋預售,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出臺,銀行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受到諸多限制,這使得房地產企業融資困難。由于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且項目開發和投資回收期都很長,很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一旦國家政策將利率持續保持在高位,加之市場的銷售狀況達不到預期目標,此時只要出現融資問題,企業就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甚至破產倒閉。房地產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控制合理的負債水平,優化資本結構;同時加強對國家宏觀政策的研究,根據政策變動及時調整銷售策略,把握市場趨勢,才能有效控制財務風險。
3.運營風險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以及企業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有限性,而導致的運營失敗或使運營活動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運營風險主要體現在:企業產品結構或新產品研發可能引發的風險;新市場的開發、市場的營銷策略等方面引發的風險;期貨等衍生產品業務中發生失誤帶來的風險等。
眾所周知,燃油成本占據著航空公司總運營成本的四成以上,而簽訂套期保值合約以平抑油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已成為各航空公司普遍的策略。2008年7月,國際油價創出歷史新高達到每桶147美元,而此時國航對油價未來走勢做出的判斷仍是繼續走高,并簽訂了套期保值合約,而實際上國際油價在創出新高后迅速下挫,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油價大幅回落,國航原本為對沖燃油成本上升風險進行的套期保值產生額外損益的金額不是很大,但是國航盲目憑靠此前在燃油套保上取得豐厚收益的經歷,在套期保值上持續加大賭注,將原本旨在規避風險的套期保值轉化為期貨投機,最終使公司發生了巨大損失。要避免這種風險,不僅要審慎的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始終要銘記使用這種工具的初衷是規避風險,不要本末倒置,更要堅決杜絕賭徒性的投機行為,加強公司內控管理和專業人才的培養。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對企業的經營風險有了深入的理解,學會了一些規避和控制企業經營風險的方法,這對企業的經營來說至關重要。風險伴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步,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企業要主動的識別、分析和評估風險,合理的規避和控制風險,才能如期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進行風險分析與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風險保持在可接受圍內的情況下,實現企業所有者財富最大化的企業目的。
參考文獻
[1] 杜瑩芬主編 《企業風險管理—理論·實務·案例》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8.2
[2] 徐二明著 《企業戰略與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