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藥價虛高現象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通過對藥品市場藥價虛高現象進行剖析,找出藥價虛高的根本原因,探討遏制藥價虛高的對策,提出遏制藥價虛高的合理化建議與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對藥價虛高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藥品市場;藥價虛高;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許多地方出現了“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反常現象。盡管導致這個問題的產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藥價不斷攀升,虛高定價造成的。藥價虛高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從醫院和醫生、政府、藥企等多角度進行分析,對“藥價虛高”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進行剖析,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1 藥價虛高現象概述
2010年5月16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報道說,一種由四川川大華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出廠價為15.5元的藥品“蘆筍片”,經過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生等環節后,最終被以213元的價格賣給了患者。去除成本后,利潤高達近13倍。“天價蘆筍片”事件讓人驚嘆藥價虛高遠勝奢侈品和毒品;2011年11月13日,《每周質量報告》再次播出的“招出來的高藥價”節目中,一種叫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藥物,藥品出廠價每支僅僅在6毛錢左右,而在北京隆福醫院的零售價為12.65元,利潤高達2000%,讓人驚嘆藥價虛高問題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據了解,市場上的許多藥品從出廠到醫院零售價都超過了500%,可見藥價虛高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伴隨著藥價虛高現象的出現及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實施,市場上同時也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政府公布了降價藥藥品的種類后,許多降價藥品卻在市場上消失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呢?
2 藥價虛高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對藥品價格監管的缺失
1、醫藥流通體制尚不健全
一種藥品從研發到患者手里,需要經過層層環節。在這些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管,特別容易造成“腐敗成本”,導致藥價虛高[1]。
2、醫療機構的監管主要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而衛生行政部門本來就是醫院的主管機關,這就造成了既當“教練員”又當“裁判員”的現象,很難實施嚴格的監管[2]。
3、當政府定價較低時,制藥企業就可能會減產甚至停止生產,繞開政府對舊藥的價格管制[3]。政府部門對藥品價格監管不力體現在定價時很難做到去每家藥企核實成本,這種缺少調查研究的定價方法,使得藥品價格管理部門對于藥企虛報成本、虛高定價把關不嚴,造成了藥價虛高。
4、國家藥監部門對新藥的審批過于寬松,一種新藥的研發擁有自主定價權,因此許多制藥企業就會通過改新的包裝、改劑型、改規格等來重新注冊成新藥,以獲取更大的利潤,政府對此是難以控制的,最終,產生了政府定價演變成了企業定價。
5、藥品招標也增加了藥企的負擔,企業為投標成功,不得不拿出一筆可觀的“公關”費,進行“暗箱操作”,藥品招標的作用只不過是通過招標增加了一個利益分享者而已。這些費用都追加到藥價上,最終轉嫁到患者身上。
2.2 以藥養醫現象是根源
“以藥養醫”是指以醫生的勞動來實現藥品的高附加值,以藥品的高利潤拉動醫院的經濟效益,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
1、“以藥養醫”使藥品收入成為醫院經濟收入的主要手段。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衛生支出預算逐年下降,醫院為求更大利益,在藥品上開大處方提高藥品價格,實行“以藥養醫”,從而導致藥價虛高。
2、現行藥品“高進高出,低進低出”的定價政策刺激了醫院銷售高價藥的熱情[4],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醫院會“優先”考慮價格較高的藥品。深諳此心理的藥廠“乘虛而入”,將單個包裝的藥品劑量增大,“合理”提高藥價,或者直接提價,加大回扣。結果是患者買的整瓶藥還沒吃完病就好了,剩下的藥品只能浪費,或者從此少見廉價藥品。
3、伴隨以藥養醫而產生了許多腐敗現象,回扣、處方費、查方費、旅游等費用均加入藥品成本,“以藥養醫”變成了“以藥腐醫”。在這種扭曲的機制下,最終導致了醫療機構藥價虛高。
2.3 醫療機構對藥品價格的雙向壟斷
由于醫生的處方壟斷,藥品經銷商和患者都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雙向壟斷:買方壟斷和賣方壟斷。
1、對于藥廠或者醫藥經銷商而言,醫院處于絕對的買方市場。醫療機構作為買方,對藥品供應渠道形成壟斷。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藥品零售的終端市場,醫療機構的份額占到了80%,剩下的留給零售藥店的市場份額僅僅只有20%。這樣的現狀,造就了醫療機構的買方壟斷。
2、對于患者而言,醫院又處于絕對的賣方市場。由于醫藥知識的欠缺,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病情,購買藥品只能被動接受醫師的診療方案,按照醫院(醫生)的處方進行購買,醫生在缺乏有力監管的情況下,會傾向于選用有回扣的藥品。這就為醫生開高價藥、開大處方提供了便利。當然,藥品最終價格統統由患者埋單。
3 解決藥價虛高的建議
3.1 制定符合國情的醫療改革政策
解決藥價虛高問題應從體制和制度改革。價格主管部門可逐步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特別是對技術含量高、體現醫生技術水平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價格,以鼓勵技術進步,增加醫院的收入。同時,允許患者拿著處方到定點藥店自行購藥,逐步減少藥品收入所占醫院總收入的比重,使醫藥分家的工作落到實處。
3.2 加強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監督和協調
政府相關部門要切實肩負起公共責任,加強對藥品研究、生產、流通、使用和廣告等方面的控制和監督,確保用藥安全和經濟。可在解決好藥品定價的前提下,減少中間環節,不斷完善藥品招投標管理,實行招投標陽光操作。政府各級部門還要進一步加大對醫療機構商業賄賂的查處打擊力度,嚴肅查處藥品回扣及提成等不法行為。
3.3 加強藥品名稱申報審批的管理
現在許多藥品存在一藥多名現象,如環丙沙星有11種名稱,羅紅霉素有40多個名稱,這些藥名和包裝不同的藥,價格也不盡相同[6]。政府應該對藥品生產和研制加強監管力度,對同一化學成分的藥品,只能定義為一種藥品,取消其它商品名稱的商標注冊資格。
3.4 加強藥品成本價的審核
對于政府定價的藥品,要嚴格審查其列入成本的費用,對于藥品后期的廣告費等一律不得列入其成本,嚴格遵循成本加合理利潤的原則定價。
3.5 促使醫藥分離,打破醫療機構雙向壟斷
造成藥品價格虛高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藥養醫”,要解決藥品價格過高,必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格局[5]。盡快采取措施,改變“以藥養醫”的現狀,實行醫藥分離,切斷醫生與藥品的利益鏈條[6],做到“醫者務醫”。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藥價虛高這一現實難題。
總之,解決藥價虛高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藥品流通中間環節及醫療機構三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從根源上改變我國藥價虛高的現狀,真正地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也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醫療機構與制藥行業通過公平競爭來提高產品與服務水平,從而最大限度的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廣泰,郝元濤.藥品采購制度的缺陷與建議[J].現代醫院,2009,9(1):9-11.
[2] 權智峰。淺析藥價虛高的原因及對策[J].大眾健康,2012,(7):77-78.
[3] 李瑜.從藥品的商品屬性破解藥價虛高難題[J]. 經濟研究導刊,2010,
(12):184-186.
[4] 李大平.藥價虛高的成因分析與治理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11,11(4):7-9.
[5] 戈文魯.從捆綁銷售的視角探討藥價虛高問題[J].衛生經濟研究,2010,(4):18-20.
[6] 龔秀全.破解藥價虛高的根本措施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11-116.
作者簡介
馬書太(1955-),男,漢族,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藥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