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摘 要:縣域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縣域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使無可替代的。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縣域農村金融意義重大,農業生產與工業及城市化都缺少不了信貸支持,不能缺少高效的金融支持。縣域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要根據自身規模適當的增減金融要素投入并加強縣域農村經濟規劃。
關鍵詞:農村金融;農村經濟規劃;政策建議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現代縣域農村金融制度,但是現代縣域農村金融制度的建立關鍵不是簡單地引進國外所謂先進的金融制度,而是首先弄清楚本國縣域農村金融市場的根本狀況、存在問題,結合區域具體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以實現縣域農村金融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1 黑龍江省縣域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縣域金融作為現代社會發展核心動力在促進縣域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上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黑龍江省縣域農村金融快速發展,銀行證券保險等相關的金融機構網點日益增加,機構網點分布越來越多,縣域金融體系日益完善,結構更加合理,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在黑龍江省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由于縣域農村區域分散,信用體系差,在很多方面不能保證金融效率運行,縣域農村金融支持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未得到良好顯現。
2011年,黑龍江省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2503.8億元,同比增加12.2%,縣域農村產值達到5751.748億元,占到46%,增幅比去年增加0.4個百分點,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114.1億斤,比去年增加了11.1%,總生產躍居全國之首。
在金融運行方面,各項存款同比少增,全省各項存款增幅基本呈現出逐步下降趨勢,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年末余額為14416.4億元,同比增長11.1%(近三年來的最低增幅)。存款少增,其原因是:一是企業生產投入增加,迫使工業生產投入增多,動用企業存款。二是產成品等資金占用增加,企業應收賬款余額大幅增加。三是企業擴大再生產意愿強烈,固定資產投入加大,工業投資額增加,致使銀行企業資金增速放緩。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8197.9億,同比增長12.8%,增幅比上年提高0.2%,當年新增936.3億,同比多增120.1億,主要是定期儲蓄增加,多增354.2億元。
儲蓄存款增加,儲蓄存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為抑制通脹,二是股指下挫,證券投資者信心降低,股市分流作用減弱,三是住房限購令出臺,全省房價年中小幅下降,購房者持幣觀望,以致居民存款增速加快。
在貸款方面,黑龍江省貸款增速高于上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年末額8761.1億,同比增加20.1%,當年新增1483.3億,同比增加238.3億,主要投向項目建設領域,支持基礎設施與道橋工程等項目建設,以及裝備制造業領域、資源開采與深加工領域,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貸款余額2542.9億元,同比增加24.9%,當年新增507.9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34.2%,新增個人經營性貸款512.3億元,主要用于農業生產經營,從而為全省農業生產提供資金支持。
在金融市場交易方面,全省直接融資發展提速,直接融資手段多元化發展,全年債券融資大幅增加,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實現突破,貨幣和債券市場融資能力增強,全年債券市場交易債券39552.9億元,同比增長7.2%,同業拆解市場交易量大幅增長,全年完成拆解798.1億元。票據融資業務整體呈萎縮狀態,累計票據貼現小幅下降。證券市場比較平穩,但證券交易總體下滑,1家公司實現上市融資,全省A股上市公司共30家,其中28家公司完成股改,5家進行并購重組。保險市場機構增加,農業保險作用尤為突出,全年實現保費317.8億元,同比增加13.3%,全省種植業承保6768.4萬畝,參保農戶75.9萬戶。同時金融資產質量優化,不良貸款減少。
縣金融發展環境有所改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人民銀行在2011年提出了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6次,但農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機構對小型和大中型企業提出只有三次,對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給予了極大的優惠政策,農村信用社銀行,準備金率比照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在本地運行。其次,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在2010年發布“關于鼓勵全縣金融機構各項業務將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的貸款為當地評價辦法(試行)”,從2011年的評價結果,全省74個縣域農村法人金融機構有44個被標記和享受優惠政策。
2 提高縣域金融發展水平的政策建議
2.1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首先,要讓商業銀行在農村廣泛分布。漸漸增多商業銀行和地方性金融機構的設立,取代現存的農村合作社和郵儲銀行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狀況。其次,必須要從農村金融體系上做出完善。深化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加強對農信社的管理和經營,使其能夠擁有充足的資金來面對種植戶以及養殖戶。在此過程中,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要在宏觀調控方面做出積極的支持,加強對農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加大對農業金融調控的范圍。再者,加強私營資本與地方金融的合作。民間借貸能有效的緩解壓力,但需要加強監管,讓民間融資成為便捷合法安全的行為,讓各個參與農村金融的金融機構公平競爭,通過民間借貸來補充農村金融中金融機構所不能覆蓋的范疇。
2.2 各金融及有關政府部門聯合解決資金供求矛盾
首先,需要政府在貨幣政策上對農村金融大力支持。人民銀行在制定有關農村金融方面的貨幣政策時要保證充分落實在縣域經濟中。要達到對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政策,重點關注一些資金欠發達的地區。讓更多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投資,同時加強中小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相互融資相互借貸。其次,各個金融機構應該在經營運行理念上有所創新。最后,在縣域經濟中大力推行農業保險,讓更多商業性保險公司為縣域經濟中的農業生產提供保險支持。
2.3 探索縣域經濟融資渠道滿足各方面金融需求
首先,要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由于農戶貸款用來抵押的資產較少或欠缺,可用一些在農業上的產能作為抵押,比如農作物的收獲權等。其次,用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解決農村金融中的需求。將互聯網等電子手段引入對農村縣域經濟的服務中,會大幅度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效率。最后,政府應該在制度上允許企業開展多種融資形式。讓企業可以通過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等新的融資形式來融資,企業便能更快捷更輕易的融資。
2.4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縣域信用環境
將信用與法律法規所掛鉤。建立一個良好的信用體系,通過法律法規來很好的監管這個信用體系,在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央行、商業銀行等機構的積極作用下,充分發揮信用體系的作用。在這個信用體系中,要建立農戶的信用貸款額度的確認,農戶資產信息資料,靈活根據信用程度來改變信貸額。同時要加強金融監管部門對農戶的信用風險控制能力。
2.5 加強縣域經濟規劃增加有效金融需求
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不但要把傳統的產業優化,還要讓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較強的生存能力,揚長避短,發展自己的特色經濟。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讓新興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核心,提高競爭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用產業自身優勢來招商引資,突出產業集群的優勢作用,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聚集起來形成一個產業園區。從而使得農業生產水平在激烈的競爭中高速發展,不但要鞏固傳統農業,還有開發新興農業,開展農業附屬產業鏈,增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區域農業產出能力。便能促使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縣域經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