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巍,張瑜
摘 要:通過對一起放火案件的調查移交工作進行介紹,并列舉我國法律法規及各種規范中關于放火案件的規定,闡述個人對于放火案件移交的觀點,提出確定放火案件移交對象的方法和要求。
關鍵詞:放火;移交;管轄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改革發展,社會關系變得日益復雜,在復雜的社會關系背后,放火案件作為一種特殊的火災呈現出逐年遞增的狀態。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作為火災調查工作的實施單位,并不具有放火案件的管轄權,因此在調查處理放火案件過程中,必然要面臨著放火案件的移交問題。本文正是通過對筆者參與調查處理的一起放火案件闡述放火案件移交工作的觀點。
1 火災案例
1.1 火災基本情況
2011年2月21日凌晨1時38分許,張家口市橋西區賈某某的一輛私家轎車起火。火災造成該車大部燒損,直接財產損失10萬元。
1.2 火災調查情況
火災發生后,張家口市公安消防支隊火調人員立即與橋西區刑偵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現場進行了勘驗。通過對車主進行詢問,證實該車于2011年2月20日21時停放于自己家院落門口,之后一直處于靜止熄火狀態;根據火災現場勘驗,確定起火點位于該車右后輪處,并且發現自車頂向后及左右兩側存在液體流淌燃燒痕跡;調閱附近監控錄像,發現起火前兩分鐘左右有可疑人接近起火汽車;對車體附著煙塵及車下帶有液體的泥土進行鑒定,確定車頂液體為汽油。綜合調查情況,調查人員確定起火原因為人為放火。
1.3 火災處理結果
起火原因確定為人為放火后,火災調查工作人員著手確定案件性質。通過觀察火災現場,發現起火汽車附近為村內電線桿,車頂上方為村內高壓電線線路,汽車起火后勢必會燒毀電線,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由此,火災調查工作人員認為該起放火案件足以達到放火罪的定罪標準,移交對象為張家口市橋西區刑警大隊,并成功將該案件移交。
2 涉及放火的法律法規及各種規范規定
通過查閱涉及放火的法律法規及各種規范,現列舉出其相關規定。同時,筆者列出了《刑法》中關于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條文規定。
2.1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公安部108號令)中有關規定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公安部108號令)第二章第十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立即報告主管公安機關通知具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刑偵部門,公安機關刑偵部門接到通知后應當立即趕赴現場參加調查;涉嫌放火罪的,公安機關刑偵部門應當依法立案偵查,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予以協助:(一)有人員死亡的火災;(二)國家機關、廣播電臺、電視臺、學校、醫院、養老院、托兒所、幼兒園、文物保護單位、郵政和通信、交通樞紐等部門和單位發生的社會影響大的火災;(三)具有放火嫌疑的火災。
2.2 《火災現場勘驗規則》(GA 839—2009)中有關規定
《火災現場勘驗規則》(GA 839—2009)第4.2.3條規定:發現放火案件線索,涉嫌放火罪的,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人批準,將現場和調查材料一并移交公安機關刑偵部門并協助勘驗,確認為治安案件的,移交治安部門。
2.3 《刑法》中關于放火罪及故意毀壞財物罪規定
2.3.1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3.2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2.3.3 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對于放火案件移交對象的確定原則
3.1 確定起火原因為放火
根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要求,火災調查人員首先要對火災現場進行詳細地勘驗和調查詢問,在調查過程中,當火災調查人員排除放火后,火災事故調查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當認定起火原因為放火時,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十九條之規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將不再具有管轄權,應根據案件性質進行移交。
3.2 確定案件性質
根據《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轄分工規定》,刑事偵查局管轄《刑法》規定的放火案(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治安管理局管轄《刑法》規定的故意毀壞財物案(第275條)。因此放火案件根據其危害結果具有不同的案件性質,當放火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時,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之規定應當按放火罪移交給公安機關刑偵部門;當放火行為并未危害公共安全,但造成公私財產損失,達到故意毀壞財物罪的定罪標準時,根據《刑法》二百七十五條之規定應當按故意毀壞財物罪移交給公安機關治安部門。
綜合以上情況,筆者認為放火案件的移交工作不僅僅局限于刑偵部門,治安部門往往也會成為案件的移交對象,因此,筆者認為確定案件性質是做好案件移交工作的重點。而在移交過程中,火災的起火原因又決定著管轄權,這就要求我們火災調查人員必須進行縝密地火災現場勘驗和調查訪問,科學、準確地認定出起火原因,只有準確地認定出火災原因,才能科學地劃定管轄,最終才能做好移交工作,而這正是火災調查工作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業務素質。
4 對于放火案件移交工作的分析思考
以上內容是筆者根據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并結合工作實際所闡述的個人觀點,但對于放火案件的移交工作,筆者認為仍有瑕疵及盲點。
4.1 《刑法》中關于放火罪的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衡量標準
筆者認為公司財產的重大損失應當有具體標準,并根據此標準確定案件性質及罪刑。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中關于失火案的立案追訴標準規定: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為重大損失標準。因此放火罪中的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衡量標準是否同樣為五十萬元,這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并沒有明確規定。
4.2 放火案的稱謂是否合理
放火是一種行為,作為案件應當具有立案標準及定罪標準,既然根據放火行為造成的結果能夠分別確定為放火罪或故意損壞財物罪,因此,涉嫌放火行為的案件統一稱呼為放火案是否合理。筆者認為放火案只能作為未移交之前的統稱,具有一種廣義的含義,在移交之后其稱謂應該根據案件性質隨之改變。
4.3 《公安機關消防刑偵部門火災調查工作協作規定》第八條是否合理
《公安機關消防刑偵部門火災調查工作協作規定》第八條規定:經調查,涉嫌放火犯罪的,經消防部門負責人批準,制作案件移送通知書,將全部調查、檢驗鑒定等案卷材料連同火災現場一并移交刑偵部門,并根據需要協助刑偵部門開展工作。既然放火案有可能移交治安部門,因此認為《公安機關消防刑偵部門火災調查工作協作規定》第八條的規定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4.4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第二章第十條規定是否應當完善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第二章第十條僅僅規定涉嫌放火罪的,公安機關刑偵部門應當依法立案偵查,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予以協助。但對涉及到其它違法犯罪情況應當如何辦理卻只字未提,因此認為該條款有待進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導火災調查工作人員準確地處理好每一起火災事故。
根據上述列出的四點不足及瑕疵,筆者認為應當建立或者明確各種標準,使火災調查工作人員在處理各種案件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從而準確、客觀、公正地處理好每一起火災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