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薩
摘 要: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已成為中國現代化農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新的歷史時期下,農機推廣工作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會面臨全新的挑戰。結合當下我國的基本國情,為農機推廣工作注入新的理念,從而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農機推廣工作。本文就鄉鎮蘇木農機人員如何做好農機推廣工作提出了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農機;推廣
隨著我國農牧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經濟已經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是農機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農牧業機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搞好新形勢下的農機推廣工作,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新任務。農機新技術推廣工作是整個農牧業科技工作和農機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農機化科學技術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是農村牧區奔小康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和效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促進農牧業生產的發展現代化和農村奔小康,對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改進推廣方式,選對推廣項目
一是在推廣方式上,應更多的深入基層農戶,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優惠,把農民所需要的技術、機具送到他們家中,把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結合各鄉鎮的實際情況,實行分類指導,并加大示范點的力度,大膽將新技術、新機具以恰當的方式在示范點和農機大戶中推廣應用,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加強與農機生產企業和經銷部門的聯系,解決購機難、機具推廣難的問題。二是在推廣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優先推廣投資少、見效快、綜合效益顯著的技術或機具;決不能走形式、擺架子,或進行純粹的推廣方式和機械化發展。同時高瞻遠矚,所推廣的技術或機具不能只注重經濟效益,還要注重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選擇引進推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必須充分考慮到其各項內容是否符合當地農業生產需要及農機化發展總體目標。
2 加強農機科技人才培養,發展專業合作組織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各地鄉情村貌均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有著較好的發展環境,但在很大程度上因傳統農牧業生產方式生根締固,導致鄉村農牧業產業項目難形成規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農機科技帶頭人、農機科技示范戶、大規模的機械化示范作業帶動等。這就需要鄉村加強農機科技能人培養,培育發展農機科技示范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整合鄉村農機科技人力資源;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農機科技下鄉秀、專業技術培訓秀、農機推廣信息秀”的作法,以農時活動為契機,將新型適用、符合本土作業特色的農業機械現場演示會和技術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注重加大對新型適用農機具和農機化技術的推廣示范力度,積極邀請相關生產企業技術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農牧戶科學操作使用新型農業機械和農機化技術,真正把“科技培訓班”辦到農民的心坎上,把技能培訓轉移到素質培養上。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應遵循“民主、民辦、民管、民受益、社會化”原則,把它辦成農牧民自己的農機合作經營組織。
一是創辦主體多元化。可采取鄉村牧區農機大戶、種稻大戶、致富能手領頭辦,依托龍頭企業興辦、鄉村集體組織領辦等方式。二是服務功能多形式。根據農戶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采取“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多種服務形式。三是政府部門多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形成、建立、健全、完善與發展壯大,需要政府政府各部門加強扶持、指導和管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積極幫助他們籌集資金、組織人員、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撐,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重點突破薄弱環節機械化作業,拓寬跨區作業服務領域。
3 搞好協調服務,促進推廣工作健康發展
為使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健康發展必須搞好農機化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工作。一是通過農機主管部門的領導,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以贏得領導重社支持,爭取有關部門在政策、資金、物質等方面的適度傾斜。二是多渠道為農牧民提供技術、市場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傳工作,提高農民新技術、新機具的認識水平,增強信心。三是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幫助農牧民學習掌握適用的新技術或新機具的方法及安全、維護、保養技術。四是以鄉鎮蘇木農機站為主,經常深入農村牧區對農牧民進行現場指導,對帶有普遍性的技術問題應進行技術培訓,以便使農民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加強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應用水平,積極推進農業機械技術服務主體多元化發展。堅持“立足農業、發展農村、服務農民”的指導思想,走“社會化服務、實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路子開展有償服務,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機化服務體系。
4 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牧民科技素質
針對目前鄉村發展現狀,積極開展農機科技宣傳和實用技術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宣傳培訓要突出層次、實用型,進行分類指導,全力提高農牧民農機科技素質。對基層農機技術培訓可以通過健全旗縣、鄉鎮蘇木、嘎查村三級科技推廣網絡,對鄉村干部、科技人員、農牧民三個層次進行分類指導,采取“理論講座+現場操作+專家指導+考核驗收”等有效方式進行培訓,對考核達標者發給結業證書或“綠色操作證書”。對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的農牧民,應結合農時季節,采取把培訓班與現場示范操作相結合的辦法,手把手的指導農戶現場操作,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和科技意識。同時應加強對基層農機科技推廣人員的學歷教育,通過多種渠道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