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韻
(孫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
經過三十年的積累和發展,全國已有80余所高校開設編輯出版專業,形成了涵蓋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其中,始于2011年的出版專業碩士教育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成為編輯出版教育改革中較有特色的亮點之一。首批獲批的14所高校都已連續招收了三屆學生,在出版專業碩士教育上取得了很大成績。然而,從三年來的教育實踐看,編輯出版專業教育長期存在的供需脫節的矛盾并沒有在出版碩士教育中得到根本解決,所培養的人才質量與出版業的實際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挖掘其深層原因,對出版專業碩士教育教學進行改革,盡快實現理論與實踐、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對接,迫在眉睫。
專業理念是在對一個職業的本質和價值屬性認識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和職業作風。它是專業人才培養最核心的東西,規定著從事于某一專業的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指導著他們從事工作的專業操守和作風態度。應該說,專業理念是專業教育的靈魂,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對出版價值的認識都來源于此。無論是本科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都應該考慮其培養人才的專業理念,比如法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的專業理念;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追求真理、逼近真相、報道真實”的專業理念。但是,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專業理念,答案卻不甚明晰。很多高校對出版專業碩士教育的確有著明確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培養具備系統的編輯出版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書刊出版、新聞宣傳和文化教育部門從事編輯、出版、發行的業務與管理工作以及教學科研的編輯出版學高級專門人才”。但是,這個培養目標代替不了專業理念,其更多地側重于“術”而忽視了“道”的層面,沒有解決出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學生專業興趣培養、專業認同和專業理想建立的問題。因此,出版專業碩士培養應該有自己的專業理念。
專業理念是人才培養目標質的規定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只是專業理念的具體表述。兩者一個是體,一個是用;一個是內,一個是外。對于一個真正優秀的出版專業人才來講,首先應該具備的不是從事這項專業的技能,而是他對所從事專業的價值認同和職業理想。具備了專業理念之后,通過不斷努力學習而培養出版專業技能應該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僅僅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不具備專業理念,這樣的人才充其量也就是能夠從事某項具體出版工作,未必能從中體會到工作的樂趣,甚至也做不好工作。對于出版專業碩士的培養來講,這點也尤為重要。出版業是文化產業,是一項致力于人類精神文化素質提高和發展的文化事業。強烈的文化屬性要求出版人才在精神上具有較高的修養。很難想象,沒有較高文化修養或對出版產業的文化屬性不認同的人怎么從事精神文化的生產,怎么致力于讀者精神文明素質的提高。對此,三聯書店的前總經理董秀玉曾明確地指出,在今天的出版界,我們還是要多提倡一些理想主義。①歷史上無數的出版家之所以能夠在出版史上留下值得我們紀念的偉績,無一不是因為他們對出版工作有著無限的熱愛和無比的忠誠。正如出版家張元濟先生所說,“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書林努力來”。
在出版專業碩士教育中,專業理念越清晰,就越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興趣,也越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出版價值觀。因此,明晰專業理念是出版專業碩士教育改革的應有之義。對于出版專業碩士教育而言,就是要強化出版專業教育理念或出版理念,就是要加強學生對出版工作的認識,培養其形成應有的態度和理想。
長期以來,出版專業教育被業界詬病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培養的出版人才沒有專業背景。早在2003年,《中華讀書報》就在一篇名為《編輯出版專業面臨就業市場考驗》的文章中談道:“記者專門搜集了近期各個出版社的招聘廣告,幾乎沒有找到一家出版社點名要編輯出版專業的畢業生,而且很多都只考慮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比如,北大出版社今年的招聘計劃中規定,應聘編輯職位的必須具有碩士以上學歷,而且是韓語、德語、計算機、生物、電子學等熱門專業的畢業生,英語和計算機水平也要達到一定級別,否則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②應該說,出版專業碩士教育在這方面有了很大改觀。從生源結構上來看,出版專業碩士是面對不同專業的本科學生招生的,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出版專業碩士教育的專業背景問題,有利于培養出版界所倡導的學者型與專業型編輯,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復合型知識結構。
需要指出的是,有專業背景的生源,并不意味著專業教育質量的必然提高。要提高出版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尤其是學生的知識結構問題,根本上還應該從改善課程體系入手,這樣才能提高出版專業碩士培養的科學性、實踐性和專業性。
具體而言,課程的設置既要做到專業為用,又要兼顧通識為本。出版專業碩士教育的定位在于培養高層次的出版專業人才,而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又與通識教育密切相關、互為補充。沒有“樹人理念”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將成為沒有價值依歸的單純技能培訓,出版人才最為核心的價值理念、職業操守的培養也將無從談起。而沒有專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又不能適應出版業變化的需要。只有二者兼顧,才可相得益彰。
在國內出版教育學習美國經驗及自身多年摸索之后,已經通過鼓勵聯合專業或雙科專業培養初步解決了通識教育的問題。而專業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仍舊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即如何按照預期定位把出版專業碩士培養為應用型人才的問題。出版專業碩士教育的任務是服務出版業,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相比,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是其重要特點。出版人才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能否勝任各項出版工作,取決于他們是否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出版專業碩士教育的重要特色。
作為一種校內教育,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科學的課程體系設置來解決。在這方面,國外的出版教育有諸多可資借鑒之處,他們的課程設置往往充滿務實精神,絕大部分課程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結合、學校與產業的結合,鼓勵通過專業性極強的實踐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能,使培養出來的人才能適應出版業的需要。如美國佩斯大學出版碩士學位教育的7門必修課中有5門是實踐性極強、有利于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課程,分別為圖書設計與生產、雜志設計與生產、出版財務管理、編輯原理與實踐、出版營銷原理與實踐。
這些都為我們修正與完善出版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提供了啟示,一是要加強實踐性內容的學習;二是要提高學生實踐課的比重,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練習,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國內一些高校已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河南大學出版專業碩士教育就對此前的課程設置進行了很大改革,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例,更加強調課程安排的實踐導向。例如,圖書編輯課程要求以學生圖書仿真訓練為中心,要求學生完成一本書策劃、編審、排版、印刷和發行的全環節實踐訓練,然后聘請業外導師團評講評優。此類課程體系的設置才會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出版專業人才。
出版專業碩士實踐能力當然需要從學生的社會實踐中去獲得,但這并不能成為校內教育逃避責任的理由,出版專業碩士教育很大一部分的構成仍舊是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仍舊是出版專業碩士獲取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最重要的途徑。在實現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在完善課程體系設置的基礎上,強調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是互為表里的關系,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再好的課程體系也不能實現預期的人才培養效果;而沒有好的課程體系設置,再好的教學方法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在完善了課程體系之后,緊接著就是教學方法的具體實現問題。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教師的主導性,造成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性差,尤其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動意識。作為實施實踐性、理論性、專業性兼顧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應以出版專業碩士的發展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鼓勵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有不同于教師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進行模擬實戰的出版實踐與訓練。在具體方法上,可以視不同課程的教學目標而選取不同的方式。
在這方面,我們仍舊可以借鑒和學習國外的出版碩士教育方法。以美國佩斯大學、英國斯特靈大學等為代表的出版碩士教育都十分強調教學中的研討性和互動性,他們的出版教學主要以講授課、研討課、小組輔導課為主,后兩種教學方式都是研討性和互動性的,學生需要在課外看完老師開列的參考書目,并在研討課和小組輔導課上進行相關討論。學生可以在課上就教師的講解發表各種觀點和看法。這種互動式和研討性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原創性思想,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提升他們提出獨立見解的能力。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進絕不是一句空話,它有著很大的實踐空間與改善空間。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賴于教學方式的改進。
教學方法改革,除了利用好現有師資,還需要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探索出一條新路來。其中一條較好的途徑就是開門辦學,把出版界富有經驗的出版工作者請到學校來,不斷充實和改善師資力量,實現課堂和實踐的有效對接,增強學生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在這方面,現已開設出版專業碩士教育的大部分高校都在探索實行雙導師制。應該說,把出版工作者請進來,把出版專業碩士帶出去,是出版專業碩士培養中一種極具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只是在實踐中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還沒有與校外導師建立較為完善的協調聯動機制與激勵機制,使得校外導師不能真正參與到專業碩士教育中來,其結果是造成了校外導師只是掛名導師或徒有虛名。只有把校外導師與校內導師的教育機制充分利用起來,才能比較徹底地改善教學方法的問題,也才能比較徹底地解決出版專業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
專業理念、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構成了出版專業碩士培養的主要問題。專業理念意在培養出版專業碩士的出版精神,課程設置旨在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而教學方法志在達成出版專業碩士的培養效果。中國出版業正處于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面臨如此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也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諸多極具創新性、專業性和實踐性的人才。作為以培養出版高級人才為己任的出版專業碩士教育,應該更具變革精神,與變革的中國出版共同進步,從而為中國出版的繁榮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注釋:
① 朱俠.出版人要有理想和激情[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8-20(04).
② 任羽中.編輯出版專業面臨就業市場考驗[N].中華讀書報,2003-4-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