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丹
西漢著名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何謂善讀?清代詩人葉矯然有一說法甚合我意:“讀者自當尋作者所指,然不必拘于某句指某事,某句指某物。當于斷續離處,而得其精神要妙,是為善讀。”
文字無欺。它從不一味聒噪,而是安居一隅,似在靜靜守候著那善讀的眼光,并在開卷與掩卷間,帶去一縷清淡的會意馨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這樣一篇美文。正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王力先生“中國語言學大師”的美譽亦非一蹴而就: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少年,靠著十載刻苦自學,披荊斬棘開啟他攀登學術巔峰之旅,終成世紀學人。文章篇幅不長,善讀者卻輕易就在字里行間讀出了自強不息,讀出了自力更生,讀出了自尊自重——如此人格魅力,怎不令人折服?
無獨有偶。從小勤奮刻苦,求知文理兼顧的《錢寶琮:中國近代數學史研究的先驅》,這位開創了中國數學史的研究,在古算史料的注釋整理和考證分析方面做了許多奠基性的工作,使中國的民族文化遺產重放光彩的學者,其嚴謹的學風和生動的教法以及培養青年、關懷學生的熱忱,無疑將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一束束人文精神散發出的光芒,聚合在一起,照亮著每一個善讀者的心,激勵并鞭策著每一個在摸爬滾打中摸索前進的行者,讓人懂得努力,懂得堅持,懂得守候。循著大師的一個個足跡,眺望歷史的長河,感受那不因循守舊,不故步自封,不居高臨下,敢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嚴于責己,曠達寬宏的非凡氣度,這就是《大師的雅量》。
現在,讓我們繼續沿著這條馨香小道一路前行,看看《油畫〈毛主席去安源〉》《戰火中的紅四方面軍造幣廠》背后波瀾壯闊的內幕秘聞;重溫上世紀40年代因促成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將軍到臺兒莊前線采訪,繼而對美國援華起到促進作用的《郁達夫的臺兒莊勞軍之行》;了解《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和《為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隱名埋姓,我無怨無悔》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其為探尋真理而不惜犧牲自我的執著,令我輩肅然起敬。
歷史是一本書,聰明如你,自會在枕畔,在案頭,甚至所有的細碎時間里,用善讀的眼光,透過一串串語言文字,去尋找話語背后的無盡意蘊,進而窺見前輩鮮活的生命氣息,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讀書容易,善讀不易,且讀且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