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晶
在高速增長的經濟環境及瞬息萬變的數字技術下,出版社作為知識密集型企業,其核心競爭力應該是版權、人力資本等無形資本,而人力資本無疑是能夠讓出版社持續較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持續保有競爭優勢,就要重視人力資本的創建、提升及保護,從而持續保有人力資本。
全國各大出版社轉企改制后,人才流失日益凸顯,導致人力資本迅速減少,給出版社及個人帶來重大的損失。本文將對出版業如何持續保有人力資本提出一些建議,與業者共探討。
一、建立清晰明確的企業愿景
當前,出版行業一方面受到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一方面受到新媒體技術的沖擊,傳統出版是否將被數字出版取代也未有定論,出版從業人員對出版社的前景和發展方向憂心忡忡,因此,由出版社所有人員制定、討論、一致認可的全員愿意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無疑是穩定軍心、激發士氣、提高生產力的一劑良藥。
綜觀國外成功的出版商,均有清晰明確的愿景。例如,全球歷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學術出版商——威利將其愿景定義為:威利立志成為有價值且深受尊重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商,這些產品和服務為促進全世界的知識和認知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在建設一個健康和繁榮的社會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們努力與我們的利益相關者建立持久的合作關系。我們致力于建立威利業績驅動的企業文化。這些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遵循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并相信我們所做的一切。
二、創建良好的工作環境
這里提到的工作環境不僅包括辦公設備在內的“硬”環境,還包括工作氛圍、員工關系在內的“軟”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員工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所承受的壓力和對未來的擔憂越來越多,薪資已經不再是保有人力資本的唯一決定因素。員工能否輕松愉快地工作成為關鍵。開放的競爭和激勵機制、不斷創新和學習的企業文化、溫馨和諧的員工關系、暢通高效的溝通環境,能夠增強團隊凝聚力,讓員工時時處處感受到尊重、關愛甚至幸福。對于以知識型人才為主體的出版社來說,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夠讓員工心無旁騖、精神飽滿地獻身于競爭激烈的出版工作中去。
三、清晰的職業規劃及培訓機會
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源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力資本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再投資,即體現在人力資源身上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的提升。對于出版社的員工來說,能夠有效激勵他們的是更好的職業晉升。在出版社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情況下,更加要求員工能夠持續學習,更新發現市場、識別市場的相關知識,培訓機會則讓他們感受到出版社對其的重視,讓其先行掌握更多的信息和咨訊,適當調整其工作內容,緊跟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市場變化的步伐。
四、強調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
任何企業都可以通過加強績效與獎勵之間的關聯來提升企業整體績效。高績效的獎勵與認可不僅可以通過貨幣獎勵的形式來實現,更可以通過學習和發展的機會與促進來幫助挽留高績效者和擁有關鍵技能的員工,所以企業應該創建一個更加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并制定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出版社高層及相關部門應該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民主制定客觀公正、科學嚴格、公開透明的績效評估指標,并有效落實績效評估,充分挖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及潛力,將個人的追求與目標統一到出版社整體發展目標中去,最終形成合力帶動出版社朝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五、優化薪資結構
與社會其他行業相比,出版行業的薪酬福利沒什么競爭力。因此,出版社不能僅靠提高工資來保有人力資本,而應制訂一個可持續的長期戰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員工忠誠度和敬業度,且最小化人力成本。優化薪資結構能夠讓出版社創建出一個能夠最大化影響員工態度和行為的薪資方案。例如,以電子工業出版社為代表的大型出版社出臺的企業年金制度,就是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金或國家養老金之外,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它體現了出版社對員工負責任的態度,并且進一步將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掛鉤,讓員工深切感受到其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
(作者單位系電子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