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蕊
我們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的理念給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新鮮的感覺.求新、求變、求發展引導著大家的思維方式.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更多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給高中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沖擊力和新的活力.教師用一本備課本教十年已經成為古老的“江湖傳說”.新的教學理念應摒棄“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方式,將重心放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以及情感的體驗,使學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思考,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數學典故等,以教學內容為本創設各種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的規律和知識形成的過程,并進一步展開思考和討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啟發,而教學藝術之美則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情境教學是當下熱門和重要的教學方式,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要講究方法和藝術.下面就來談談情境教學中的常用策略.
一、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關聯挖掘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有時高度抽象,讓人質疑這些知識與實際生活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數學的應用確實是廣泛的,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從中找出與數學密切關聯的點,以此為依據來創設生動真實的學習情境.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有其存在的巨大的價值和意義;二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踴躍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學習“指數函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還可以對教材中列舉的實例延伸到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進行生活中的小理財.每年長輩們都會給一些壓歲錢,把壓歲錢積攢下來,數目不小.如果把這些錢存進銀行,按復利計算,五年后連本帶息會有多少錢?十年后呢?通過設計這樣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學生對于生活中數學的用處有深刻的感受,并且能切身經歷數學問題的形成過程,從而對教學內容提起濃厚的興趣.
二、通過實驗演示教學內容來創設學習情境
通常在上物理課和化學課時,教師會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來演示教學內容.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小實驗來演示數學內容,這樣既能變枯橾的理論推理為生動形象的真實情境,又能提起學生的興致,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對所學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另外,學生也可以參與實驗,動手實踐,還可以分組展開討論,以迎合新課程改革下學生合作交流、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教學理念.
例如,在學習“基本不等式”這部分內容時,對“已知的矩形籬笆的周長,求長和寬具備什么條件時籬笆面積最大”這個問題,除了通過不等式來算出籬笆的長和寬,還可以通過實驗來簡單演示.找一段36m的繩子圍成一個矩形,現場通過觀察和計算,很容易得出當矩形的長和寬越來越接近時,面積越來越大.當長和寬都為9m時,籬笆面積最大.
三、通過設計有趣的游戲創設學習情境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對教育的見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趣的游戲情境,可以喚醒學生自發學習和思考問題的意識.讓學生緊張的大腦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放松,從而更容易提高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例如,教學“二分法”這部分內容時,比較典型的游戲情境就是借鑒電視節目中對某商品價格進行競猜.以一款筆記本電腦為例,設置的價格范圍是4000元~8000元,價格是其中的某個百位整數.讓學生舉手競猜準確價格,教師對于學生給出的價格提示“高了”“低了”.經過幾個輪回,即可準確猜出該商品的價格.至此,“二分法”得以學以致用.
四、借助數學典故等引入問題情境
數學作為一門最古老的學科之一,它的起源和發展源遠流長,其中蘊藏著許多好玩、有趣的歷史情節和典故.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這些歷史和典故,一來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中蘊含著的濃厚的人文氣息;二來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有趣的情境中,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起來自然會增加興趣與動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向量”時,可以列舉“南轅北轍”的故事;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可以用國際象棋起源的故事來引入情境,通過在象棋盤的格子上放置麥粒來推導公式;學習概率時,可以用“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俗語來驗證;學習“推理與證明”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哥德巴赫猜想,等等.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