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霞
課堂教學中,要想激起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使物理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場所,同時又能體現教師的教學特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而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始,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挖掘。下面就農村中學物理課堂導入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運用小故事導入物理課堂
學生一般都喜歡聽故事,在物理學發展史上或生活中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和傳說,若能恰當運用這些有趣的故事,導入物理課堂,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1.運用傳說故事導入課堂,如教學《浮力》時,可用這么一個故事導入: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一個個被投入死海,但他們并沒有沉到水里淹死,而是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將俘虜扔進海里,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屢淹不死。狄杜大驚失色,以為有神靈救助這些奴隸,只好下令將他們全部釋放。難道真的有神靈救助這些奴隸嗎?到底“誰”是奴隸們的神靈?相信大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2.運用生活中的故事導入課堂,如教學《光的反射》時,可講述這么一個故事:前不久,一個雨后初晴的夜晚,我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求救電話:“救救我吧,現在我已經濺得滿身泥水了。”原來他正走在鄉間小道上,路上積有一洼一洼的雨水,當踩到亮亮的地方時,就會濺起雨水,而踩到暗暗的地方時,濺上來的還是水,他不知道到底是選擇亮的地方走,還是暗的地方走。講完故事我問: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很多同學面帶羞澀地點點頭。想解決這個問題嗎?“想”!好!“光的反射”一定能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二、運用生活實例導入物理課堂
俗話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農村孩子來說,他們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但是對背后的物理道理并不知曉,只是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因此作為農村中學物理教師,就應該很好地利用這個優勢,將學生從現實生活帶入多彩的物理世界。
例如,在教學《力》時,列舉農村孩子經常遇到的物理現象:(1)人游泳時,只要用手和腳把水往后劃,人就前進了;(2)越用力踢球,球飛得越遠,腳也會越痛。這是怎么回事呢?如何解釋這些現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找到其中的奧妙。
三、運用問答及演示實驗導入物理課堂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檢驗物理理論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師能創設一些奇特、新穎、有趣的實驗,更容易激活學生的直覺興趣,促使學生思維活躍,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電功率》時,可創設以下情境:給學生展示兩只燈泡,一只標有“220V,200W”,另一只標有“220V,25W”,問:哪只燈泡更亮呢?全班同學高聲回答:是200W的燈泡更亮。當教師將“220V,200W”和“220V,25W”的兩個燈泡并聯接入220V的電源時,果真是200W的燈泡比25W的亮得多。大家都興奮得邊喊邊鼓掌。接下來教師要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使25W的燈泡比200W的更亮,瞬間四十多雙懷疑的眼睛看著我的一舉一動,我只是將原來電路做個微調,使兩只燈泡由并聯變為串聯,接下來特意請兩位同學來確認兩只燈泡瓦數后接入220V的電路中。“啊?怎么會呢?”同學們很是驚訝!“大家想不想揭開這個魔術的真相呢?”“想!”全班同學齊聲喊。“好!現在我們就開始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真相。”就這樣,學生從興奮急轉為驚訝,從而產生強烈的興趣,急不可待地進入物理學習中。
四、運用文化娛樂互動導入物理課堂
為順應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的心理,通過娛樂互動,如比賽、游戲、唱歌、謎語、詩歌等。可以大大刺激學生的感官,促使學生精神飽滿地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教學《雙耳效應》時,請一位同學上講臺面對黑板,然后拿著一個正在發聲的鬧鐘在同學們中傳來傳去,當老師下令“停”!就讓講臺上的同學猜鬧鐘所在的方位,一連幾次他都會輕而易舉地猜對,這足以讓他興奮不已。接下來讓他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堵塞起來,同樣把正在發聲的鬧鐘在同學們中間傳遞,再讓他判斷鬧鐘的位置。老師又一聲令下“開始!”“停!”這位同學信心十足地作出判斷后。老師說:“同學們給他掌聲鼓勵吧!”當熱烈掌聲響起的同時他也興奮地跳了起來,并轉過身來看鬧鐘位置,卻讓他大失所望;“再來一次”他很不服氣地說。“好!再來一次”老師又一聲令下“開始”!“停”!當熱烈掌聲再次響起時,他得意地轉過身來,隨即又羞澀地低下頭,低聲說:“難道我的耳朵出問題了?”“不,你的耳朵沒問題,那到底怎么回事呢?下面讓我們一起探究這個問題。”
除了以上導入物理課堂的方法外,還可以使用類比法、設計陷阱法等。總之,一節課的導入不管用哪種方法,只要能把學生順利地引導到課堂中來,那就是我們教學藝術的呈現。
(責任編輯 易志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