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幼平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廈門 361021)
目前,大部分非計算機專業均有開設數據庫基礎類課程,例如VFP、ACCESS等.以誠毅學院為例,經濟系、管理系、人文科學系、體育藝術系四個系均在大一上或者大一下開設ACCESS課程,開課比例僅次于數學、英語等部分課程,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此類課程的特點是易上手難掌握,友善的界面操作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控件容易讓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所接受,然而對這些控件進行動作上的控制則需要用到宏或者是編程,這又恰恰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所畏懼的.結合這幾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建議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
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總結,選用合適的教材對教學非常重要,課本的知識更新要及時,在知識的覆蓋面上要廣,重點要突出,既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也要有合適的實踐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對現有教學課件、視頻和圖片進行全面整理,總結出教學中的重點,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重點知識的學習上,做到有的放矢,知識量的減少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對該課程的興趣.
誠毅學院當前用的教材是福建省高校計算機教材委員會組織編寫,鄂大偉主編的《數據庫應用技術教程》,教材相對于數據庫基礎學習來說,中規中矩,涵蓋了絕大部分的知識要點,內容豐富示例詳實.美中不足的是重點不突出,所有的操作都講述了,也就沒了側重點.所以,作為一線教師,應當根據自身對數據庫基礎教學的理解,突出重點,省略一些邊緣知識.例如,數據庫技術概論這一章,從數據庫的概念、發展、模型等一一涉獵,但這些內容對于剛剛進入數據庫啟蒙的非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而言生僻難懂,即使硬記也不能理解其中深意,建議可以省略或者是淡化;另外,該課程中創建所有的對象都涉及到兩種大的方法,一種是通過向導,一種是通過設計器,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實很難有那么剛好的情況是可以通過向導一蹴而就的,所以不防把這一塊的內容淡化掉;還有,數據訪問頁作為ACCESS中的一個對象,可以直接創建網頁訪問建好的數據庫,貌似方便且操作簡單,但是在實際運用中,由于數據訪問頁的權限、安全性等,很難形成實際的網頁訪問,沒有太多的實際操作價值,建議可以省略或者淡化等等.在此基礎上,節省下來的課時和精力,可以用于類似表、窗體、VBA編程等重點章節.
通過統籌校園各方資源,形成一個包括講解、學習、題庫、答疑、討論在內的網絡化教學平臺,使課堂講解、自主學習、課外測試等環節相互協調,實現教育資源平臺化.可以建設共享的課件資源與教學素材資源,配合相對應的視頻資料,學生在課堂上沒能夠及時消化的知識,可以通過資源平臺查詢自己需要的內容;通過資源平臺提前預習下一次課的知識有備無患;通過資源平臺的自測題庫練習,認識哪一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目前,誠毅學院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網絡資源平臺在計算機教研室努力下,已經完善并投入運行,效果甚佳,數據庫基礎的網絡資源平臺可以參考已有的平臺再根據自身的特點逐步建立.
建立高效互動課堂,學生充分掌握課堂的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以任務驅動和討論的形式為主,增加學生的參與性與師生的互動性.選擇適當的內容讓學生操作演示,教師點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讓學生有操作完成的成就感和相互間的競爭感.把理論講述搬進機房,對于某些內容的講授可以完全在機房中進行,讓學生及時地完成對ACCESS中某個知識點由認識到操作到掌握的過程.
非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一直特別懼怕編程.碰到哪怕只有一兩行的退出程序或者查詢語句就束手就擒不敢往下深究.但是數據庫應用基礎的入門如果說是其各種對象控件的話,那么 VBA編程就是數據庫應用基礎的靈魂和精髓.學習數據庫應用基礎而不能掌握 VBA編程就好比如英語中學了單詞但說不出句子一樣糟糕.所以,在數據庫應用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不再恐懼編程而學會編程,是眾多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
以算法代替代碼是一個非常好的實踐方法.這里提到的以算法代替編程,不是說學生在解題或者做實際運用的時候,給出算法就可以了.而是教師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做算法上的思考.目前很普遍的情況是,學生一旦遇到問題時,老師怕麻煩或者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往往直接提供一份參考答案——完全寫好的程序.如此解惑固然高效直接,但學生從中能學到的能理解到的東西實在有限.當然,這種模式需要兩個步驟的努力缺一不可.首先,在 VBA編程教學初始時,讓同學有充分的時間理解 VBA編程的格式包括數據格式和結構格式.在此基礎上,才能有下一個步驟.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或者是教師在講解新的編程題目時,教師只需要把問題的核心算法告訴學生,學生通過既有的算法展開將其轉化為 VBA的程序,并最終調試運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編程占了很大的比例,當其完成整個程序的編寫并成功運行后,那種喜悅將會進一步地促進他以更多的熱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門課程的學習.
例如,在介紹循環結構程序設計時,有這么一個案例:求素數之和,如圖1所示.

圖1 求素數之和
這個例子的知識點是在一個閉環的循環數字中尋找復合條件的部分數字進行累加.關于這一類的例子能夠演變出非常多的題目,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教會學生處理這類題目的方法,而不是給學生僅僅是解決這一個題目的程序.教師可以用程序流程的逐級提示,如圖2.圖中程序流程只是此類問題的一個通用流程,那么如何判斷是否滿足條件呢?判斷一個數是否為素數,又是一個此同類算法,只是條件調整為變量是否能夠將N整除.在一個案例中,使用算法流程替代代碼,能夠提高學生對VBA編程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圖2 程序流程
非計算機專業數據庫基礎類課程不像專業課,幾乎沒有自己的課程設計,學時總數和學生的能力是一個很大的制約.但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配合完成教學的實踐操作,這些內容往往是具有一定獨立性的,不能讓學生形成一個對數據庫基礎運用的整體認識.所以建議預留出一定的學時數給中小規模的課程設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在規定的時間(可能需要4個課時連上)完成一些具體的數據庫開發,有點類似極限開發的意思,但其開發項目的難度和復雜度可以大幅度降低.例如圖書采購系統、通訊錄分類系統、淘寶小賣家記賬系統、球賽積分統計系統等,涉及到從表、窗體、查詢、VBA編程、宏等數據庫基礎中的大部分內容.學生分組后,各組成員根據特長制定分工計劃,遇到問題共同協商解決共同完成相應項目.這種課程設計的開設,將會大大提升學生對數據庫應用系統的理解.
通過上述調整教學重點、改進教學方法、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以算法代替代碼、多人合作共同完成(類似極限開發模式)課程設計等教改方法,可以讓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更好地認識數據庫基礎的知識,進而掌握該課程.希望能夠對這門課程的教與學環節中有所幫助.
[1]彭珍,李冬艷,耿子林.以“算法”為核心的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1(2):90-92.
[2]魏鶴君,張映海,呂濤.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多媒體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09(2):132-133.
[3]楊瀟瀟,李光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2):43.
[4]吳立鋒.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Access數據庫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