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四川各地農村進入“雙搶”大忙時節。圖為岳池縣廣大干部群眾搶抓良好天氣,紛紛走向田間地頭搶收搶栽,力保顆粒歸倉、滿栽滿插 。
(圖/新華網)
巴中 實行群眾(信訪)工作“六零”機制
巴中市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以深化群眾(信訪)工作“六零”機制為抓手,重點解決“末梢堵塞”問題,打通聯系服務群眾 “最后一公里”,基層干部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一是健全“全覆蓋、零缺位”群眾(信訪)工作網絡,形成“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的新氣象。二是服務上訪群眾“零距離”,實行“點對點”跟蹤服務,領導干部到基層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三是推行網上信訪“零成本”,建立起受理、交辦、查詢、回復、督辦“五位一體”的運行機制。四是壓實工作責任“零推諉”,開展常態性督查督辦活動。五是規范辦理流程“零失誤”。六是推進事要解決“零怨氣”。(巴中市委群工部辦公室)
綿竹 “群眾夜談會”真心聽意見
綿竹市為解決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征求意見與農村群眾生產在時間上沖突問題,創新采取“群眾夜談會”的形式,深入村組院落聽取意見。夜談會按照分區劃片、定人定責方式,將各鎮鄉劃分為若干網格,各網格上選派一名結對干部,由結對干部親自上門通知,面對面講政策、答疑惑,議對策、促發展,聊心得、解心結,做好意見建議從收集到反饋的全程跟蹤服務。通過夜談會,廣大干部既掌握了村組的發展成效、瓶頸制約、潛力優勢,又摸清了群眾的生活狀況、生產困難、訴求意見,同時積極與群眾共商對策,共謀發展。活動開展以來,先后召開座談會321場,梳理各類意見和建議2236條。(楊松)
洪雅 多舉措深化正風肅紀
洪雅縣紀委(監察局)把抓好正風肅紀作為推動活動深入開展的重要載體,各單位“一把手”帶頭、班子成員輪流上廉政黨課。縣紀委在全縣15個鄉鎮和城區重點部位設立“紀檢監察信訪舉報箱”18個,進一步方便群眾對作風建設方面的信訪舉報,收集群眾的信訪反映意見26條,案件線索2個。對9個單位辦公用房超標、5名干部違反工作紀律、1名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值班人員遮擋視頻的問題進行實名通報,并全部限期責令整改。(何星智)
威遠 為優撫對象解“三難”
威遠縣民政局以“我為優撫對象解三難”為活動載體,強化措施、明確責任、狠抓落實,確保優撫對象住房困難、醫病困難、生活困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一是全面排查,摸清家底。二是分類幫扶,逐案化解。三是資金落實,強化保障。此次活動預計下撥資金100萬元,由各鎮人民政府負責細化分解到戶,定向安排使用,以保證活動取得實效。(鐘生圖 譚曉燕)
射洪 開辦“學習實踐課堂”
2月以來,射洪縣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積極創新學習形式,開辦“學習實踐課堂”,讓黨員干部以現場為課堂,從現場中找問題、聽民意、比先進、學經驗,從而解決“四風”問題,促進加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通過“學習實踐課堂”活動,共收集到關于重點項目等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30余個,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20余條,幫助群眾、企業解決問題100余個。(張奕飛)
珙縣 狠抓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
2014年以來,珙縣實施“年輕干部成長工程”,對優秀年輕干部人才培養對象遴選工作進行了前期實踐:采用基層黨組織推薦、領導署名推薦、群眾聯名推薦、個人自薦與組織資格審查相結合的“四薦一審”提名模式,同時采用“教育培訓+實踐鍛煉+跟蹤考察+擇優選用”的模式。今年以來,全縣對9名表現優秀的年輕干部培養對象進行了提拔使用。(陳開磊)
沿灘 規范機關干部兼職
今年以來,自貢市沿灘區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在企業兼職(任職)的人員作出書面說明,制定整改措施。區組織人事部門根據上報情況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完善兼職(任職)臺賬。全區共21名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現已全部納入整改。同時,對機關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情況納入干部日常監管范圍,建立紀檢、組織、人事、審計等部門聯動監督機制,落實機關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情況“零報告”制度。(周嵐)
東興 踏實解決民生難題
內江市東興區注重在“學習教育、意見建議、群眾參與、問題解決”四個方面留下痕跡。一是筆記留痕,讓學習教育有深度。要求全體黨員干部都要寫出個人學習心得。二是臺賬留痕,讓意見建議有記錄。目前,已建立各類臺賬1.2萬余條次,銷賬200余條次。三是評價留痕,讓群眾參與有平臺。通過QQ交流、手機信息等新興媒體,讓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到活動中來,暢通群眾評議渠道。四是腳步留痕,讓問題解決有出路。目前,各級深入基層調研500余次,解決民生難題75件。(曾勝利)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