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左仁等
摘 要:響水縣常年種植夏玉米12 667hm2,是主要的飼料作物,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試驗重點探討夏播玉米鄭單958在本地區的適宜種植密度,旨在為以后種植該品種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通過小區比較試驗和方差統計分析,鄭單958夏播不同密度對產量的影響有明顯差異,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4 500株/667m2的產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結合不同密度對各生育期生長和產量結構的影響狀況,試驗表明鄭單958在該地區夏播適宜種植密度為4 500~5 000株/667m2。
關鍵詞:密度;夏玉米;鄭單958;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29-02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金博士鄭單958。
1.2 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雙港鎮友愛村張耀龍家承包田,面積3 468.4m2,土質粘壤,肥力較高,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小麥,于6月13日收獲。
1.3 田間設計 田間試驗設計采用4種不同密度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各小區采取隨機排列。處理1:4 000株/667m2;處理2:4 500株/667m2;處理3:5 000株/667m2;處理4:5 500株/667m2;每個小區長15.5m、寬12m,面積186m2。
2 技術措施
2012年6月19日播種,采用大小行人工帶線點播,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按照設計的4種不同密度確定;基肥于行間深施,每667m2施40%復合肥(16-16-8)35kg,7月4日每667m2補施平衡肥尿素15kg,玉米8葉期噴施玉米矮化控旺劑,展開葉9片時重施穗肥,每667m2施尿素40kg;在玉米生長期間,按照縣植保部門要求,重點做好玉米螟、二點委夜蛾、褐斑病、大小葉斑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
3 試驗期間的氣候情況
2013年我縣遭受歷史上罕見的自然災害,試驗田玉米于6月19日播種結束,但由于播種期間及播后天氣持續干旱,導致田間土壤水分不足,出現出苗困難,直至6月28日降雨后才緩解了旱情,玉米出苗比常年要推遲7d左右,全生育期較常年推遲10d左右。出苗至7月14日一直連續陰雨,給苗期玉米帶來漬害,苗受漬發黃,通過及時補施苗肥,苗情恢復正常,生長快;7月15日~8月7日又持續20d干旱,試驗田玉米出現旱情,中午玉米葉片卷曲;8月2日遭遇10號臺風“達維”襲擊,試驗田玉米沒有發生倒伏。受11號臺風“海葵”影響,8月8日夜出現明顯降雨,8月9~10日雨量達暴雨,降水501.1㎜,形成洪澇災害。玉米抽雄吐絲授粉和灌漿結實的關鍵時期,降雨少,積溫高,光照足,利于玉米授粉受精,促進了籽粒灌漿結實,增加粒數,提高結實率和粒重。
4 試驗結果
4.1 生育期記載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對其全生育期沒有影響。
4.2 田間生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田間陰閉程度加大,通風透光條件差,易引發紋枯病的發生。
4.3 植株生育狀況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在增加,提高了倒伏的幾率。穗長和穗粗分別在縮短、變細,影響產量。
4.4 產量結構性狀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每穗行數、每行粒數、每穗總粒數、千粒重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產量也呈下降趨勢。
4.5 小區實收產量 從表5、表6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對產量有影響,不同密度之間產量表現有差異,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其它處理相互間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
5 結論
試驗表明,鄭單958在本地區夏播不同密度對產量有影響,經方差統計分析,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4 500株/667m2的產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
5 0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結合不同密度對各生育期生長和產量結構的影響狀況,鄭單958在本地區夏播適宜種植密度為4 500~5 000株/667m2。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響水縣常年種植夏玉米12 667hm2,是主要的飼料作物,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試驗重點探討夏播玉米鄭單958在本地區的適宜種植密度,旨在為以后種植該品種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通過小區比較試驗和方差統計分析,鄭單958夏播不同密度對產量的影響有明顯差異,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4 500株/667m2的產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結合不同密度對各生育期生長和產量結構的影響狀況,試驗表明鄭單958在該地區夏播適宜種植密度為4 500~5 000株/667m2。
關鍵詞:密度;夏玉米;鄭單958;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29-02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金博士鄭單958。
1.2 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雙港鎮友愛村張耀龍家承包田,面積3 468.4m2,土質粘壤,肥力較高,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小麥,于6月13日收獲。
1.3 田間設計 田間試驗設計采用4種不同密度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各小區采取隨機排列。處理1:4 000株/667m2;處理2:4 500株/667m2;處理3:5 000株/667m2;處理4:5 500株/667m2;每個小區長15.5m、寬12m,面積186m2。
2 技術措施
2012年6月19日播種,采用大小行人工帶線點播,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按照設計的4種不同密度確定;基肥于行間深施,每667m2施40%復合肥(16-16-8)35kg,7月4日每667m2補施平衡肥尿素15kg,玉米8葉期噴施玉米矮化控旺劑,展開葉9片時重施穗肥,每667m2施尿素40kg;在玉米生長期間,按照縣植保部門要求,重點做好玉米螟、二點委夜蛾、褐斑病、大小葉斑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
3 試驗期間的氣候情況
2013年我縣遭受歷史上罕見的自然災害,試驗田玉米于6月19日播種結束,但由于播種期間及播后天氣持續干旱,導致田間土壤水分不足,出現出苗困難,直至6月28日降雨后才緩解了旱情,玉米出苗比常年要推遲7d左右,全生育期較常年推遲10d左右。出苗至7月14日一直連續陰雨,給苗期玉米帶來漬害,苗受漬發黃,通過及時補施苗肥,苗情恢復正常,生長快;7月15日~8月7日又持續20d干旱,試驗田玉米出現旱情,中午玉米葉片卷曲;8月2日遭遇10號臺風“達維”襲擊,試驗田玉米沒有發生倒伏。受11號臺風“海葵”影響,8月8日夜出現明顯降雨,8月9~10日雨量達暴雨,降水501.1㎜,形成洪澇災害。玉米抽雄吐絲授粉和灌漿結實的關鍵時期,降雨少,積溫高,光照足,利于玉米授粉受精,促進了籽粒灌漿結實,增加粒數,提高結實率和粒重。
4 試驗結果
4.1 生育期記載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對其全生育期沒有影響。
4.2 田間生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田間陰閉程度加大,通風透光條件差,易引發紋枯病的發生。
4.3 植株生育狀況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在增加,提高了倒伏的幾率。穗長和穗粗分別在縮短、變細,影響產量。
4.4 產量結構性狀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每穗行數、每行粒數、每穗總粒數、千粒重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產量也呈下降趨勢。
4.5 小區實收產量 從表5、表6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對產量有影響,不同密度之間產量表現有差異,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其它處理相互間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
5 結論
試驗表明,鄭單958在本地區夏播不同密度對產量有影響,經方差統計分析,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4 500株/667m2的產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
5 0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結合不同密度對各生育期生長和產量結構的影響狀況,鄭單958在本地區夏播適宜種植密度為4 500~5 000株/667m2。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響水縣常年種植夏玉米12 667hm2,是主要的飼料作物,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試驗重點探討夏播玉米鄭單958在本地區的適宜種植密度,旨在為以后種植該品種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通過小區比較試驗和方差統計分析,鄭單958夏播不同密度對產量的影響有明顯差異,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4 500株/667m2的產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結合不同密度對各生育期生長和產量結構的影響狀況,試驗表明鄭單958在該地區夏播適宜種植密度為4 500~5 000株/667m2。
關鍵詞:密度;夏玉米;鄭單958;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29-02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金博士鄭單958。
1.2 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雙港鎮友愛村張耀龍家承包田,面積3 468.4m2,土質粘壤,肥力較高,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小麥,于6月13日收獲。
1.3 田間設計 田間試驗設計采用4種不同密度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各小區采取隨機排列。處理1:4 000株/667m2;處理2:4 500株/667m2;處理3:5 000株/667m2;處理4:5 500株/667m2;每個小區長15.5m、寬12m,面積186m2。
2 技術措施
2012年6月19日播種,采用大小行人工帶線點播,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按照設計的4種不同密度確定;基肥于行間深施,每667m2施40%復合肥(16-16-8)35kg,7月4日每667m2補施平衡肥尿素15kg,玉米8葉期噴施玉米矮化控旺劑,展開葉9片時重施穗肥,每667m2施尿素40kg;在玉米生長期間,按照縣植保部門要求,重點做好玉米螟、二點委夜蛾、褐斑病、大小葉斑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
3 試驗期間的氣候情況
2013年我縣遭受歷史上罕見的自然災害,試驗田玉米于6月19日播種結束,但由于播種期間及播后天氣持續干旱,導致田間土壤水分不足,出現出苗困難,直至6月28日降雨后才緩解了旱情,玉米出苗比常年要推遲7d左右,全生育期較常年推遲10d左右。出苗至7月14日一直連續陰雨,給苗期玉米帶來漬害,苗受漬發黃,通過及時補施苗肥,苗情恢復正常,生長快;7月15日~8月7日又持續20d干旱,試驗田玉米出現旱情,中午玉米葉片卷曲;8月2日遭遇10號臺風“達維”襲擊,試驗田玉米沒有發生倒伏。受11號臺風“海葵”影響,8月8日夜出現明顯降雨,8月9~10日雨量達暴雨,降水501.1㎜,形成洪澇災害。玉米抽雄吐絲授粉和灌漿結實的關鍵時期,降雨少,積溫高,光照足,利于玉米授粉受精,促進了籽粒灌漿結實,增加粒數,提高結實率和粒重。
4 試驗結果
4.1 生育期記載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對其全生育期沒有影響。
4.2 田間生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田間陰閉程度加大,通風透光條件差,易引發紋枯病的發生。
4.3 植株生育狀況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在增加,提高了倒伏的幾率。穗長和穗粗分別在縮短、變細,影響產量。
4.4 產量結構性狀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每穗行數、每行粒數、每穗總粒數、千粒重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產量也呈下降趨勢。
4.5 小區實收產量 從表5、表6可以看出,隨著玉米密度的增加對產量有影響,不同密度之間產量表現有差異,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其它處理相互間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
5 結論
試驗表明,鄭單958在本地區夏播不同密度對產量有影響,經方差統計分析,4 500株/667m2的產量顯著高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4 000株/667m2和5 000株/667m2的產量均好于5 5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4 500株/667m2的產量好于4 000株/667m2和
5 000株/667m2的產量,相互間有差異但不顯著。結合不同密度對各生育期生長和產量結構的影響狀況,鄭單958在本地區夏播適宜種植密度為4 500~5 000株/667m2。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