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江等
摘 要:對“潮豐一號”榨菜品種進行沼肥栽培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榨菜沼肥栽培最佳施肥方法為:移栽前2d,以沼渣作基肥施30t/hm2,移栽后約15d起,每7d施沼液30t/hm2。與傳統施肥方式相比,該施肥方法平均可減少使用農藥91.7%,增產37.9%,增收節支23 915元/hm2,綜合效益明顯,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榨菜;沼肥;效益
中圖分類號 S6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45-02
浙式榨菜以其脆嫩可口、色澤鮮綠、營養豐富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與川式榨菜一起被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1]。近年來,受市場行情和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榨菜成活率偏低,病蟲害發生較為頻繁,產量和效益波動較大[2]。沼肥是一種營養全面、無污染、無殘毒的優質有機肥料[3],具有速效性與長效性兼備的特點[4]。為研究和推廣適用的綠色栽培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促進榨菜穩產高產,進一步提高菜農收入,筆者通過采用不同的沼肥施肥方法,對榨菜種植效益進行了試驗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及供試材料 試驗安排在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祝場村的兄弟養殖場附近進行,該地塊土壤平整,肥力均勻,排灌便利,在長三角地區具有廣泛代表性。供試榨菜品種為當地主栽品種“潮豐一號”。供試沼肥取自于兄弟養殖場沼氣工程,經抽樣檢測,沼液養分含量為:全氮576mg/L,水溶性氮484mg/L,全磷132mg/L,水溶性磷24mg/L,全鉀349mg/L,水溶性鉀348mg/L。
1.2 試驗方法 試驗時間為2013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2日。榨菜于2013年11月17日移栽,行株距為20cm×11cm。2014年4月2日對各處理區塊進行分別采收,稱重計產。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30m2。處理1為當地常規施肥:11月17日施復合肥1.5t/hm2,12月1日、1月1日、3月1日分別施尿素均為225kg/hm2,2月1日施尿素150kg/hm2;處理2:11月15日施沼渣作基肥30t/hm2,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施沼液30t/hm2;處理3: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15日施沼液30t/hm2;處理4為沼肥與化肥配施: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施沼液30t/hm2,每月15日施尿素150kg/hm2;處理5: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1日起每隔7d施沼液30t/hm2,共17次。各處理的其它栽培技術相同,沼液采用泵施,沼渣采用人工澆施。各小區視病蟲害實際發生情況人工噴灑農藥。
1.3 肥藥成本計算方法 肥藥成本計算公式:C=CH+CZ+CM。式中,C、CH、CZ、CM分別為肥藥成本、施化肥成本、施沼肥成本、施農藥成本,單位均為:元/hm2。CH、CZ、CM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CH=q·μ1·ΣSH/(S0·T)+AF·JF+ΣAN·JN
式中,q為人工工資,取100元/d;μ1為人工施化肥效率,取30h/hm2;ΣSH為累計施化肥面積,m2;S0為考查面積,取90m2;T為人工日工作時長,取8h/d;AF為施復合肥量,kg/hm2;JF為復合肥單價,取4元/kg;ΣAN為累計施尿素量,kg/hm2;JN為尿素單價,取2.4元/kg。
CZ=q·μ2·SZ/(S0·T)+ΣQY·k·η·JD+q·ΣQY·k/T
式中,μ2為人工施沼渣效率,取120h/hm2;SZ為施沼渣面積,m2;ΣQY為累計施沼液量,t/hm2;k為沼液泵肥效率,經測試,為0.1h/t;η為沼液泵功率,取3kW;JD為電價,取2元/(kW·h)。
CM=Jm·ΣSm/S0+q·μ3·ΣSm/(S0·T)
式中,Jm為單位面積農藥成本,取90元/hm2;ΣSm為累計施農藥面積,m2;μ3為人工噴灑農藥效率,取15h/hm2。
2 結果與分析
2.1 肥藥成本評價分析 據表1數據計算可知,與常規施化肥相比,施用沼肥大大降低了肥藥使用成本,降幅約為77%;處理4沼液與化肥配施,肥藥成本降幅為50.7%。據現場情況分析,處理5出現病蟲害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受附近其它區塊的影響。處理5雖然增加了施沼肥次數,相比于其它施沼肥處理,施肥成本有所增加,但病蟲害發生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平均施用農藥僅1/3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農藥使用,提高了榨菜品質,效果最好。
2.2 產量及增收節支效益試驗分析 根據表2數據計算可知,以處理1作參照,處理3~5分別增產9.6%、27.8%、37.9%,增收節支在7 143~23 915元/hm2;處理2施用沼肥量較少,較處理1減產3.1%,但經濟效益依然優于處理1。各處理中,以處理5增產與增收節支效果均最為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3 結論與討論
榨菜采用沼肥栽培可減少農藥使用,降低肥藥成本[5],增加產量,增收節支效果明顯[6]。推薦的最佳施肥方法為:榨菜移栽前2d,以沼渣作基肥施30t/hm2,移栽后約15d起,每7d施沼液30t/hm2。與傳統施肥方法相比,該施肥方法可減少使用農藥91.7%,增產37.9%,增收節支23 915元/hm2。
由于施用沼肥對榨菜品質的提升未納入試驗研究范圍之內,收購價僅統一按0.7元/kg計算,從榨菜外觀及長勢情況來看,實際規模化沼肥栽培榨菜增收效益應更為明顯。本試驗僅從農戶增收節支角度進行考量,施用沼肥對農業生產的減排效益未予計入。本試驗旨在為種植“潮豐一號”榨菜品種的菜農探尋一種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兼顧的高效栽培模式,對于品種的選擇具有一定局限性;施用沼肥對榨菜品質的提升效果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土壤長期使用沼肥以及規模化沼肥栽培對榨菜增收節支效果是否更為明顯,尚需進一步試驗論證。
參考文獻
[1]喻良仁.浙江(浙式)榨菜的加工工藝[J].中國釀造,1987(02):30-33.
[2]唐筱春.晚稻套種冬榨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3]李書勝,羅崢,肖俊.沼肥的特性及在生態茶園中的綜合利用技術[J].河南農業,2013,19:30.
[4]鄭重祿.沼肥對土壤培肥的影響及用于柑桔生產的效果(綜述)[J].中國南方果樹,2013,01:34-39,48.
[5]劉文科,楊其長,王順清.沼液在蔬菜上的應用及其土壤質量效應[J].中國沼氣,2009,01:43-46,48.
[6]郜玉環,張昌愛,董建軍.沼渣沼液的肥用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科學,2011,06:71-7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對“潮豐一號”榨菜品種進行沼肥栽培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榨菜沼肥栽培最佳施肥方法為:移栽前2d,以沼渣作基肥施30t/hm2,移栽后約15d起,每7d施沼液30t/hm2。與傳統施肥方式相比,該施肥方法平均可減少使用農藥91.7%,增產37.9%,增收節支23 915元/hm2,綜合效益明顯,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榨菜;沼肥;效益
中圖分類號 S6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45-02
浙式榨菜以其脆嫩可口、色澤鮮綠、營養豐富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與川式榨菜一起被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1]。近年來,受市場行情和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榨菜成活率偏低,病蟲害發生較為頻繁,產量和效益波動較大[2]。沼肥是一種營養全面、無污染、無殘毒的優質有機肥料[3],具有速效性與長效性兼備的特點[4]。為研究和推廣適用的綠色栽培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促進榨菜穩產高產,進一步提高菜農收入,筆者通過采用不同的沼肥施肥方法,對榨菜種植效益進行了試驗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及供試材料 試驗安排在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祝場村的兄弟養殖場附近進行,該地塊土壤平整,肥力均勻,排灌便利,在長三角地區具有廣泛代表性。供試榨菜品種為當地主栽品種“潮豐一號”。供試沼肥取自于兄弟養殖場沼氣工程,經抽樣檢測,沼液養分含量為:全氮576mg/L,水溶性氮484mg/L,全磷132mg/L,水溶性磷24mg/L,全鉀349mg/L,水溶性鉀348mg/L。
1.2 試驗方法 試驗時間為2013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2日。榨菜于2013年11月17日移栽,行株距為20cm×11cm。2014年4月2日對各處理區塊進行分別采收,稱重計產。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30m2。處理1為當地常規施肥:11月17日施復合肥1.5t/hm2,12月1日、1月1日、3月1日分別施尿素均為225kg/hm2,2月1日施尿素150kg/hm2;處理2:11月15日施沼渣作基肥30t/hm2,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施沼液30t/hm2;處理3: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15日施沼液30t/hm2;處理4為沼肥與化肥配施: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施沼液30t/hm2,每月15日施尿素150kg/hm2;處理5: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1日起每隔7d施沼液30t/hm2,共17次。各處理的其它栽培技術相同,沼液采用泵施,沼渣采用人工澆施。各小區視病蟲害實際發生情況人工噴灑農藥。
1.3 肥藥成本計算方法 肥藥成本計算公式:C=CH+CZ+CM。式中,C、CH、CZ、CM分別為肥藥成本、施化肥成本、施沼肥成本、施農藥成本,單位均為:元/hm2。CH、CZ、CM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CH=q·μ1·ΣSH/(S0·T)+AF·JF+ΣAN·JN
式中,q為人工工資,取100元/d;μ1為人工施化肥效率,取30h/hm2;ΣSH為累計施化肥面積,m2;S0為考查面積,取90m2;T為人工日工作時長,取8h/d;AF為施復合肥量,kg/hm2;JF為復合肥單價,取4元/kg;ΣAN為累計施尿素量,kg/hm2;JN為尿素單價,取2.4元/kg。
CZ=q·μ2·SZ/(S0·T)+ΣQY·k·η·JD+q·ΣQY·k/T
式中,μ2為人工施沼渣效率,取120h/hm2;SZ為施沼渣面積,m2;ΣQY為累計施沼液量,t/hm2;k為沼液泵肥效率,經測試,為0.1h/t;η為沼液泵功率,取3kW;JD為電價,取2元/(kW·h)。
CM=Jm·ΣSm/S0+q·μ3·ΣSm/(S0·T)
式中,Jm為單位面積農藥成本,取90元/hm2;ΣSm為累計施農藥面積,m2;μ3為人工噴灑農藥效率,取15h/hm2。
2 結果與分析
2.1 肥藥成本評價分析 據表1數據計算可知,與常規施化肥相比,施用沼肥大大降低了肥藥使用成本,降幅約為77%;處理4沼液與化肥配施,肥藥成本降幅為50.7%。據現場情況分析,處理5出現病蟲害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受附近其它區塊的影響。處理5雖然增加了施沼肥次數,相比于其它施沼肥處理,施肥成本有所增加,但病蟲害發生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平均施用農藥僅1/3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農藥使用,提高了榨菜品質,效果最好。
2.2 產量及增收節支效益試驗分析 根據表2數據計算可知,以處理1作參照,處理3~5分別增產9.6%、27.8%、37.9%,增收節支在7 143~23 915元/hm2;處理2施用沼肥量較少,較處理1減產3.1%,但經濟效益依然優于處理1。各處理中,以處理5增產與增收節支效果均最為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3 結論與討論
榨菜采用沼肥栽培可減少農藥使用,降低肥藥成本[5],增加產量,增收節支效果明顯[6]。推薦的最佳施肥方法為:榨菜移栽前2d,以沼渣作基肥施30t/hm2,移栽后約15d起,每7d施沼液30t/hm2。與傳統施肥方法相比,該施肥方法可減少使用農藥91.7%,增產37.9%,增收節支23 915元/hm2。
由于施用沼肥對榨菜品質的提升未納入試驗研究范圍之內,收購價僅統一按0.7元/kg計算,從榨菜外觀及長勢情況來看,實際規模化沼肥栽培榨菜增收效益應更為明顯。本試驗僅從農戶增收節支角度進行考量,施用沼肥對農業生產的減排效益未予計入。本試驗旨在為種植“潮豐一號”榨菜品種的菜農探尋一種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兼顧的高效栽培模式,對于品種的選擇具有一定局限性;施用沼肥對榨菜品質的提升效果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土壤長期使用沼肥以及規模化沼肥栽培對榨菜增收節支效果是否更為明顯,尚需進一步試驗論證。
參考文獻
[1]喻良仁.浙江(浙式)榨菜的加工工藝[J].中國釀造,1987(02):30-33.
[2]唐筱春.晚稻套種冬榨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3]李書勝,羅崢,肖俊.沼肥的特性及在生態茶園中的綜合利用技術[J].河南農業,2013,19:30.
[4]鄭重祿.沼肥對土壤培肥的影響及用于柑桔生產的效果(綜述)[J].中國南方果樹,2013,01:34-39,48.
[5]劉文科,楊其長,王順清.沼液在蔬菜上的應用及其土壤質量效應[J].中國沼氣,2009,01:43-46,48.
[6]郜玉環,張昌愛,董建軍.沼渣沼液的肥用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科學,2011,06:71-7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對“潮豐一號”榨菜品種進行沼肥栽培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榨菜沼肥栽培最佳施肥方法為:移栽前2d,以沼渣作基肥施30t/hm2,移栽后約15d起,每7d施沼液30t/hm2。與傳統施肥方式相比,該施肥方法平均可減少使用農藥91.7%,增產37.9%,增收節支23 915元/hm2,綜合效益明顯,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榨菜;沼肥;效益
中圖分類號 S6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45-02
浙式榨菜以其脆嫩可口、色澤鮮綠、營養豐富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與川式榨菜一起被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1]。近年來,受市場行情和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榨菜成活率偏低,病蟲害發生較為頻繁,產量和效益波動較大[2]。沼肥是一種營養全面、無污染、無殘毒的優質有機肥料[3],具有速效性與長效性兼備的特點[4]。為研究和推廣適用的綠色栽培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促進榨菜穩產高產,進一步提高菜農收入,筆者通過采用不同的沼肥施肥方法,對榨菜種植效益進行了試驗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及供試材料 試驗安排在浙江省海寧市斜橋鎮祝場村的兄弟養殖場附近進行,該地塊土壤平整,肥力均勻,排灌便利,在長三角地區具有廣泛代表性。供試榨菜品種為當地主栽品種“潮豐一號”。供試沼肥取自于兄弟養殖場沼氣工程,經抽樣檢測,沼液養分含量為:全氮576mg/L,水溶性氮484mg/L,全磷132mg/L,水溶性磷24mg/L,全鉀349mg/L,水溶性鉀348mg/L。
1.2 試驗方法 試驗時間為2013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2日。榨菜于2013年11月17日移栽,行株距為20cm×11cm。2014年4月2日對各處理區塊進行分別采收,稱重計產。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30m2。處理1為當地常規施肥:11月17日施復合肥1.5t/hm2,12月1日、1月1日、3月1日分別施尿素均為225kg/hm2,2月1日施尿素150kg/hm2;處理2:11月15日施沼渣作基肥30t/hm2,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施沼液30t/hm2;處理3: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15日施沼液30t/hm2;處理4為沼肥與化肥配施: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至次年3月,每月1日施沼液30t/hm2,每月15日施尿素150kg/hm2;處理5:基肥與處理2相同,12月1日起每隔7d施沼液30t/hm2,共17次。各處理的其它栽培技術相同,沼液采用泵施,沼渣采用人工澆施。各小區視病蟲害實際發生情況人工噴灑農藥。
1.3 肥藥成本計算方法 肥藥成本計算公式:C=CH+CZ+CM。式中,C、CH、CZ、CM分別為肥藥成本、施化肥成本、施沼肥成本、施農藥成本,單位均為:元/hm2。CH、CZ、CM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CH=q·μ1·ΣSH/(S0·T)+AF·JF+ΣAN·JN
式中,q為人工工資,取100元/d;μ1為人工施化肥效率,取30h/hm2;ΣSH為累計施化肥面積,m2;S0為考查面積,取90m2;T為人工日工作時長,取8h/d;AF為施復合肥量,kg/hm2;JF為復合肥單價,取4元/kg;ΣAN為累計施尿素量,kg/hm2;JN為尿素單價,取2.4元/kg。
CZ=q·μ2·SZ/(S0·T)+ΣQY·k·η·JD+q·ΣQY·k/T
式中,μ2為人工施沼渣效率,取120h/hm2;SZ為施沼渣面積,m2;ΣQY為累計施沼液量,t/hm2;k為沼液泵肥效率,經測試,為0.1h/t;η為沼液泵功率,取3kW;JD為電價,取2元/(kW·h)。
CM=Jm·ΣSm/S0+q·μ3·ΣSm/(S0·T)
式中,Jm為單位面積農藥成本,取90元/hm2;ΣSm為累計施農藥面積,m2;μ3為人工噴灑農藥效率,取15h/hm2。
2 結果與分析
2.1 肥藥成本評價分析 據表1數據計算可知,與常規施化肥相比,施用沼肥大大降低了肥藥使用成本,降幅約為77%;處理4沼液與化肥配施,肥藥成本降幅為50.7%。據現場情況分析,處理5出現病蟲害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受附近其它區塊的影響。處理5雖然增加了施沼肥次數,相比于其它施沼肥處理,施肥成本有所增加,但病蟲害發生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平均施用農藥僅1/3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農藥使用,提高了榨菜品質,效果最好。
2.2 產量及增收節支效益試驗分析 根據表2數據計算可知,以處理1作參照,處理3~5分別增產9.6%、27.8%、37.9%,增收節支在7 143~23 915元/hm2;處理2施用沼肥量較少,較處理1減產3.1%,但經濟效益依然優于處理1。各處理中,以處理5增產與增收節支效果均最為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3 結論與討論
榨菜采用沼肥栽培可減少農藥使用,降低肥藥成本[5],增加產量,增收節支效果明顯[6]。推薦的最佳施肥方法為:榨菜移栽前2d,以沼渣作基肥施30t/hm2,移栽后約15d起,每7d施沼液30t/hm2。與傳統施肥方法相比,該施肥方法可減少使用農藥91.7%,增產37.9%,增收節支23 915元/hm2。
由于施用沼肥對榨菜品質的提升未納入試驗研究范圍之內,收購價僅統一按0.7元/kg計算,從榨菜外觀及長勢情況來看,實際規模化沼肥栽培榨菜增收效益應更為明顯。本試驗僅從農戶增收節支角度進行考量,施用沼肥對農業生產的減排效益未予計入。本試驗旨在為種植“潮豐一號”榨菜品種的菜農探尋一種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兼顧的高效栽培模式,對于品種的選擇具有一定局限性;施用沼肥對榨菜品質的提升效果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土壤長期使用沼肥以及規模化沼肥栽培對榨菜增收節支效果是否更為明顯,尚需進一步試驗論證。
參考文獻
[1]喻良仁.浙江(浙式)榨菜的加工工藝[J].中國釀造,1987(02):30-33.
[2]唐筱春.晚稻套種冬榨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3]李書勝,羅崢,肖俊.沼肥的特性及在生態茶園中的綜合利用技術[J].河南農業,2013,19:30.
[4]鄭重祿.沼肥對土壤培肥的影響及用于柑桔生產的效果(綜述)[J].中國南方果樹,2013,01:34-39,48.
[5]劉文科,楊其長,王順清.沼液在蔬菜上的應用及其土壤質量效應[J].中國沼氣,2009,01:43-46,48.
[6]郜玉環,張昌愛,董建軍.沼渣沼液的肥用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科學,2011,06:71-75.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