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朋朋 蔡東林
摘 要:為切實提高設施韭菜各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化水平,通過引進田園管理機、蔬菜精密播種機以及韭菜收割機等,開展了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工作,摸索出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工藝路線,并為設施蔬菜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探索與推廣;張家港
中圖分類號 S633.3;S23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47-02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chanization of the major processes about the facility leek producing effectively,the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whole journey mechanization about the facility leek producing ware carried out,to explore a technology rout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acility leek mechanized production by introducing the pastoral management,the precision vegetable seeder and the leek harvester.
Key words:Facility leek;Whole journey mechanization;Exploration and promotion;Zhangjiagang City
近年來,隨著蔬菜生產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張家港市設施韭菜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并形成產業,這對于實現韭菜優質高效的周年供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相對于國外韭菜生產的全程機械化而言,張家港市設施韭菜的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機械應用的覆蓋范圍還不高,許多種植戶在韭菜生產過程仍然使用大量的人工勞力。而隨著勞動力緊缺、人工費用上漲,韭菜的生產成本迅速增加,亟需設施韭菜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1-3]。針對設施韭菜生產過程中各關鍵環節,通過對田園管理機、蔬菜精密播種機、韭菜收割機等機器的引進與試驗,積極開展了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工作,初步摸索出能實際生產應用的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這對于減輕韭菜生產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設施韭菜生產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
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作業流程為:施肥整地→機開溝→選擇種子→機械直播→澆足底水→田間管理→機械收割→割后管理。
1.1 施肥整地 韭菜播種前,應先選擇適宜的大棚,并將大棚內田塊中的前茬作物莖稈及雜草等清理干凈。然后,每667m2施優質有機肥3~5t、過磷酸鈣30~35kg、硫酸鉀復合肥50~55kg。為防治韭蛆,可每667m2施5%辛硫磷顆粒劑2~3kg,混合細土10~15kg均勻撒施。最后,使用璟田多功能田園管理機將土地旋耕,旋耕深度10~15cm。
1.2 機開溝 整地后,再次使用田園管理機進行開溝作業,其中開溝深度10~12cm,溝下寬20~22cm、上寬35~38cm,并確保開溝后的田壟上寬70cm、底寬100cm,大棚內兩邊預留邊距30cm。
1.3 選擇種子 所播種的韭菜種子應選用抗病力強、抗寒、高產、耐貯藏、適合保護地栽培的品種[4-5]。結合張家港市本地生產實際,并根據農藝要求,示范試驗中選擇了經過防病害處理的“韭優四季青F1”種子。播種前,應先用30~40℃溫水將種子浸泡8~12h,以清除雜質和癟籽。浸種后,隨即把種子晾曬干,以便于韭菜的機械直播。
1.4 機械直播 韭菜直播采用引進的2BS-JT10型直播式精密動力播種機進行。其中,在播種作業前應確定播種的行距、株距及每穴播種量,以此調試好播種機,并根據確定的每穴播種量來選擇安裝適宜型號的播種機播種輪。韭菜直播示范試驗中所確定播種行距為30cm、株距20cm、每穴粒數15粒,每667m2適宜播種5~7kg。試驗測得直播式精密播種機的作業質量為:播種合格率98%、空穴率2%、重播率3%、播種精確性變異系數1、播種效率1 300~1 500m2/h。
1.5 澆足底水 因韭菜的生長濕度以60%~70%為最佳,土壤濕度則適宜于80%~85%。因此,在韭菜播種后應隨即用小水漫灌澆一次平溝水,以確保土壤濕度。
1.6 田間管理
1.6.1 適時澆水 因韭菜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濕度較大,韭菜播種后,應根據土壤墑情每隔4~5d澆水一次,以保持土地濕潤。待苗出齊后,需適當控制澆水次數,澆水間隔期可調整為7~10d,以防止時干時濕導致幼苗干枯死亡。
1.6.2 肥料運籌 肥料撒施可結合澆水時同時進行,施用復合肥或復混肥,盡量不單施氮肥,且施用不能過量,以防韭菜倒伏。苗出齊前可根據土地情況施肥2~3次;韭菜長到7~8cm時,結合澆水每667m2加施尿素8~10kg;待韭菜長到15cm左右時,可隨水每667m2撒施磷酸二銨8~10kg。
1.6.3 溫濕度控制 棚內密封后,相對濕度要保持在60%~70%,當超過83%時,應通過減少地面蒸發或保持夜溫予以控制,防止灰霉病的發生。棚內溫度的控制,白天應保持在20~24℃,夜間12~8℃。當株高于10cm時,白天溫度保持在16~20℃,超過24℃要放風降溫,夜間8~12℃。
1.6.4 病蟲草害防治 草害的防治一般在播種后隨即進行1次苗前防草處理,藥劑可用禾耐斯等。而在出苗之后,因韭菜根系弱小,生長較為緩慢,應及時拔除田間雜草。韭菜在設施大棚內進行栽培時,發生病蟲害的幾率不大,但有些韭菜因管理不當亦會發生病蟲害。其中,病害主要以瘁倒病、灰霉病、疫病等為主,防治藥劑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灑植株和地面,亦可以用百菌清煙霧劑熏蒸。蟲害則以韭蛆、薊馬、蝸牛為主,防治藥劑可用90%敵百蟲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700~1 000倍液順壟灌藥。endprint
1.7 機械收割 當韭菜長到25cm左右時即可進行收割。收割前5~7d應澆一次水,澆水時可順水每667m2沖施尿素10kg左右,以滿足割后韭菜的生長。韭菜的收割采用引進的璟田MT-200型韭菜收割機進行。該型韭菜收割機采用24V電源供電,單行收割,工作效率為300~350m2/h。示范試驗中收割機留茬高度5~8cm,割口整齊一致。
1.8 割后管理 韭菜收割后,應立即除去田間雜草、爛葉,并劃鋤畦面,3~5d后才可少量澆水追肥,亦可順壟灌藥,預防病蟲草害的發生,讓韭菜緩慢生長。
2 幾點思考
2.1 前期投資較大,需加大政策支持 在設施韭菜的種植過程中,除去土地、大棚等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外,僅田園管理機、直播式精密播種機、高效植保機等相關機具的投資就高達5萬~7萬元,嚴重制約著農戶的購機熱情,也限制了韭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加大對相關機具購機補貼的支持力度和政策的傾斜力度顯得尤為必要。
2.2 種植戶科技水平不高,需強化技術培訓 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進一步應用推廣,離不開一批懂技術的新型農戶。但是,由于現階段直播式精密播種機、韭菜收割機等機具的保有量還比較少,能熟練掌握相關技術的人員仍然偏少,這就需要農機相關部門針對韭菜生產過程中的農機與農藝問題強化技術培訓,以便充分發揮設施韭菜生產過程的農機化技術優勢。
2.3 農民認識不足,需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受傳統韭菜種植模式和種植習慣的影響,部分種植戶對設施韭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認識還不充分,尚有些顧慮。經前期技術推廣,僅在張家港市樂余鎮紅閘村就完成韭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建設面積超過21.33hm2。今后,農機管理部門要在大力宣傳扶持政策的同時,認真做好技術宣傳與推廣服務工作,逐步擴大韭菜全程生產機械化技術的輻射應用面積,并主動為種植戶提高相關技術指導與培訓。
參考文獻
[1]吳聚紅,李向前.淺析我國韭菜生產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科技通訊,2006(09):11-12.
[2]吳建能,茅孝仁,史久浩,等.慈溪地區韭菜高效種植模式與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1(05):87-88.
[3]咸俊龍,黎永紅.大棚韭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5):105.
[4]周立華.拜城縣韭菜日光溫室栽培高產新技術[J].新疆農業科技,2009(02):70.
[5]張鳳群.簡易塑料棚韭菜高產栽培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2009(02):113.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