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自
摘 要:研究3種不同撫育措施(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對杉木人工林生態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3種撫育措施均能明顯促進林分生長,改善林分結構,增強林分穩定性,提高林下植被蓋度,豐富林下植被種類,增加生物多樣性,其中以割灌+疏伐撫育所起的生態效果最為顯著。
關鍵詞:杉木;人工林;撫育;生態效益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87-03
Abstract:Three different tending measures(brush+thinning,thinning,brush)influence 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three different tending measures could obvious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stand,improve forest structure,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stand,improve forest vegetation coverage,species rich vegetation under the forest,biodiversity,ecological effect to brush+thinning tend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Key words:Cunninghamia lanceolata;Plantation;Tending;Ecological benefits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地處閩江源頭,是福建省的天然綠色屏障,特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要求其必須高度重視生態公益林建設。延平區土地面積26.486萬hm2,林業用地面積20.88萬hm2,有林地面積18.71萬hm2,活立木蓄積量1 794.3萬m3。全區生態公益林地4.26萬hm2,占林業用地的20.38%,其中杉木人工公益林0.33萬hm2,占生態公益林地的7.77%。延平區于2003年開始進行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將生態公益林納入到“林改”的范疇,林農成為生態公益林的主要經營者之一。2010年延平區被列為全國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單位,將杉木人工公益林確定為首批撫育對象,優先選擇密度過大、結構不良、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明顯下降的林分開展撫育工作。通過對該項目跟蹤研究,認為對杉木人工公益林適時、適度地開展森林撫育,能全面提高森林的綜合效益,這對當前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公益林經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延平區茫蕩鎮寶珠村白水泉山場,地處武夷山脈東伸支脈,地理位置為東經118°02′17″,北緯26°39′08″。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3℃,無霜期268d,年降水量1 660mm,年平均蒸發量為1 413mm,年均相對濕度85%,冬季常有霜雪。試驗地海拔高度為358~589m,地貌類型為丘陵山地,土壤類型為山地紅壤,土層厚度100㎝,立地等級Ⅱ級。試驗林分為1996年營造的杉木人工林,造林密度3 450株/hm2,林種為水源涵養林,屬國家級生態公益林。試驗前林分平均胸徑10.6cm,平均樹高9.8m,郁閉度0.85。
2 研究方法
2.1 試驗處理 2010年9月在試驗林中設立面積為600m2(20m×30m)的標準地,于上、中、下坡位設3個重復,共設立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對照4個處理。割灌:清除妨礙主林層樹木生長的灌木、藤條和雜草,除草時沿山場等高線進行作業,以減少水土流失。疏伐: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級郁閉、主林層和次林層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保留優良木、有益木和適量的灌木,伐除有害木、被壓木、瀕死木和枯立木。一次間伐強度不超過總株數35%,伐后郁閉度不低于0.6,林分平均胸徑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徑。
2.2 標準地調查 2010年采取撫育措施前、后和2013年9月各調查一次。
2.2.1 林分生長情況 對標準地進行每木檢尺,計算平均胸徑,選取3~5株平均樣木測量樹高、冠幅,冠幅測量東西、南北2個方向,取其平均值。
2.2.2 林分結構 調查林木分化程度、林分密度、郁閉度等結構因子。
2.2.3 林分健康狀況 調查林分遭受病蟲害、森林火災、氣候災害影響的情況。
2.2.4 林下植被狀況 在標準地內隨機設置8個面積為25m2(5m×5m)的小樣方對灌木層進行詳細調查,記錄種名、地徑、高度、株數、蓋度等;在標準地四角和中心設置5個面積為1m2(1m×1m)的小樣方,記錄草本植物的種名、蓋度、高度、株數、多度。
3 結果與分析
3.1 撫育后的林分生長效果 撫育3a后,割灌+疏伐處理的樣地,胸徑增長量為1.7cm、增長率達到14.3%:冠幅增長量為0.27m、增長率達10.8%;樹高增長量為1.0m、增長率為10.0%(表1)。胸徑增長的效益最為顯著,3種撫育方式的胸徑平均增長率比對照高5.8%,高于冠幅的3.4%和樹高的2.3%。4種處理對冠幅、胸徑、樹高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對照。
割灌+疏伐處理的單株材積和林分材積增長率均最高,均為38.7%,是對照的2.52倍;其次為疏伐和割灌,分別是對照的2.31倍和1.35倍(表2)。撫育對林分材積增長的影響是顯著的。撫育3a后,割灌+疏伐樣地的單株材積最大,是對照的147.8%。但疏伐后降低了立木密度,這種撫育方式對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的影響不明顯,僅為對照的1.04倍。僅采取疏伐處理的樣地,2013年時的蓄積量為172.58m3/hm2,略低于對照的172.85m3/hm2。endprint
3.2 撫育對林分結構的影響 試驗林分成林時保存密度為3 300株/hm2,隨著林分郁閉成林,林木個體生長競爭加劇,林木出現分化和自然稀疏,到2010年撫育前林分保存密度減少為3 030株/hm2(表3)。2013年林分保存株數與2010年撫育后林分保存株數相比,對照區少了60株,割灌區少了45株,均為自然死亡,說明林分內個體競爭較激烈。由于割灌處理對高密度林分的空間調整力度不夠,自然稀疏現象依然存在。試驗林分撫育前郁閉度高、密度大,被壓木占總株數的36%,因林分未能及時疏伐,林木分化極嚴重。采取疏伐與割灌+疏伐2種處理的林分,絕大多數的被壓木被采伐,被壓木占總株數的比例下降為6%,郁閉度下降為0.70,撫育后林分環境得到改善,林木生長加快,3a后被壓木占總株數的比例上升為15%,郁閉度上升為0.80以上,林木分化速度又逐步加快。人工疏伐后,減緩了林木分化,并促進保留木的持續生長,能提高林分整齊度。
對杉木人工公益林進行撫育,清除將被淘汰的被壓木、病蟲木、枯立木、枯倒木,保留了健壯林木,改善了林內衛生狀況,提高林分抵抗病蟲害和風、雪害的能力。2012年試驗區林分遭受雪害,對照區與割灌區出現林木雪折現象,而疏伐區與割灌+疏伐區未出現林木雪折現象,說明密度大的林分易發生雪折,疏伐撫育的林分長勢旺盛,林分抗逆性增強,抵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得到提高。
3.3 撫育對林下植被狀況的影響 撫育改變了林分的空間結構,提高了林下光照水平,促進了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生長。采取割灌撫育的林分和對照林分,其草本與灌木無明顯分層,林下植被以草本為主,草本種有5個,優勢種為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平均高30cm,蓋度30%~35%左右,灌木種有2個,優勢種為毛冬青(Ilex pubescens),平均高為35~40cm,蓋度僅為3%(表4)。采取疏伐和割灌+疏伐處理的林分,林下植被的高度分化明顯,灌木種分別為5和6個,優勢種為黃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高度160cm以上,蓋度20%~25%;草本種有9個,優勢種為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高度45~50cm,蓋度50%以上,即撫育強度大的樣地,林下植被層次結構分化較為明顯。撫育3a后林下植被總蓋度、灌木與草本的種類數、平均高、蓋度的大小依次為: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對照。
4 結論與討論
(1)森林撫育通過改變林分空間結構,促進了林木冠幅、胸徑、樹高生長。疏伐撫育以人工稀疏代替自然稀疏,能明顯增大林分直徑,提高林木單株材積,其中割灌+疏伐對林分生長的促進效果最為顯著。
(2)森林撫育能改善林內衛生環境,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有利于增強林分的抗逆性和穩定性。疏伐撫育能減緩林木分化,促進保留木持續生長,提高林分整齊度。割灌撫育對高密度林分的空間調整力度偏小,林分依然存在自然稀疏現象。
(3)森林撫育對林下植被種類成分和結構均有較大影響。疏伐撫育豐富了林分的層次結構,林下植被在進行降水再分配和固土方面作用明顯,森林的層次越復雜,根系越發達,林下植被蓋度就越大,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其中割灌+疏伐的撫育效果最好。
(4)不同林分密度采取不同的撫育措施。高密度林分宜選擇疏伐撫育,林相雜亂的林分可采取割灌+疏伐的撫育措施,先割除有害的萌蘗、藤條和雜灌,再進行疏伐;對林分密度小、雜灌叢生的林分宜選擇割灌撫育,保留好有培育前途的幼苗幼樹和有益的灌木。
(5)由于公益林撫育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優先,切忌疏伐撫育出現“拔大毛”現象,撫育范圍要到位,不留死角。對杉木人工公益林開展森林撫育,要做到適時適度,以形成穩定、健康、豐富多樣的森林群落結構,全面提高森林質量、林地生產力和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俞新妥.杉木栽培學[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沈國舫.森林培育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張開悅.杉木中幼林撫育間伐試驗調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1(7):377-378.
[4]陳江海.間伐強度對杉木胸徑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6):73-74.
[5]黃健翔,曾火根,歐陽秋桂,等.撫育間伐對杉木中幼齡人工林林分生長質量及效益的影響[J].江西林業科技,2011(4):15-17.
[6]朱少華.杉木人工林撫育間伐強度試驗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1,41(3):56-58.
[7]王祖華,李瑞霞,王曉杰,等.間伐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樣性及生物量的影響[J].生態環境學報,2010,19(12):2 778-2 782.
[8]許忠坤.杉木中幼林撫育間伐技術[J].湖南林業科技,1999,26(1):61-6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3.2 撫育對林分結構的影響 試驗林分成林時保存密度為3 300株/hm2,隨著林分郁閉成林,林木個體生長競爭加劇,林木出現分化和自然稀疏,到2010年撫育前林分保存密度減少為3 030株/hm2(表3)。2013年林分保存株數與2010年撫育后林分保存株數相比,對照區少了60株,割灌區少了45株,均為自然死亡,說明林分內個體競爭較激烈。由于割灌處理對高密度林分的空間調整力度不夠,自然稀疏現象依然存在。試驗林分撫育前郁閉度高、密度大,被壓木占總株數的36%,因林分未能及時疏伐,林木分化極嚴重。采取疏伐與割灌+疏伐2種處理的林分,絕大多數的被壓木被采伐,被壓木占總株數的比例下降為6%,郁閉度下降為0.70,撫育后林分環境得到改善,林木生長加快,3a后被壓木占總株數的比例上升為15%,郁閉度上升為0.80以上,林木分化速度又逐步加快。人工疏伐后,減緩了林木分化,并促進保留木的持續生長,能提高林分整齊度。
對杉木人工公益林進行撫育,清除將被淘汰的被壓木、病蟲木、枯立木、枯倒木,保留了健壯林木,改善了林內衛生狀況,提高林分抵抗病蟲害和風、雪害的能力。2012年試驗區林分遭受雪害,對照區與割灌區出現林木雪折現象,而疏伐區與割灌+疏伐區未出現林木雪折現象,說明密度大的林分易發生雪折,疏伐撫育的林分長勢旺盛,林分抗逆性增強,抵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得到提高。
3.3 撫育對林下植被狀況的影響 撫育改變了林分的空間結構,提高了林下光照水平,促進了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生長。采取割灌撫育的林分和對照林分,其草本與灌木無明顯分層,林下植被以草本為主,草本種有5個,優勢種為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平均高30cm,蓋度30%~35%左右,灌木種有2個,優勢種為毛冬青(Ilex pubescens),平均高為35~40cm,蓋度僅為3%(表4)。采取疏伐和割灌+疏伐處理的林分,林下植被的高度分化明顯,灌木種分別為5和6個,優勢種為黃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高度160cm以上,蓋度20%~25%;草本種有9個,優勢種為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高度45~50cm,蓋度50%以上,即撫育強度大的樣地,林下植被層次結構分化較為明顯。撫育3a后林下植被總蓋度、灌木與草本的種類數、平均高、蓋度的大小依次為: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對照。
4 結論與討論
(1)森林撫育通過改變林分空間結構,促進了林木冠幅、胸徑、樹高生長。疏伐撫育以人工稀疏代替自然稀疏,能明顯增大林分直徑,提高林木單株材積,其中割灌+疏伐對林分生長的促進效果最為顯著。
(2)森林撫育能改善林內衛生環境,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有利于增強林分的抗逆性和穩定性。疏伐撫育能減緩林木分化,促進保留木持續生長,提高林分整齊度。割灌撫育對高密度林分的空間調整力度偏小,林分依然存在自然稀疏現象。
(3)森林撫育對林下植被種類成分和結構均有較大影響。疏伐撫育豐富了林分的層次結構,林下植被在進行降水再分配和固土方面作用明顯,森林的層次越復雜,根系越發達,林下植被蓋度就越大,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其中割灌+疏伐的撫育效果最好。
(4)不同林分密度采取不同的撫育措施。高密度林分宜選擇疏伐撫育,林相雜亂的林分可采取割灌+疏伐的撫育措施,先割除有害的萌蘗、藤條和雜灌,再進行疏伐;對林分密度小、雜灌叢生的林分宜選擇割灌撫育,保留好有培育前途的幼苗幼樹和有益的灌木。
(5)由于公益林撫育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優先,切忌疏伐撫育出現“拔大毛”現象,撫育范圍要到位,不留死角。對杉木人工公益林開展森林撫育,要做到適時適度,以形成穩定、健康、豐富多樣的森林群落結構,全面提高森林質量、林地生產力和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俞新妥.杉木栽培學[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沈國舫.森林培育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張開悅.杉木中幼林撫育間伐試驗調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1(7):377-378.
[4]陳江海.間伐強度對杉木胸徑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6):73-74.
[5]黃健翔,曾火根,歐陽秋桂,等.撫育間伐對杉木中幼齡人工林林分生長質量及效益的影響[J].江西林業科技,2011(4):15-17.
[6]朱少華.杉木人工林撫育間伐強度試驗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1,41(3):56-58.
[7]王祖華,李瑞霞,王曉杰,等.間伐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樣性及生物量的影響[J].生態環境學報,2010,19(12):2 778-2 782.
[8]許忠坤.杉木中幼林撫育間伐技術[J].湖南林業科技,1999,26(1):61-6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3.2 撫育對林分結構的影響 試驗林分成林時保存密度為3 300株/hm2,隨著林分郁閉成林,林木個體生長競爭加劇,林木出現分化和自然稀疏,到2010年撫育前林分保存密度減少為3 030株/hm2(表3)。2013年林分保存株數與2010年撫育后林分保存株數相比,對照區少了60株,割灌區少了45株,均為自然死亡,說明林分內個體競爭較激烈。由于割灌處理對高密度林分的空間調整力度不夠,自然稀疏現象依然存在。試驗林分撫育前郁閉度高、密度大,被壓木占總株數的36%,因林分未能及時疏伐,林木分化極嚴重。采取疏伐與割灌+疏伐2種處理的林分,絕大多數的被壓木被采伐,被壓木占總株數的比例下降為6%,郁閉度下降為0.70,撫育后林分環境得到改善,林木生長加快,3a后被壓木占總株數的比例上升為15%,郁閉度上升為0.80以上,林木分化速度又逐步加快。人工疏伐后,減緩了林木分化,并促進保留木的持續生長,能提高林分整齊度。
對杉木人工公益林進行撫育,清除將被淘汰的被壓木、病蟲木、枯立木、枯倒木,保留了健壯林木,改善了林內衛生狀況,提高林分抵抗病蟲害和風、雪害的能力。2012年試驗區林分遭受雪害,對照區與割灌區出現林木雪折現象,而疏伐區與割灌+疏伐區未出現林木雪折現象,說明密度大的林分易發生雪折,疏伐撫育的林分長勢旺盛,林分抗逆性增強,抵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得到提高。
3.3 撫育對林下植被狀況的影響 撫育改變了林分的空間結構,提高了林下光照水平,促進了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生長。采取割灌撫育的林分和對照林分,其草本與灌木無明顯分層,林下植被以草本為主,草本種有5個,優勢種為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平均高30cm,蓋度30%~35%左右,灌木種有2個,優勢種為毛冬青(Ilex pubescens),平均高為35~40cm,蓋度僅為3%(表4)。采取疏伐和割灌+疏伐處理的林分,林下植被的高度分化明顯,灌木種分別為5和6個,優勢種為黃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高度160cm以上,蓋度20%~25%;草本種有9個,優勢種為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高度45~50cm,蓋度50%以上,即撫育強度大的樣地,林下植被層次結構分化較為明顯。撫育3a后林下植被總蓋度、灌木與草本的種類數、平均高、蓋度的大小依次為:割灌+疏伐>疏伐>割灌>對照。
4 結論與討論
(1)森林撫育通過改變林分空間結構,促進了林木冠幅、胸徑、樹高生長。疏伐撫育以人工稀疏代替自然稀疏,能明顯增大林分直徑,提高林木單株材積,其中割灌+疏伐對林分生長的促進效果最為顯著。
(2)森林撫育能改善林內衛生環境,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能力,有利于增強林分的抗逆性和穩定性。疏伐撫育能減緩林木分化,促進保留木持續生長,提高林分整齊度。割灌撫育對高密度林分的空間調整力度偏小,林分依然存在自然稀疏現象。
(3)森林撫育對林下植被種類成分和結構均有較大影響。疏伐撫育豐富了林分的層次結構,林下植被在進行降水再分配和固土方面作用明顯,森林的層次越復雜,根系越發達,林下植被蓋度就越大,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其中割灌+疏伐的撫育效果最好。
(4)不同林分密度采取不同的撫育措施。高密度林分宜選擇疏伐撫育,林相雜亂的林分可采取割灌+疏伐的撫育措施,先割除有害的萌蘗、藤條和雜灌,再進行疏伐;對林分密度小、雜灌叢生的林分宜選擇割灌撫育,保留好有培育前途的幼苗幼樹和有益的灌木。
(5)由于公益林撫育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優先,切忌疏伐撫育出現“拔大毛”現象,撫育范圍要到位,不留死角。對杉木人工公益林開展森林撫育,要做到適時適度,以形成穩定、健康、豐富多樣的森林群落結構,全面提高森林質量、林地生產力和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俞新妥.杉木栽培學[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沈國舫.森林培育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3]張開悅.杉木中幼林撫育間伐試驗調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1(7):377-378.
[4]陳江海.間伐強度對杉木胸徑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6):73-74.
[5]黃健翔,曾火根,歐陽秋桂,等.撫育間伐對杉木中幼齡人工林林分生長質量及效益的影響[J].江西林業科技,2011(4):15-17.
[6]朱少華.杉木人工林撫育間伐強度試驗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1,41(3):56-58.
[7]王祖華,李瑞霞,王曉杰,等.間伐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樣性及生物量的影響[J].生態環境學報,2010,19(12):2 778-2 782.
[8]許忠坤.杉木中幼林撫育間伐技術[J].湖南林業科技,1999,26(1):61-6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