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茂等
摘 要:該文探討了林木采伐管理新機制,提出了分別采用自主采伐、報備制、有條件皆伐、依照森林經營管理方案采伐、簡化伐區調查內容與審批、搭建林木產權流轉平臺等管理辦法,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進一步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
關鍵詞: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中圖分類號 S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104-02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往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已不能適應現階段林業發展的需要。本著以人為本,服務林農,有利于森林建設的要求,探討科學的管理辦法,創新林木采伐管理機制,進一步放活集體林區商品林的采伐利用管控,逐步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1 總體要求
1.1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落實林木處置權,確保林農收益權”,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切實簡化林木采伐審批程序,大力推進森林規模化經營,著力創新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新機制,增加林農收入,維護林業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林業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 基本原則
1.2.1 圍繞堅持生長量大于消耗量的原則 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的原則,科學確定合理采伐量,有序落實林木處置權,堅守生長量大于消耗量的法定底線。
1.2.2 堅持森林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經營的原則 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林業,發展多元林業經濟,鼓勵林權流轉,促進森林經營上規模,科學經營森林,實現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和森林經營的可持續。
1.2.3 堅持突出重點與分類指導的原則 以人工用材林采伐機制的創新為試點工作重點,依據林木采伐的不同類型、方式和特點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對癥下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2.4 堅持推進森林生態建設的原則 禁止采伐天然闊葉林和皆伐天然針葉林,對坡度25°以上的一般用材林提倡擇伐,鼓勵和扶持近自然林業的培育,修復和提高森林生態功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3 總體目標 用2a的時間,著力培育上規模的森林經營組織,突出解決人工用材林的處置問題,賦予林農更大的經營自主權;改進和完善林木采伐審批,建立公正透明、科學高效的林木采伐管理新機制,確保林農收益權,有效控制森林資源消耗,扎實推進森林生態建設。
2 主要內容
2.1 取消毛竹采伐限額和生產計劃管理 取消毛竹年度采伐限額和生產計劃,取消毛竹采伐許可制度,全面實行業主自主經營。
2.2 用材林透光伐、防護林定株撫育、零星農民自用材、經濟林改造等林木采伐實行報備制 對用材林透光伐、防護林定株撫育采伐胸徑小于5cm的林木,報備采伐面積;對采伐本村內非生態公益林林木作為農民自用材,或村委會采伐本村所有的非生態公益林林木作為村公益事業之用,且采伐蓄積量在10m3以下或株數在50株以內的,報備采伐蓄積量或株數;皆伐或擇伐改造非喬木型經濟林的,報備采伐面積或株數。采伐上述林木由林權所有者或森林經營者向當地林業站報備。林業站對采伐實施情況進行抽檢。
2.3 采伐非林地林木、移植人工栽培大苗可不辦理采伐許可證 采伐非林地林木和移植人工栽培綠化大苗不納入采伐限額,可不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由業主在采伐前向當地林業站報備,并在當地村委會公示。
2.4 重點生態區位內的人工用材林實行有條件皆伐 對落在重點生態區位內的人工用材林,小班坡度在35°以下(不含35°)的允許皆伐,但在申請林木采伐前林地所有權者必須與縣政府簽訂伐后采伐跡地更新協議,伐后采伐跡地統一由縣林業局(或縣林業局設立的專門機構)負責采取不煉山種植闊葉樹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恢復森林,造林更新費用列入財政預算。林木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并列入生態公益林,財政按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的30%~40%支付給林權所有者林地使用費。
2.5 上規模的森林經營組織依照森林經營方案組織林木采伐 大力發展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多類型的林業合作社,支持發展股份制合作林場和家庭林場;鼓勵有實力的骨干合作組織采取“合作社+林農”模式和林業龍頭企業采取“公司+林農”模式或采取“公司+合作社+林農”模式開展合作經營,推動商品林經營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規模在667hm2以上的森林經營組織,編制的森林經營方案符合縣級森林經營規劃,并經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的,可按森林經營方案實施林木采伐;小班森林經營類型調整需經原批準機關同意方可生效。
2.6 自留山林木實行農民自主采伐 自留山林木采伐不受年齡限制,采伐指標予以優先安排;屬天然起源林分可實行3hm2以下(含3hm2)的小面積皆伐。
2.7 簡化林木采伐伐區調查設計內容和審批程序 伐區調查設計改為伐區調查,取消伐區設計相關內容,伐區木材生產及跡地更新等設計實行市場化管理;精簡伐區調查因子,減少伐區調查工作量。建立和完善零星集體林林木采伐指標分配辦法,梳理整合林木采伐審批環節,對不同的森林類型、采伐類型方式采取不同的采伐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降低森林經營成本。
2.8 搭建林木產權流轉平臺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搭建林木產權流轉平臺,扶持林農林木采伐權轉讓,推進林業產權市場的發育和完善,提倡林產加工企業、林農以及社會各方通過承包、租賃、轉讓等形式參與流轉,引導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轉和森林資源的優化配置。
3 實施步驟
試點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實施范圍包括縣境內從事林木采伐活動的單位和個人。試點工作分5個階段實施:
3.1 試點準備階段 主要任務是擬定試點實施方案,建立工作機制,加強宣傳動員。成立林木采伐改革試點工作機構,明確職責分工。endprint
3.2 制度建設階段 主要任務是研究建立林木采伐新機制。在深入學習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試點工作要求,認真研究設計,制定新的林木采伐技術規范、管理辦法及其配套制度。
3.3 試驗運行階段 主要任務是試行新的林木采伐制度,總結改進。結合年度工作,按照新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規定運行,并對運行情況進行階段性評估,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改進,為面上試點做準備。
3.4 全面實施階段 主要任務是全面實施新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按照新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規定,全面開展目標設定與責任落實、實施與推進、跟蹤與分析、考評與結果運用等管理的各項工作。
3.5 總結改進階段 主要任務是全面系統總結林木采伐改革試點情況。深入分析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辦法與措施,進一步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保障試點工作任務全面順利完成。
4 保障措施
為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改革質量,必須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加以保障。
4.1 落實領導責任 成立以縣(市、區)林業局局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辦公室、林政、森林資源、林業規劃等股室領導為成員的林木采伐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把握工作方向,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4.2 健全工作機制 林木采伐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分管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研究制定試點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調查研究、重要問題攻關、日常工作組織協調和督促落實,重點負責研究確定林木采伐管理機制、管理辦法、技術規范及評估細則制定。根據試點工作需要,抽調3~5名精干工作人員,從事試點日常工作。
4.3 強化督促落實 建立定期檢查與督辦制度,在定期自查評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檢查與督辦工作,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及時提醒和督促試點有關單位按計劃、按步驟推進試點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跟蹤了解試點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措施與辦法,切實保障試點工作的順利完成。
4.4 加強宣傳培訓 加強試點工作宣傳,多方式、多渠道介紹林木采伐政策、試點工作進展和成效,增進廣大群眾和干部職工對林木采伐改革試點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拓寬干部群眾參與試點工作的渠道,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積極回應干部群眾關注的問題,做好正面宣傳引導,增強干部群眾自覺有序參與和監督試點工作的意識。加強試點工作的學習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和規范操作,扎實推進林木采伐改革試點工作。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