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貽謀
宋元以來,四時攝養成為道教養生學中一個學派。四時攝養是指順應四季陰陽消長、氣候和生理變化而進行養生的方法。南宋醫學家周守望真所著的《養生月覽》則按月令順序予以排列,敘述逐月養生之法,各種日常生活的宜忌,包括服食、飲酒、制粥、湯浴、房事、療疾等方面內容,計507條,對養生有一定參考價值。茲列舉數條如下:
歲旦服赤小豆二七粒,面東以虀汁下,即一年不疾病。闔家悉令服之。
【解析】元旦時,要用菜汁服食赤小豆。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患者均有益。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至夜欲臥,須燙熱鹽湯一盆,從膝下洗至足方臥,以通泄風毒腳氣,勿令壅滯。
【解析】春天早上梳頭、晚上用淡鹽水泡腳,能促進人體氣血運行,保健防病。希望保養頭發、促進睡眠的朋友不妨一試。
五月一日取枸杞菜煮作湯汁浴,令人光澤,不病不老。
【解析】農歷五月一日,取枸杞苗煎湯洗澡。枸杞苗性涼,味甘,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明目的作用,主治肝陰虛或肝熱所致的目昏、夜盲、目赤澀痛、消渴口干及虛火牙痛。一般為煮食或煎湯內服,用來洗浴,當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五月五日午時采艾,治百病。
【解析】端午節午時采摘的艾葉,可用來治療很多疾病。艾葉味辛、苦,性溫,無毒;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所含揮發油對多種致病菌和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艾葉既可熬湯內服,又可用于炙療,還可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藥膳。
九月九日收枸杞浸酒飲,不老亦不發白,兼去一切風。
【解析】重陽節飲枸杞酒,可以使頭發不白,去冷風。枸杞具有滋補虛弱、益精氣、去冷風、壯陽道、止淚、健腰腳等功能。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枸杞有效成分為枸杞多糖,具有增強造血功能和機體免疫力,抗腫瘤和抗老作用。適量飲用枸杞酒,有利于強健筋骨,延年益壽。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