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感冒是以頭痛、鼻塞、惡風、發熱為主要癥狀的一種外感疾病。多因腠理不固,也就是肌表的防衛能力弱,外邪侵襲人體而發病,四時均可發生。由于四季氣候的變化和病邪的不同,或由于體質的差異,可分為風寒、風熱和暑濕三大類。
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典型癥狀包括鼻塞、流清鼻涕、怕冷、輕微發燒、無汗、頸項發緊、頭疼身痛等。治療當以溫陽散寒為法。
療法:搓大椎
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約1分鐘,然后迅速按到大椎穴上,此時被按摩者會有頸后溫燙的感覺,接著沿著背部正中線以大椎為中心上下搓動, 使熱力向下滲透,使大椎穴局部發熱發燙,并向四周放散。
取穴:低頭的時候,用手順著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在它下面的凹陷內就是大椎穴。
還可以用毛巾熱敷大椎,或者洗澡時調高水溫,用熱水對著大椎連續沖五六分鐘,效果一樣不錯。通過熱水對大椎進行溫熱刺激,代替了熱灸的作用,溫補了大椎之陽,也就溫補了一身之陽,陽氣充足,則可祛寒外出,自然緩解癥狀。
風熱感冒
典型癥狀包括發高燒、流黃鼻涕、怕熱、咽喉腫痛等。治療當以解表清熱為法。
療法:耳尖刺血
如果出現高燒,家里又沒有退燒藥,怎么辦?可耳尖刺血退燒。操作前,先將耳尖搓揉一下,使其充血,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針迅速點刺,一般出血2~3滴即可,用干棉球壓住10秒鐘即可止血。
說明:耳尖,經外奇穴,功擅清在上之熱,其退熱作用快速而明顯。
暑濕感冒
暑濕感冒又稱為夏季感冒。夏季悶熱,濕度比較大,如在這個時候大家都比較貪涼,比如吹空調等,感受了風寒之邪,因而發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與中焦脾胃,癥狀表現內外皆有。外則發熱不揚,頭身困重;內則胸脘痞悶,脾胃不和,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脈數,口雖干而飲不多或口中黏膩,舌苔雖膩而少黃,大便或溏。治療就應當表里結合。
療法:點按內關、外關
掐大椎以瀉熱醒神,同時點內關、外關。外關為手少陽三焦經穴,可行氣利水,解暑祛濕,以治外;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穴,可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以治內。兩穴同為絡穴,位置又內外相應,同點可交內外,表里同治。如果熱重,則可配大椎,刺激的方法參考風熱感冒。
(摘自《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