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娟
天氣熱起來后,眼部疾病的患者開始增多,很多人因感染“針眼”而就診。針眼,也就是麥粒腫,是瞼緣處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細菌性炎癥,有紅腫熱痛的表現,也稱瞼板腺炎。專家提醒,麥粒腫早期膿腫尚未形成時,切忌用手擠壓,擠壓或致細菌進入血管引發海綿竇血栓或敗血癥,導致生命危險。
西醫觀點:麥粒腫形成膿腫應及時手術
麥粒腫不可小覷,若致病菌毒性強烈,或者在兒童、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中,炎癥反應劇烈,易發展成眼瞼蜂窩織炎。江蘇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劉慶淮說,剛出現麥粒腫的時候,熱敷可以“派上用場”,每日用熱毛巾在患處濕敷3~4次,每次15分鐘。配合抗生素眼液點眼,結膜囊內涂抹抗生素眼膏有助控制感染。一旦麥粒腫的膿腫形成,出現膿頭,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切開排膿,排出膿液兩三天后就可痊愈。
“患者千萬不要自行擠破膿頭,也別等它自然破潰結痂,如果膿沒擠徹底或沒流干凈,可能導致慢性炎癥發生,而且還會反復發作,左眼長完右眼長,上眼皮長完下眼皮長,非常麻煩。”劉慶淮提醒,“反復發作者應注意增加營養,糾正偏食習慣,治療瞼緣炎,矯正屈光不正。頑固復發型病例可以用自身疫苗注射,并檢查有無糖尿病可能。”
中醫觀點:麥粒腫初期可以用中藥熏蒸
中醫學認為麥粒腫是由于外感風熱之邪客于胞瞼,氣血不暢,或過食辛辣,脾胃積熱,熱毒浸淫眼瞼所致。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據眼睛的紅腫、疼痛、流膿、有硬塊的癥狀,南京市中醫院眼科何慧琴主任中醫師開出“疏風清熱”和“活血化淤”兩個方子。
疏風清熱方子以桑葉、防風為主,配以野菊花、馬鞭草;活血化淤方子以浙貝母、當夏為主。兩方結合、煎煮成汁,一部分用以中藥霧化熏蒸治療,以10毫升為量,一日1~2次,每次20分鐘;一部分熬成湯藥內服,一日2次,連續治療3天,紅腫、流膿、疼痛癥狀基本消失,眼睛恢復健康。一般來說,對于初發期眼瞼微癢、微腫、微痛,眼瞼皮膚發紅,采用中醫治療比較好;如果麥粒腫已經紅腫發膿,屬于晚期,一般需要采用手術治療。
不少人因體質原因會不斷長出麥粒腫,兩只眼睛仿佛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短期內反復開刀,反而會引起眼睛感染,往往需要通過中藥內服調理。如脾虛濕重的體質,這類人往往體形較胖、喜歡肉類食品,也比較容易感冒,動一動就出汗,所以在治療上,應該以健脾益肺、扶正祛邪為主;在飲食上也要考慮到均衡營養,不要偏食,多吃蔬菜水果,一旦出現腫痛,應及時干預,并防止反復感染,加重病情。
編者注:麥粒腫初期(尚未有膿點)用草藥霧水葛洗凈,搗爛后晚上睡前敷患眼,一般第二天即消腫。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