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領
針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課程模式面臨的各種困境,研究探討了項目教學法的優勢、基本特征,結合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實際,詳細闡述了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及注意事項。
中職教學項目教學法實施步驟注意事項一、研究背景
1.就業情況
近年來,我校學生在保持高就業率的同時,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口就業率不高、學非所用的現象比較嚴重。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從事生產一線操作或管理技術工作的人員,其就業的最大優勢就是專業特長。但從實際情況看,只有近一半的畢業生認為,初次所從事的崗位與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口或基本對口。二是勞動關系不明確,工資等福利待遇不到位。在實際工作中,中職學生與企業的勞動關系以事實勞動關系為主,大多數中職畢業生目前都未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中職畢業生晉升機會和發展空間不大。
2.學生情況
自大學擴招以來,高中學生升入高校的機會大幅提高,家長和學生選擇普通高中的熱情更加高漲,使職業教育處于更加劣勢的地位。很多家長寧可花高價錢讀高中,也不愿意選擇職業教育,使中職學校學生入學成績與普通高中學生相差甚遠,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差、品德差、習慣差等嚴重問題,很多學生只是混日子,對學習根本沒有興趣。
3.學校情況
學校對學生缺乏系統、科學的職業指導。在教學中,專業課程的設置及技能的培養還不能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職業教育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相當部分職業學校仍沿襲普高教育的路線,重理論、輕實踐,教學中片面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另外,職業教育教師總量缺乏,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緊缺,難以滿足學生教學實踐的需要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4.教學情況
教學方法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教師觀念落后。對于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專業,有些教師沒有到企業進行實踐,自身知識結構比較落后。
“項目教學法”因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加符合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在職業教育的舞臺上顯示出了強大生命力。2003~2011年我校先后有兩位校長、7位教師到德國考察學習,他們把從德國學到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并在課堂中加以實踐,取得了較好效果,逐漸形成了“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二、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特征
項目教學法適用于學生已掌握較多專業性知識,相對獨立性比較強的情況。項目可以是生產出一個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模型或者完成一個訂單,找到某項任務的解決方案等。項目工作的突出特征是完整的學習行動,它是跨專業、跨職業的,可以使用多種工具、多種方法。雖然對項目有各種不同解釋和發展,但存在共同的教學法特征,即任務以實踐為導向;學生參與計劃、執行階段;使用實體工具;強調與職業界、生活界的經驗相結合。
三、我校項目教學法的實踐
1.建立了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教學模式的改變,必將引起教學過程的深刻變革,也必將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根本變革。
(1)學習工作融合
學習行動的過程即完整的工作過程。在學習情境中,設置必要的工作過程情節,通過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滿足學生學習的行動過程,從而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2)體現學生主體
在學習情境中,學生是主角。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設計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集合了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解決的問題答案和總結的技能經驗等。學生為了獨立完成這些學習任務單,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分工協作,通過資料檢索、實踐動手、企業實習等主動學習方式,掌握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職業能力的鍛煉。
(3)工學結合緊密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就業能力,我們在校外實訓基地安排學生頂崗實習,使工學交替、企業頂崗邁開了新的一步。
2.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1)布置項目任務
教師在對課程目標、學生基礎與興趣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實訓項目,應用現階段的知識與專業技能去完成。
(2)成立項目小組
利用“一個項目多個方案”進行分組,每組實施一個項目方案。項目分組后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讓學生了解項目的意義、項目應實現的功能、項目活動所需的技能與學習方法、實施流程及考核辦法等。
(3)制訂項目計劃
學生根據項目任務自由討論,查找資料,教師予以啟發。制訂的計劃是學生在以后完成各項工作時必須嚴格遵守的執行性文件。
(4)項目實施
按照計劃實施操作,在實施過程中注意與他人合作。強調獨立探索,親歷完成全過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或資源,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5)項目考評
教師除指導之外,還必須對項目任務實施考核,以成果為標準,注重過程性評價,達到以考代管的目的。
(6)項目小結
項目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交流,總結項目教學活動的意義,反思理論知識與技能上的不足,然后找到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3.實施項目教學法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項目設計要恰當
首先,項目難易度應和學生學習水平相當,“跳起來能摘到挑子”;其次,項目任務應當與教學條件相結合,學生能順利完成;再次,項目任務適合在課程的一個周期內完成,小的任務可以在一節課內完成,大的任務可通過一個教學單元完成;最后,項目設計要給學生留有自主開拓的余地,“一個項目多個方案”,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
(2)項目的任務分析是重要環節
由教師指導或組織學生進行的項目任務分析,有助于學生正確思維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形成。
(3)教師的指導要恰到好處
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教師的指導應是啟發性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指導的深度要有所不同。
(4)項目完成后的總結評估是項目式教學法的有效補充
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展示自己的項目作品,以鼓勵為主,以發展為方向,增強自信。
四、項目教學法實施的思考
1.對教師的挑戰
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熟悉職業實踐,具有跨學科和團隊合作精神,要求教師對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由“授”轉為“導”,由“執行”轉為“督導”,由“打分”轉為“評點”。
2.對學生的挑戰
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加強自學的能力、與人協作的能力、獨立工作的能力。
3.對學校的挑戰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不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并要依托具體的企業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建立激勵措施,激發師生不斷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并努力尋求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構建項目教學法實施平臺。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職業教育教學組織的處置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4).
[3]趙志群.《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解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