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璞
事業要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服務
◎ 尹璞

就在開始寫本章之前,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說的是男人成熟和不成熟的五十個標志。其中,成熟的標志頭一條就是:“認識到事業永遠是生活中第一位的東西。”我想,這一定是一個不成熟而愛裝成熟的男人寫的。
我經常問一些職業人士:“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答案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事業成功”“金錢”等東西。而我認為,這都不是他們最想要的東西。就拿錢來說吧,希望自己能賺到更多錢的人最想要的,肯定不是一大摞的彩色紙張。所以,當一個人這樣回答時,我總會刨根問底地問下去:“你要錢干什么?”這樣,真正的“謎底”會逐漸浮現。我們想要的不是錢,也不是所謂的成功,而是錢和成功所帶來的東西。
說了你可能不信,但是,在我的咨詢工作中見到的最不快樂的就是有錢人,是事業成功的人。一個普通人如果真正了解他們的生活,還真不會愿意跟他們交換位置。
有人會說:“沒辦法,我別無選擇。”其實,不是別無選擇。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有選擇的。只是,每個選擇都有代價。就連“不自由,毋寧死”都是選擇,為什么你就沒有選擇了呢?
我不是說事業不重要,也不是說錢不重要,但我們必須清楚,自己為什么要錢,要事業成功。我們不能犧牲自己最想要的東西來換取那些,而必須平衡發展,處理好事業與家庭及個人的關系。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地得到快樂。
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平衡呢?首先,要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預先騰出時間和精力。我太太在一所私營學校工作。在學生高中畢業典禮的那一天,因為工作脫不開身,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父母參加了畢業典禮!在美國,如果孩子的畢業典禮和工作有沖突,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會去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畢竟,一生只有一次。而在中國,多數父親會選擇事業。為什么美國父親能這樣做呢?因為他們知道什么是不可替代的,什么更重要。他們會為這些事情預先騰出時間。如果和其他事情時間沖突,對不起,孩子的畢業典禮、妻子的生日、父母的結婚紀念日、事先安排的家庭出游日,比那些更重要。
那些家長花大把銀子送孩子去最貴的私立學校,但自己不花費時間和精力,不用心去投入孩子的成長,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用錢贖買負罪感。也許你為家庭花了很多錢,但是,愛不是能用錢買來的,感情也無法用錢去維持。
有人會天真地想:如果有一天,所有令人討厭的問題都解決了,生活中再也沒有問題了,那該多好啊!那我現在就給你當頭一棒,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一個問題解決了,馬上會有新的問題出現。生活質量越高,事業越成功,問題的數量就越多,種類也越多。
其實,人類的發展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出現一個新問題。然后,再想辦法解決這個新問題。
想當初,人類生活在曠野上,風吹日曬,還有野獸襲擊,如何應對大自然的挑戰是人類面臨的一大問題。人們開始住進窯洞,后來還發明了蓋房子。房子解決了以前的問題,可是,室內太黑,而且與外隔絕,根本看不見外面。于是,有人在墻上打一個洞,光線就進來了。光線是進來了,但寒風也能進來,野獸也能跳進來。于是,有人發明了窗戶,需要光線時可以打開,晚上和寒風刺骨時可以關上。可有時,既需要擋住寒風,又需要光線,那可怎么辦?于是,有人發明了窗戶紙。后來,發明了玻璃,既結實又透光,幾乎是完美的解決辦法。可是,外面能看到里面,隱私成了問題!于是,又發明了窗簾。你看,一個居住問題就經過了這么復雜的發展過程,可見,問題并沒有因為一個成功的解決方案就徹底消失。老問題走了,新問題就來了。可是,從基本生存到保護隱私,每一個新問題都比老問題檔次高。
問題永遠不會消失,它只會越來越多。再成功的事業,再理想的婚姻,再好的子女,都會為你帶來一個又一個問題。不要因為問題多就亂了方寸,也不要因為問題多就以為是失敗的前奏。希爾說過:“問題是生命力的體現!”他還說,只有死人沒有問題,而潦倒落魄的人只有一個問題。相反,充滿活力的人、充滿活力的人生,就自然會充滿各種問題。人類就是在解決問題中成長的。隨著你的成長,你的問題也在成長;隨著你的問題的成長,你也在成長。
成功的標志不是問題數量的減少,而是問題檔次的提高。什么叫“問題檔次提高”呢?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他原來很窮。那時,他的問題只有一個:怎樣才能掙到足夠的錢養家糊口?十幾年后,他發了財,生活中的問題可就多了。比如,孩子上哪家私立幼兒園?是在海邊買別墅還是在山里買別墅?是買奔馳還是買林肯?是買黑色的車還是白色?公司需要雇一名總經理,有十幾名出色的應聘者,誰最合適?公司準備國際化,是先進入美國市場還是先進入歐洲市場?你看,生活中的問題一下變得很多,可是,每個問題的檔次都比以前那個“如何養家糊口”高多了。所以,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面對高檔問題滿肚子抱怨,好像自己多可憐似的。
可是,很多看似成功的人的確很可憐。他們什么都有了,可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檔次卻越來越低。比如說,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親人在一起,有時甚至連孩子都把自己當成陌生人。情人來得容易,而真心的愛卻不容易得到。因為共同利益連在一起的“朋友”一大堆,可以推心置腹的卻沒有。吹捧和拍馬屁的大有人在,而自己卻空前的孤獨。不少正當年的成功人士還由于勞累、壓力而英年早逝。這就是問題檔次的降低。
在向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時,千萬不要閉著眼睛,低著頭,一味往前沖。要注意自己面對問題的檔次是在提高還是在降低。如果問題的檔次降低了,那么,你的發展很可能失去了平衡。您也許不相信,在我接觸的案例中,“成功”的人遠遠多于“不成功”的人,有錢人多于窮人。而那些想自殺或自殺未遂的人中,相當“成功”的也不占少數。但他們在解決成功路上眾多問題的同時,忽視了一些更重要更基本的問題,從而失去了平衡,造成問題的檔次每況愈下。
當問題越來越多時,首先,要把問題的性質看清。很多人容易把問題夸大。比如說,出國談一筆生意,到了機場才發現,護照忘帶了,結果沒走成。懊惱之下說:“完了!全完了!”是全完了嗎?首先,雖然這筆生意很重要,其實,沒有了它,頂多是失去了一個發展的機會,你的生意并沒有“完”。何況,即便這次沒去成,并不一定是徹底失去了機會。第二,你的生活有多個方面,生意只是其中之一。即便完了,也只是那一個方面完了,并不是一切全完了。這個道理說出來誰都明白,但是,不讓某一方面的問題影響其他方面,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比如說,把工作中的煩惱帶回家,因為一次重要考試沒考好大病一場,等等。
要分析一下問題的重要性。不是所有問題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要知道哪個是問題,哪個不是問題,哪個是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哪個是可以稍候解決的問題,哪個是根本不用理會的問題。問題再多,也不能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解決問題上、被動應對上。
這里,我想提一下電腦的問題。電腦漸漸成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信息時代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說,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打字,卻忘記了怎么寫字;學會了網上沖浪卻忘記了讀書;學會了搜尋信息卻忘記了學習知識;能在網上和成百上千的人聊天,卻失去了面對面社交的能力;結交了無數的“虛擬朋友”,生活中卻沒有一個真正的知音。這樣,問題的檔次是提高了呢,還是下降了?如果E-mail、短信、賀卡永遠代替了登門拜年,我覺得,我們失去的遠遠超過得到的。高科技只是工具,不是替代物。電腦的作用是協助人腦,而不是代替人腦,更不是代替人。
美國著名單口相聲表演藝術家喬治·卡林感嘆說:“我不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房子大了,而家庭觀念小了;錢多了,而時間少了;信息多了,而知識少了;學位多了,而判斷力小了;藥多了,而健康少了;經濟實力強了,而道德觀念弱了;話說得多了,而推心置腹的交流少了;認識的人多了,而朋友少了;生命長了,而生活少了;學會了競爭,卻忘記了合作。”這是一個喜劇藝術大師出自肺腑的嚴肅話,說得再好不過了。
把事業看成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使自己成為事業的俘虜,你面對問題的檔次必然降低。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找到最重要的東西,然后,讓事業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服務。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得到快樂幸福。
(選自《好心態=好生活》,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