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盧 俊
推進混合所有制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 文/盧 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升到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重要實現形式的高度,進一步明確其發展方向,使這種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資本組織形式,成為深化國企改革的有效載體和動力,也是深化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與重頭戲。
(一)加快推進國有企業體制制度的市場化,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
1.有利于改革國有企業授權經營體制。國有企業實行混合所有制后,國有股權的比例會降低,其他股權的所有者會依法參加企業的決策管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者相應地改變原來的管理方式,從管人、管企業、管資產向主要管資本轉變,形成新的國有資產管理架構。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可以設置若干個國家投資運營公司,分工管理國有資產的配置狀況。國家投資運營公司是國有資本具體的投資主體,負責對所投資的股份公司資本經營效果的考核。而對國家投資運營公司所屬國有資本配置效果的考核,則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這樣能克服國有資產隸屬關系條塊分割、國有資產資本化程度不足等問題,弱化政府對微觀經濟事務的干預,減少政府對資源的行政性配置,以國有資產改革帶動國有企業改革,使國有企業朝著市場化要求發展。
2.有益于產權制度的優化。目前,許多國有企業產權結構單一,導致其難以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內部治理存在缺陷。產權結構單一,缺少股權多元化情況下的相互監督與制約,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難以真正建立,國有企業難以進行完全意義上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決策?;旌纤兄平洕谋举|是產權主體多元化,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國有企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現與市場的有效接軌,管理運營更加高效。
(二)促進國有企業效率效益的最優化,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1.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贏。不同所有制經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發揮其所長: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大中型企業和小微型企業、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兼顧,勞動者和企業家、就業者和創業者兼顧。在現代信息社會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無論是單一的國有制、公有制,還是單一的私有制,都難以很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推進混合所有制,是社會進化在產權關系上的一個必然表現,可以發揮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優勢,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贏,有利于促進國有企業的效率效益最優化。
2.實現國有經濟與其他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優勢互補。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共享發展紅利。國有企業的資金、裝備等優勢與民營企業的靈活機制、管理高效率等相結合,國有企業的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與民營企業的創新意識、品牌意識等相結合,有利于進一步釋放國有企業的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國有資本和其他民間資本在企業內部實現生產要素公平受益,有利于構建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共贏發展的機制。

3.有助于國有企業增長質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是對勞動創造價值理論的一個重大創新,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產權理論的重大創新,是當前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的突破口。推進混合所有制,有助于有效保護和協調投資者和勞動者的利益關系,推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共生共榮,形成嶄新的利益共同體,增強國有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同時,國有企業通過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可以在完善股權結構的同時,更好地完善經營決策機制,更好地形成市場化的管理機制,有助于提高企業決策的質量和水平,增強競爭力。
(三)實現國有企業主導能力的最大化,增強國有經濟的影響力。
1.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共同發展,提升國有資本的主導力。推進混合所有制,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有助于消除對非國有制企業的歧視:有利于調動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多方積極性,共享資源,共同發展,提高整體社會效益,增進整體社會福利:有利于民間資本的投資發展,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優化布局,從一般產業領域轉向真正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使國有資本能夠吸引和驅動更多的社會資本為實現國家的主要戰略目標、重要的國家項目等服務,能夠在提升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中發揮更加重要、更為關鍵的主導作用。
2.有利于擴大國有資本的帶動力。通過推進產權多元化,不僅可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而且可使國有資本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以更直接的方式發揮影響力和帶動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有助于打破市場壁壘,拆除或降低某些行業的準入門檻,增加非國有企業的發展機會,激發國有企業的競爭意識,提高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提供各種產品與服務的積極性,進而豐富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對有關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革,可加快推進國有資產的“資本化”,增加國有資產的流動性,并可通過資本的流動性和國有資本的公共性,增強國有企業的市場正能量,優化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提升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更為關鍵的主導作用。
(一)實施路徑。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本質是產權主體多元化。實行股權多元化,特別是有條件的國有企業實現股份制改革,應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特別是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優化國企股權結構,加快國有資產的證券化進程,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
實現混合所有制,主要有4種形式:一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采用國有獨資形式。二是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絕對控股。三是涉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相對控股。四是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采取國有參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大部分國有企業通過股權多元化改革,可逐步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將降低國有股權的比例,大力支持各種非公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到國有企業的股權多元化改革中。
推進具備條件的國企改制上市。暫不具備上市條件的國企通過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鼓勵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戰略投資者及社?;?、保險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國企改制重組。
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引入非公企業資本、自然人資本及員工持股等三種資本,著力改善國有企業股本結構。
(二)保障措施。
1.加快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堅持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按照“少而精、大而強”的原則,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重組兼并整合一批,清理剝離退出一批,發展創新改造一批,推動國有資本向“兩國、兩重、兩大、兩新”集中,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企業主業集中,通過資本有序流動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兩國”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兩重”指重要的行業及重要的基礎設施及自然資源;“兩大”指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兩新”指國有經濟仍具競爭優勢的行業和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產業的領域。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經營機制。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尊重市場的規律,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推動絕大多數混合所有制企業包括其母公司進一步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形成權責統一、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吸收一定比例的專業化人才進入董事會,董事會下設立若干專業委員會并切實履行職責。加大引進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的力度,進一步完善董事會、監事會議事制度,使包括獨立董事在內的每一位董事、監事都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公司治理機制層面,有必要建立強制性的小股東累計投票權制度,使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小股東有充分的利益訴求和順暢可靠的表達渠道。對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少數行業,在實行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公司中,國有股權可實行具有否決權的“金股”制度,以維護國家和全社會的公共利益。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深化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探索推進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等重大信息公開:國有企業要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平、職務待遇、職務消費、業務消費等。

3.健全和完善產權市場體系。按照“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目標,建立體制合理、規則健全、競爭充分、通暢有序的現代產權市場,保障國有股權的有序進退,實現資本、股權的優化配置。完善產權市場功能,要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加快信息披露建設,促進產權市場的規范化。同時,重視發揮資產評估、審計等各類中介組織的獨立作用,使其服務方式、程序、標準等進一步規范化和科學化,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健全和完善產權交易市場的機制和功能,加強產權交易信息網絡建設,提高系統化和網絡化水平,加強產權交易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產權交易規范水平,降低產權交易成本,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加快建立和完善產權交易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健全產權監管制度:嚴格執行產權交易進入市場制度,提高產權交易的市場化運作程度,鼓勵民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產權進入交易,促進產權競爭,激活產權市場,使產權市場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壯大的有效平臺。
4.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按照簡政放權、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要求,國有資產管理應實現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加快轉變職能,由現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的多重身份轉變為專業監管者。財政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研究制定國有資本存量管理、動態調整規劃、收益收繳和支出管理、財務管理及防范內部人控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履行公共管理職責。發展改革、工信等部門負責研究制定宏觀戰略和產業政策等。國有資產監管部門之下可設置若干個國家投資基金公司,分工管理國有資產的配置狀況。國家投資基金公司是國有資本具體的投資主體,負責對本公司所投資的股份公司資本經營效果的考核。而對國家投資基金公司的運營和本投資基金公司所屬國有資本配置效果的考核,則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大多數國有企業成為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后,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要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并進一步簡政放權,實行監管、報告和問責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有效破除政府干預企業經營決策的行為,最大幅度減少涉及企業的行政審批事項,讓混合所有制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市場經濟主體。與此同時,徹底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使混合所有制企業去行政化,去部門利益化,切斷企業和主管部門之間的利益輸送鏈條。
(一)做好頂層設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著眼長遠,站在國家層面總攬全局,明確發展方向和工作任務,規范工作方式,制定工作規則和政策措施。同時,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允許基層積極探索,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的利益摩擦,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形成改革的最大公約數,確保改革公平公正,凝聚起最為廣泛的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


(二)統一規劃,穩步推進。從國有經濟總體布局角度出發,整體規劃設計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藍圖,特別是哪些企業擬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哪些企業將實行員工持股等。推進混合所有制不能急于求成,隨意下達推進時間表、指標任務書,而應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有計劃分步驟平穩推進。規劃總體思路和改革框架,選擇試點、制定具體規則和程序、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施細則,保證其在制度和法律框架下規范運作,尤其不能以深化改革的名義借國有資產改革謀取私利。
(三)轉換機制,謹慎操作。以完善公司章程為著力點,以搭建好協調運轉、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為前提,不必糾纏誰的股份多一點少一點,重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使國有企業成為真正的完全的市場主體。從維護國家利益、維護社會分配公平正義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從國家戰略出發,以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為依據,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為出發點,明確劃定少數不宜開展混合所有制行業和企業的紅線清單。明確劃定哪些實行混合所有制的行業和企業不宜搞員工持股的禁區清單。強化國有資產監管,在產權管理上采取明晰產權關系、搞好產權登記、完善公司章程、規范公司治理、強化資產評估、規范產權流轉等有效措施,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統一政策,一企一策。制定統一政策標準.使一些改革重要事項有政策標準可作為依據。同時,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多種形式、多種模式,分類進行研究.分類提出措施,切忌“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