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云浩
無聲之詩 超塵之境
□ 文/白云浩
李慶林先生的山水作品,清新淡雅富有詩意。在當代山水畫創作中,有詩意的作品尤其顯得彌足珍貴,古人論畫常常以有無詩意為品評標準,甚至認為畫是無聲之詩。李慶林先生的繪畫品格雅健純正,極富美感,有著古代文人所向往的山林田園情趣。
昔人評王維“畫中有詩”,又評王維“詩中有畫”。鄭板橋干脆說“摩詰之詩即畫,摩詰之畫即詩,又何必論其中之有無哉?”。觀李慶林先生所畫,正是山水清音畫意如詩,難說是詩是畫。以詩句之畫作畫,往往得畫而失去詩意,李慶林先生的畫中詩意,我想應是從其心性溢出,從感悟靜觀真山水、真人生中得來。

李慶林先生多年樂于繪事,尤喜畫山水畫,他的畫起初受其師兄白云鄉影響,后入北京畫院拜著名畫家王文芳、楊延文、石齊為師,研藝道、明畫理、歷時三載,為以后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對傳統繪畫的研究中,弘仁、王原祁及近代的黃賓虹等,都對其繪畫語言的創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以太行山為母體的系列創作中,已逐漸形成了筆墨語言質樸剛健,清新淡雅中又不失雄渾奔放的繪畫風格。其可貴處在于其以太行山為依托,筑基出自己理想的山水田園世界。以山水寫出自家之情懷,所繪丘壑、山林處處皆有詩意,這就與多數以寫景狀物為表現目的,所謂“寫意”的山水畫拉開了距離。
李慶林先生的畫,畫中多白云繚繞山岡、泉水激蕩山石,林泉高致猶如入仙佛之境,超塵脫俗。亦有千巖競秀、絢彩綺麗的壯觀長卷,讓人情懷超邁,思緒幽遠。其行筆潑墨惟意所適,有筆墨處多幻化出山之峭拔生動,無筆墨處生出溪水曲折之靜。在有意無意的留白中,疏散密織,為煙為霧,茫茫之中的點景人物或屋舍、小舟尤為精彩,讓人產生無數的聯想與詩意。
我與李慶林先生亦兄亦師,二十多年前曾啟蒙于我,在我懵懂時期接觸先生習畫,實為我一生之幸。遙想當年以畫為樂朝夕相處,我感慨萬千。今先生囑我談談其畫,我說:“幅幅皆美好,皆可游可居也”。
(作者系河北師大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