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琳娜
(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重慶404100)
在往年中考時,語文滿分120,占了總分值的17%左右。大家可以從2013年的中考試題中考到中考試題的基本結構,第一部分基礎題:古詩文默寫,給定的詞組進行歸類,句子判斷正誤。第二部分閱讀包括:古詩詞欣賞,閱讀文言文,現代文閱讀。第三部分則是寫作。從中,我們可以得知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是學習社會要求人類所要掌握的其他學科的基礎,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社會人文科目,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的基本工具。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盡可能地不要局限于教材知識,要把閱讀視眼放寬,多讀讀課外名著。通過實踐性的閱讀學習作者的手筆,怎么把書本中老師教到語文知識運用到文章中,然后再進行對號入座。當然,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1]
根據教學大綱古詩詞旨在考查學生能夠了解古詩文名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理解古詩文的基本內容,背誦和默寫規定的古詩文。了解句意,能將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以及對古詩文的關鍵詞句、寫作特色等能夠作必要的理解和賞析。例如白居易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①酬:答謝。白居易字樂天。②巴山楚水:劉禹錫曾被貶到這些地方做官,用以指詩人被貶之地。③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到寫此詩時,共22個年頭,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④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⑤聞笛賦:這是個典故說的是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在三國曹魏時期,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由于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他對故人的懷念。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⑥爛柯人:這也是運用到一個典故,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貶謫23年的感慨??偟膩碚f,詩的首聯充斥著傷感低沉,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語文試題中主要以學生的閱讀為主,旨在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以正確指導,帶領學生認真審題,了解題意,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中形成獨具特色的思維套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及能力,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形成三維立體的思維能力空間。在讀現代文閱讀時候應抓住“以文解題”盡可能用原句;在閱讀“記敘文”注意以下事項:首先,縱觀全文,從作者的題意出發,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平時的學習中鍛煉學生養成文章標段,歸納中心思想的習慣。注意速度,循序漸進,避免過快或者過慢。其次,帶領學生認真審題,然后根據問題注意回答方向及作者所思。閱讀現代文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否進行準確的審題及是否能夠準確把握題目和仔細分析題干。最后,避免一鍋端,注意篩選,語言要求表述準確。[2]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平時寫作文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了,認真對待每一次語文考試,及時地進行總結,反饋給教師信息,便于教師和自己對癥下藥。就語文寫作而言,帶領學生拿到題先仔細審題明確題意,理解問題所在及問題所指明的解決放心,接著列好提綱確定詳略。好的開頭能調動讀者的口味,緊緊抓住讀者讓其欲罷不能。例如今年中考一考生題目是:我與書的那點事這樣寫道,指尖劃過扉頁,時光流轉千年。合上這本書,那一頁頁的文字將故事向你訴說……后邊還會用到這篇文章。比較常見的開頭有1)有欲揚先抑,開發胃口2)開門見山,直截了當3)自然交代,引起下文。接下來就是正文,用詞妥當,修辭正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巧設布局,詳略得,能文情并茂最好。就今年中考作文而言,我看了一篇滿分作文,就剛剛說的那篇文章,作者以書的頁碼寓意自己的成長歷程,脈絡清晰,內容前后呼應,表達作者對書有一種獨特的見解。當然最后就是結尾技巧,古人說: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還是剛才的文章,作者這樣結尾,說:十五歲,奮斗;十五歲與書同行。在淡淡的書香里,我悟到人生的真諦;在淡淡的書香里,我聽見生命在拔節成長的聲音。是不韻味十足呢,一般來說同學結尾有時犯各種各樣毛病,希望錦上添花往往是畫蛇添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啰嗦幾句。還有就是拖泥帶水的,不夠利落,結尾意思已經明白了,就是不肯首尾。[3]
語言是人類進行交往最重要的基本工具,而學校是學者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場所。在學校發展階段中,初中階段的語文的學習尤為重要,學生在此階段的學習主要以掌握基礎知識為重要,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石,便于學習其他學科知識,了解自己國家文化發展背景的前提。良好的語言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有利于教師及學校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1]滕曉霞.何培養初中起始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4月.
[2]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陳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