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飛燕
摘要:電力市場需求是電力產業規劃的基礎,通過對過去18年電力需求可能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是山西省電力需求增長的核心動力,產業結構的變動則因該時間段變化不明顯無法解釋電力需求波動,而常住人口數量的減少構成了山西省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抑制因素。
關鍵詞:電力市場需求;宏觀經濟;人口增長
電力需求和經濟運行的緊密聯系已廣被認可,并且經常用于相互驗證和預測分析。山西省作為中國的煤炭產地,位處中部地區,在改革開放后,基于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重化工等產業不斷增長,包括電力在內的能源消耗增長迅速。定量探尋山西省內電力市場需求影響因素是省內經濟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的內在要求,也是未來省內電力市場規劃、管理、競爭的基礎。
1.基本情況分析
近20年來,山西省省內電力市場需求量和地區生產總值(去除通脹因素)增長趨勢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在2007年到2009年間電力需求的增速更是高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此處的地區生產總值以1994年產值為基數,以當年的地區生產總值指數為去除通脹后的增長速度核算。
從用電需求的結構看,居民消費用電量直接與人口總量和收入水平相關,第三產業的用電量與人口和第二產業的發展也密切相關。不同行業和產業間因為生產方式的不同,其電耗系數也各不相同,產業結構也可以作為一個要素加入到電力需求的因素中去。
從現有的文獻看,對山西省電力需求的分析以定性和數據解釋性分析為主,只有個別文獻進行了定量分析,但其中只包含了產業產值和用電量的關系,沒有考慮產業結構變化和人口變動因素。本文將考慮更多因素以深化山西省用電量需求變化的內在機理分析。
2.模型建立與經驗分析
2.1 模型建立
根據前述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Et=α+β1*Gdpt+β2*IStrt+β3*Popt+υt] (1)
其中,[Et]、[Gdpt]、[IStrt]、[Popt]分別表示第[t] 期的用電量、國內生產總值、產業結構(工業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人口總量,[α]、[β1]、[β2]、[β3]分別為常數項、相應變量的常系數,[υt]為服從獨立同分布的白噪音。
2.2 數據檢驗
首先對各變量數據取對數,消除異方差性,然后進行平穩性檢驗,一階各值都平穩,但是原序列顯示均有單位根。
基于前述檢驗結果,根據方程式(1)分別檢驗它們對用電量的格蘭杰因果檢驗,最優滯后值選擇默認值2期,檢驗結果如表2。從中可以看到,產業結構并不構成電力需求的格蘭杰原因,其他兩個預設解釋變量則是電力需求的格蘭杰原因。產業結構之所以構不成電力需求的格蘭杰原因,需要從分產業的用電量分析。從產值看,第二產業的產值占比在不斷增加,但從用電量增速看,電量增速較快的產業在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兩者的相互關系變得不確定。
2.3 回歸結果及解釋
現在已經確定了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口增長使電力需求的格蘭杰原因,且均一階平穩,所以可以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其至少存在一個協整方程,于是對其進行最小二乘回歸,得到一個回歸方程的殘差不平穩表明其存在可用信息,加入一個移動平均項消除自相關性。各解釋變量在5%置信水平上顯著,方程整體解釋度很高,且殘差不存在自相關性。從解釋變量的系數看,電力需求對GDP的彈性系數時是1.18,即GDP每漲1%用電量將增長1.18%,即從1995年到2012年為止,GDP的增長主要靠電力推動,這和我們普遍認識一致,因為這一段時間,對于山西省是一個工業化不斷發展,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化工、水泥等重工業迅速增長的過程,第二產業產值在全部GDP中的比例逐漸在增加。而人口系數為負則出乎一般常識,因為人口增長一般而言會增加產出和就業,而我國人口總量還處在增長期。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自2002年開始到2012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山西省的常住總人口數在不斷下降,這與全國的人口總量不斷增長的趨勢相反,這是因為山西省由于惡劣的經濟和自然環境,尤其是就業機會和收入偏低使得省內很多人外出打工,降低了常住人口總量,進而對用電量的增長貢獻為負。所以之一系數為負不僅沒有違反一般性規律,反而正好驗證了人口增長對用電量需求的正貢獻結論。
3.政策建議
首先,調整現有產業結構,避免承接東部高能產業。從第二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山西省的電力需求主要是基于GDP增長拉動,其彈性系數大于1。未來降低能源消耗的主要辦法主要是降低GDP增速,尤其是能耗較高行業,如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化工等行業的增速。同時,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這樣才能保證既實現經濟增長,又不會出現高排放,加劇自然環境的承載壓力。山西省作為中國的傳統的重化工基地之一,本身就是一個高耗能的傳統省份。當前,處于中國中部的區位特點,又使其起著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過度作用,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現象。較好的辦法,應該是實行頂層規劃,盡可能少承接東部轉移出的高耗能產業,而主動出擊,要求更多的承接低耗能、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第三產業,以及開發本省的旅游服務業等。
其次,要穩定人口增速,尤其是常住人口的數量。勞動力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之一,尤其是高端勞動力,對產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但是山西省目前呈現出常住人口逐年下降的趨勢,對未來的經濟增長構成較大的壓力。雖然人口減少,會降低自然環境承載壓力,但加劇了其他地區的環境承載壓力,也部分反映了山西省本身的不宜居性,值得我們深思其原因,認真做好對策。
參考文獻:
[1]焦有梅,張艷鵬.經濟大幅回升對山西省能耗前景的影響[J].山西能源與節能,2010(3): 86-7
[2]霍成軍,武中,楊婭妙.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用電需求分析[J].山西電力,2012(1): 4-7
[3]商允忠,王華清.資源型城市轉型效率評價研究——以山西省為例[J].資源與產業,2012(1): 12-7.
[4]武中,王志剛,唐震,et al.山西省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J].能源技術經濟,2012(5): 17-20.
[5]何永秀,魏佳佳,蔡琦,et al.山西省電力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華北電力技術,2007(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