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偉
摘要:資源型城市是我國城市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引發了部分社會問題。文章針對石油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設性對策。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 ;因子分析
石油資源型城市是主要以石油作為城市的發展基礎和發展依托,以石油資源勘探、開采和加工工業為主導產業的資源型城市,它對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由于國際市場的不穩定、環境壁壘以及國際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國石油資源型城市出現一系列問題,成為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是這些城市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石油資源型城市產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產業結構比例不均衡
通過對部分石油資源型城市進行研究可以看出,盡管產業結構處在不斷優化改善的進程中,但第二產業比重較第三產業比重而言仍然偏高,推進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的道路仍很漫長。
(二)植入新興產業的微觀環境較差
由于資源型城市的特殊性,我國大多數資源型城市環境破壞相對嚴重,由此造成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及生態問題都制約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全國每年工業廢棄物排放量中80%以上來自礦山開采、地表破壞等,石油資源的開采也會對地表環境及耕地等造成破壞。石油資源型城市在環境方面的劣勢,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經濟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三)產業結構相對穩定,可調整彈性小
石油資源型產業屬于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勞動力,建設周期長,占用資金多,在企業規模上大企業較多,小企業較少;其次,石油資源型產業的固定資產專用性強移動性差,資本難以從原來產業中輕易退出;另外,石油資源型產業從業人員多,知識結構相對單一,改行和再就業的難度相對較大;加之資源型產業是關乎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必備的基礎戰略型產業,不能完全按照是否盈利而靈活地進行進退轉移。這一系列特征都表明石油資源型產業結構可調整的難度相對較大。
(四)產業轉型觀念有待加強
在石油資源型城市中,由于深受石油資源產業的影響,居民具有很強的資源意識,發展經濟也是建立在對石油的徹底依賴基礎之上。資源意識能夠使當地居民形成尊重自然的世界觀,促使人們專心于石油產業的發展,在客觀上使得石油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資源意識更多地妨礙了石油資源型城市人們的思想進步,淡化了對勞動者質量的要求,阻礙了人們對技術水平的不斷追求,延緩了城市技術進步的速度,限制了人們的視野,形成了“靠油吃油”的觀念,缺少獨創意識和創造力,只會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不主動求轉變,這為石油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帶來了很大的思想障礙。
二、石油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相關對策
(一)制定產業支持政策,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石油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戰略基點還是要做足“石油”文章,依靠石油石化產業的續發展和多元化發展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減緩石油產業的衰退;另一方面,要通過主導產業的向前向后關聯效應加快主導產業的深度開發,促進產業的多層次化和高級化,使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科技含量的后續精加工產業成長起來。除此之外,還要通過多元化的產業發展策略推動石油資源型城市的全面協調發展。
(二)理順政企關系,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要實現石油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必須為轉變政府職能拓寬思路,逐步從計劃經濟條件下既管市場又管經營的傳統職能中分離出來,不再對石油企業進行直接管理,剝離石油企業經營職能,切實理順政企關系。政府職能要由微觀管理轉到宏觀調控上來,轉到維護公平、提高效率、改善環境上來,轉到規劃、指導、協調和服務上來,轉到依靠法律、經濟手段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上來。政府要徹底轉變職能,管市場不管企業,管服務不管事務,管企業外部不管企業內部,集中精力優化投資環境。因此,政府的職能應當定位為:制定和完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戰略、規劃和計劃,并促進有效實施;制定市場則,規范市場行為;為石油資源型城市各經濟主體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三)重視科技,構建激勵性的人才機制
人才是石油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核心要素。因此,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石油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通過規范人才市場,徹底改變傳統的政府統包統管的人才引入機制,使基層單位真正擁有人才引進的自主權。各石油企業要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充分發揮人才的潛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制度,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多勞多得;不斷提高職工收入,穩定人心;注重人才的培養,給員工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選拔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有目的、有計劃地輸送到高等學府深造,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
(四)加強綜合治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污染是石油資源性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必須綜合編制石油資源型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嚴格控制環境污染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繼續加大環保投入,加快環保產業的發展,優化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減少廢棄物排放,控制和綜合治理污染源,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根本。按照清潔生產的要求,搞好企業生產過程中污染的全過程控制,實施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大力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實現清潔生產。而對環境影響大,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污染區域和污染源要限期治理。
參考文獻:
[1]王明明.資源型城市轉型經濟問題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張春洋.我國石油城市經濟轉型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3]高國力.我國石油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思路和對策研究[J].美中經濟評論,2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