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遼市是擁有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牧區的地級市,農牧民人口占當地總人口及農牧業占當地產業總數的比重相對較大,信用社作為重要的農牧區金融服務力量,其金融服務提供能力的增強和自身的健康發展,對該地區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近年來,通遼市農村信用社的改制深層次推進以及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目標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本文主要通過整理分析實地調研中所得到的通遼市農村信用社改制中所遇困難和阻力,針對性地給出推動通遼市信用社改制進程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通遼市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
注:該論文受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大學生科研獎勵基金項目資助,課題號(2013J004)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基礎,是支撐我國農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性金融力量。因此,深化推進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僅關系到農信社自身穩定健康穩定的發展,還關系到我國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大局。通遼市作為擁有自治區重要牧區的地級市,農牧民人口占當地總人口及農牧業占當地產業總數的比重相對較大。且近年來該地區以(肉牛羊)項目為特色的產業發展迅速,2012年通遼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501元,增速為17.81%名列自治區榜首,但農牧民人均收入的絕對值并不是很高。今后,隨著該地區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及農牧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長,農牧業產業和農牧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方向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轉變。現階段作為通遼市各旗縣地區金融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將面臨不斷加大的全面性金融服務需求的壓力,農村信用社改制問題不容忽視。
一、通遼市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現狀
在以上幾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中,改制進程發展較快的為科爾沁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科爾沁區聯社下轄營業機構100個,其中:信用社26家,營業部1個,信用分社36個,儲蓄所37個;在編員工1108人。截至2011年末,資產總額52.12億元,負債總額49.55億元;各項存款47.9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9.77億元,不良貸款66.095萬元,占比22.20%;所有者權益2.57億元,其中:股本金1.79億元;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凈利潤4.300萬元;五級分類不良貸款6.6億元,不良貸款率22%,資本充足率7.17%,撥備覆蓋率47.78%。
其他各旗縣聯社發展狀況較改制要求仍有較大差距。例如2011年金谷農合行、伊金霍洛旗聯社、托克托農合行、準格爾旗聯社、伊金霍洛旗礦區聯社、烏審旗聯社六家機構出資12.400萬元對科左后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進行并購重組和幫扶。其中,6414萬元用于消化全部虧損掛賬,6414萬元用于充實資本金。而對于以霍林郭勒市農村信用聯社和奈曼農村合作銀行為代表的其余各旗縣的信用合作聯社,雖然近年來經營狀況相對較好,但同樣面臨著不良貸款率過高及與商業銀行相比缺乏競爭力等問題。
整體來說,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被納入農村信用社改制試點范圍并開展信用社改制工作以來,通遼市作為自治區農牧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其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還是取得了明顯進展。主要表現為資產總量逐年上升,存貸款數額相應增加,資產質量不斷優化。
近年來,資金支持與改制效果掛鉤的政策安排,對調動多方參與改制的積極性,促進信用社實現改制目標,發揮了重要的正面激勵作用,改制成效初步顯現,同時也為改制的進一步深化創造了條件。通遼市此次農村信用社的改制在貫徹優惠政策、專項票據置換大量不良資產、資產改善、法人治理結構初步建立、內控制度逐步健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減輕了信用社負擔,增強了信用社實力,但是深層次的矛盾仍需要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和治理。
二、現階段通遼市農村信用社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阻力
(一)改制所需經營指標難以順利完成
按照銀監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2008年第3號文件)等文件的要求,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要滿足資本金規模、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流動性比率等一系列審慎性條件。但是,據調查,以通遼市農村信用社現在的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三項指標的數據來看,順利完成改制的難度相對較大。
1.不良貸款率。調查發現,通遼市各旗縣區農村信用社聯社除霍市農村信用社以外,不良貸款率均較高,不良貸款率最低為5.47%,不良貸款率最高為57.81%,四家聯社不良貸款率超過10%。部分正常貸款的質量也不高,隱性不良貸款的比重較高,不良貸款“雙降”的壓力較大。
2.資本充足率。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要求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而通遼市各旗縣區農村信用社聯社實現情況參差不齊,資本充足率最高為11.62%,最低為-10.88%,四家聯社達不到8%的要求。
3.撥備覆蓋率。農村商業銀行準入條件要求撥備覆蓋率不低于150%。通遼市各旗縣區農村信用社聯社除了霍市農村信用社以外,撥備覆蓋率均達不到要求。其中,五家聯社的撥備覆蓋率均未達到100%。
(二)擔心原有的優惠政策會被削弱
由于農村信用合作社主要為“三農”服務,面對的是低端客戶多、高端客戶少,小客戶多、大客戶少,運營成本較高的經營狀況。長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允許農信社在基礎利率上進行浮動。基于此,農信社的利差收入占整個收入的比例大約在98%左右,而對改制后的農村商業銀行而言,其原有的嚴重依賴貸款規模和利差收入的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再加之其是由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中間業務收入又十分有限,經營效益與運營成本之間將會出現比例失調的現象。
目前農村信用社享受的票據兌付及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對農村信用社在消化歷史包袱、改善經營狀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改制后,這些優惠政策將會被取消,經營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三)監管要求的變化影響經營的靈活度
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后,其面臨的主要監管指標和監管政策將相應調整,監管力度也將隨之加大。特別是在信貸規模上,央行允許農村信用社在月度中間“鼓肚”,而改制后,存貸比將在任何時點均不能超過75%的標準,信用社貸款規模控制難度較大。
(四)服務定位勢必有所弱化
隨著股權改造的推進,股東利益和法人地位將得到更多關注,利益最大化逐漸成為唯一的經營目標,由于現階段吸收存款和發展業務方面,城市優于農村牧區,因此,改制以后的農村商業銀行必然向城市發展、向大客戶、高端客戶發展,因此,也必然沖擊“農牧民自己的銀行”的經營定位,并由此使農村牧區的金融服務功能受到削弱。
三、相關對策建議
(一)改制必須堅持支農服務方向等基本原則
必須明確改制后的農村商業銀行仍然要以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為宗旨,建議以“支農信貸投入增量不低于上年水平,增幅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的強制性規定,確保進一步改進支農服務方式,完善支農服務功能,提升支農服務水平。
(二)做好不良貸款清收,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和資產質量
通過做好不良貸款清收,引進戰略投資者,轉化股權結構,優化資產質量等方式,在短期內使各項經營指標符合農村商業銀行的準入條件,實施股份制改造,把各旗縣區聯社組建為“資本充足、內控嚴格、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地方性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更好地為“三農、三牧”提供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
(三)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優惠政策,建構有效機制
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國家應盡快落實對農村信用社的稅收優惠政策、不良貸款核銷稅前扣除政策、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貸款損失準備稅前扣除政策、村級債務化解政策等。同時構建農村信用社風險分攤與化解機制。如建立涉農涉牧貸款損失補償基金、建立健全貸款抵押擔保機制和以征信系統為核心的政銀企溝通平臺
(四)完善內部機制,增強適應能力
農信社應將原有的傳統業務不斷優化改造,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同時,不斷創新、發展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業務種類,在業務品種上不斷創新、改制以更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致力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立足根本,找準市場,以建立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少新.湖北省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8.1
[2]宋方釗.我國農村信用社改制問題研究[D].碩士論文,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4
[3]李讓.我國農村信用社改制問題研究——基于A市農村信用社實證[D].碩士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09.6
[4]趙漢卿.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研究[D].碩士論文,河北農業大學,2010.6.5
[5]周娜.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探索——以青海省大通縣農信社改制為例[J].青海金融,2013.1
作者簡介:
李源(1989- ),男,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研究生。
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后,其面臨的主要監管指標和監管政策將相應調整,監管力度也將隨之加大。特別是在信貸規模上,央行允許農村信用社在月度中間“鼓肚”,而改制后,存貸比將在任何時點均不能超過75%的標準,信用社貸款規模控制難度較大。
(四)服務定位勢必有所弱化
隨著股權改造的推進,股東利益和法人地位將得到更多關注,利益最大化逐漸成為唯一的經營目標,由于現階段吸收存款和發展業務方面,城市優于農村牧區,因此,改制以后的農村商業銀行必然向城市發展、向大客戶、高端客戶發展,因此,也必然沖擊“農牧民自己的銀行”的經營定位,并由此使農村牧區的金融服務功能受到削弱。
三、相關對策建議
(一)改制必須堅持支農服務方向等基本原則
必須明確改制后的農村商業銀行仍然要以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為宗旨,建議以“支農信貸投入增量不低于上年水平,增幅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的強制性規定,確保進一步改進支農服務方式,完善支農服務功能,提升支農服務水平。
(二)做好不良貸款清收,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和資產質量
通過做好不良貸款清收,引進戰略投資者,轉化股權結構,優化資產質量等方式,在短期內使各項經營指標符合農村商業銀行的準入條件,實施股份制改造,把各旗縣區聯社組建為“資本充足、內控嚴格、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地方性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更好地為“三農、三牧”提供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
(三)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優惠政策,建構有效機制
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國家應盡快落實對農村信用社的稅收優惠政策、不良貸款核銷稅前扣除政策、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貸款損失準備稅前扣除政策、村級債務化解政策等。同時構建農村信用社風險分攤與化解機制。如建立涉農涉牧貸款損失補償基金、建立健全貸款抵押擔保機制和以征信系統為核心的政銀企溝通平臺
(四)完善內部機制,增強適應能力
農信社應將原有的傳統業務不斷優化改造,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同時,不斷創新、發展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業務種類,在業務品種上不斷創新、改制以更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致力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立足根本,找準市場,以建立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少新.湖北省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8.1
[2]宋方釗.我國農村信用社改制問題研究[D].碩士論文,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4
[3]李讓.我國農村信用社改制問題研究——基于A市農村信用社實證[D].碩士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09.6
[4]趙漢卿.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研究[D].碩士論文,河北農業大學,2010.6.5
[5]周娜.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探索——以青海省大通縣農信社改制為例[J].青海金融,2013.1
作者簡介:
李源(1989- ),男,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研究生。
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后,其面臨的主要監管指標和監管政策將相應調整,監管力度也將隨之加大。特別是在信貸規模上,央行允許農村信用社在月度中間“鼓肚”,而改制后,存貸比將在任何時點均不能超過75%的標準,信用社貸款規模控制難度較大。
(四)服務定位勢必有所弱化
隨著股權改造的推進,股東利益和法人地位將得到更多關注,利益最大化逐漸成為唯一的經營目標,由于現階段吸收存款和發展業務方面,城市優于農村牧區,因此,改制以后的農村商業銀行必然向城市發展、向大客戶、高端客戶發展,因此,也必然沖擊“農牧民自己的銀行”的經營定位,并由此使農村牧區的金融服務功能受到削弱。
三、相關對策建議
(一)改制必須堅持支農服務方向等基本原則
必須明確改制后的農村商業銀行仍然要以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為宗旨,建議以“支農信貸投入增量不低于上年水平,增幅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的強制性規定,確保進一步改進支農服務方式,完善支農服務功能,提升支農服務水平。
(二)做好不良貸款清收,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和資產質量
通過做好不良貸款清收,引進戰略投資者,轉化股權結構,優化資產質量等方式,在短期內使各項經營指標符合農村商業銀行的準入條件,實施股份制改造,把各旗縣區聯社組建為“資本充足、內控嚴格、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地方性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更好地為“三農、三牧”提供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
(三)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優惠政策,建構有效機制
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國家應盡快落實對農村信用社的稅收優惠政策、不良貸款核銷稅前扣除政策、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貸款損失準備稅前扣除政策、村級債務化解政策等。同時構建農村信用社風險分攤與化解機制。如建立涉農涉牧貸款損失補償基金、建立健全貸款抵押擔保機制和以征信系統為核心的政銀企溝通平臺
(四)完善內部機制,增強適應能力
農信社應將原有的傳統業務不斷優化改造,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同時,不斷創新、發展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業務種類,在業務品種上不斷創新、改制以更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致力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立足根本,找準市場,以建立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少新.湖北省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8.1
[2]宋方釗.我國農村信用社改制問題研究[D].碩士論文,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4
[3]李讓.我國農村信用社改制問題研究——基于A市農村信用社實證[D].碩士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09.6
[4]趙漢卿.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研究[D].碩士論文,河北農業大學,2010.6.5
[5]周娜.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探索——以青海省大通縣農信社改制為例[J].青海金融,2013.1
作者簡介:
李源(1989- ),男,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研究生。